艺术家蓝世明雅昌个人官网正式上线
2015-06-18 10:31:17 未知
近日,擅长水彩人物、风景和国画山水、梅花、牡丹等题材的闽籍艺术家蓝世明雅昌个人官网正式上线。官网将全面展示蓝世明的绘画艺术,及时更新相关的艺术资讯,你也可以在官网上一睹蓝世明的最新力作,并了解其拍卖行情。
【大家评艺】
翁振新:我所认识的蓝世明
我认识蓝世明先生较早,1977年他来福建师大美术系进修时,我刚毕业留校不久。因为认识我的同学谢成水是他长汀县文化馆培养出来的老乡,所以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很快接近了,他看我作画,也谈谈学习之事。后来,我与胡振德老师一起去长汀采风,他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那时那境至今仍历历在目。随后他的大女儿、儿子也考上我们学院学习,我们也加深了友谊。现今他要在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又要出版画集,我自然为他高兴。在此,我愿为世明先生画展、画册说点感受。
翻开世明先生给我的出版画册的影印本,我饱览了他早期七、八十年代的人物速写、版画作品、油画作品,特别是后来作为创作主攻方向的大量水彩画作品,我深切的感到世明先生画如其人,他是一位人品好、画路广、治学勤、作品丰的艺术家,令我钦佩。
其实世明先生的艺术之路是不平坦的,他生在山区,想学画不容易,更何况入美术学院学习,但他能做到广拜老师。他农民父亲常教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他少年时代在家乡有幸目睹著名画家赖少奇、宋省予、罗晓帆先生作画和画展;在中学和师范学习期间他爱好全面,不仅酷爱学习文化知识,而且对体育、美术、音乐都喜欢,广受师生好评。然而由于家境贫苦,他放弃保送高中学习的机会,报考不要学费的长汀师范。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接着又到汀师附小任教师、教导、校长,最后调到长汀县文化馆当馆长,七七、七八年到师大美术系进修。他工作踏实,好学上进,为人诚恳,退休前夕还被省文化厅、人事局授予“福建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用他同事话说“他人生已作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毫无疑问,正是他的人品好,才博得了同事、同道的赞誉、支持,上级领导的信任、肯定,也为他在繁荣的群众文化组织工作之余,得以坚持美术创作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说世明先生画路广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基层文化馆人员少,业务多,要求人员“一专多能”,所以世明先生早期学过中国画,为了工作又研究版画,为了追求提高又继而学习油画。由于经常深入农村基层,携带画具方便,又投入了水彩画的长期的实践。因而这次他的个人画展画种颇多,这也呈现了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山区群众文化工作的画家的不平凡的艺术之旅的轨迹,敞露了画家对艺术追求如饥似渴,矢志不移的心怀。
我觉得世明先生的画有一种诗意,或者说他的画是诗。艺术作品如果满足于平静地述说表象,或满足于貌似深沉的说教哲学,而缺乏“韵外之致”即诗意,就显得索然无味。世明先生七十年代的版画就显露了诗意的端倪,我很喜欢。乡村题材,画面朴素,巧用木纹,水墨情深,刀法讲究,润色传统,却有诗的意境。如《金山银水》、《春风又绿汀江岸》等。说明他勤于学,敏于思,试想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他既要工作,又要作画已是何等艰辛,况且他又竭力要在艺术上做一点有限的探索,这些历史之作的产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当然我尤为喜欢世明先生的水彩画。其水彩画创作不光作品丰富,而且技法多样,更在于有诗意。特别是水彩人物画,多用写实手法,善于表现人物形象和情绪,很有感染力。或许因为出身农民家庭,又在农村工作,他的水彩人物画的主人都是农民,或许因为出身贫苦,有敬爱父母,他特别喜欢画富有沧桑感的乡村老人。就风景画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断地改变艺术手法,但不管怎样改变,他的画面总是很美,很有诗意。他善于捕捉景物瞬间,以小见大,寄情于景,特别是随省水彩画彩会画友到福建连江、漳浦、江西婺源、山西太行山写生后,他的作品显得很放手,用笔更大胆,色彩更丰富。谈到自己表现太行山的创作感受时,他说:“太行山很雄伟,我很渺小;太行山很广阔,我的胸怀也随之宽阔起来;尊敬太行山的历史,我将更为谦虚”,我很欣赏他这番出自肺腑的感言。
记得以画农民题材著称的法国画家米勒说过,绘画“不仅需要画家的眼睛和手,而且需要他的整个身心。”我认为世明先生正是这样做了,我由衷地祝愿他的画展成功。他身体不错,心境也好,我期待着他继续淡定、从容的进行新的艺术创作,因为艺术是毕生的事业。
李豫闽:激越与梦想——小记画家蓝世明与他的创作
初识蓝世明先生是在30年前,那时我正值年少,就读于师大艺术系师从高一呼老师,在吾师寓中遇见蓝先生,只记得他来自闽西,言语中带着客家方言的腔调,神情中透出的热情令人印象深刻。对世明先生的为人、为艺之事的了解,则更多地通过他的学生和到过闽西写生与他有过交往的同行;他的作品陆续在各类展览中和画册中读到,近年因带学生赴闽西田野调查,所到之处常见他的大作悬挂在宾馆和藏家的厅堂。与世明先生的交往缘自其公子泰华现就读我的博士生,于是遂将往事与近观串联起来。
蓝世明先生是一位长期在基层的美术工作者,这是由他的工作性质与经历所决定的。1971后他从学校调进县文化馆负责工作,开始了他半辈子的群众文化艺术的组织与创作生涯,这恰巧吻合了他的志向与专长。确实如此,他调到文化馆后,能团结馆里所有文艺干部,逢年过节组织文艺演出,编辑《汀江文艺》,《长汀科研》等刊物,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使长汀县文化馆在相当长的时期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成为闽西群众艺术活动的重镇。同时,还由于地处革命老区,他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赴长汀革命老区的美术家莫朴、吴作人、何孔德、郑洪流、尹戎生等,也成为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毕业生创作实践基地,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去那里体验生活,世明先生都给予热情接待,提供吃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省里知名画家如:高一呼、杨启舆、谢意佳、林以友、叶锡祚、翁振新、杨思陶、胡振德等教授,都到过长汀,都在他家做过客,仅高一呼老师就曾六到长汀,日后彼此成为故交。名师大家愿意去长汀因为当地民风纯朴、景色宜人,更因世明先生的好客、热情。
对蓝世明产生重大影响的还包括上个世纪七十年末他到师大美术进修的一段经历。进修第一年,学院就给他安排在三年级毕业班,高一呼老师对他的学习尤为关心就像带研究生一样地让他跟随在身边,一同去马尾造船厂体验生活,到海边驻军部队创作。第二年毕业生走了,他就回到新生一年级,由谢意佳老师指导石膏人物素描,有时他白天学西画,晚上又跟杨启舆、陈德宏老师学山水花鸟画。当时生活条件很差,他又没有户口,也就没有粮油,他在学校机关食堂买菜票和油票还是靠当时就读师大的长汀籍同学赞助。回家时,家人发现他脸色黑了,人瘦了,他自己说连肩膀都画肿了。蓝世明的这般勤奋刻苦终究为他的艺术创作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蓝先生的创作涉猎的门类极广,版画、素描、宣传画、年画、水彩粉画、水墨画、油画等都出现在他不同时期的探索中,而他的豪放与深沉兼具的性格亦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激情与理想的因子。我们看到:《春风又绿汀江岸》(1972)、《古桅新杆》(1980)、《声声催我金山行》(1980)、《云骧阁》(1973)、《沸腾的早晨》(1978)、《辛亥革命复汀洲》(1986)、《稻海翻金浪》(1974)、《夏日》(1981)、《闽山春》(1981)等版画作品中,无不融入了作者在那个激情岁月里的情感及对理想主义美学原则的追崇。
他的素描写生笔意轻松,注重对人物神情的捕捉,尤以“卧案女孩”及“少女头像”二帧习得高一呼先生的笔法真传。油画作品《来舟站》(1974)、《汀洲古城》(1974)、《冬闲日》(1971)等,画家对转瞬即逝的氛境的表现,他善于处理画面的主次关系,如:机车弥漫着的烟雾,古城墙上被投射的阳光及田埂勾渠映衬下的村舍等,作者紧紧抓住烘衬主题的因素,通过黑与白、冷与暖、疏与密的对比来找寻画面的美感,由此而生发出具有浓郁乡野气息,又有对特定景致的记录的独特品质。
值得提到的是:蓝世明善于将宏大的、繁杂的全景式场面收入画中。他的一些水墨作品都是表现汀江两岸的各种情状,这样类似于应景式与命题式的创作其实是考量画家作为创作主体对客体把握的能力,即:如何对所面对的景致通过绘画手段襄括其中,同时又不失笔情墨韵,彰显作品意境与情感,世明先生总能通过苍翠的树木或建筑的搭配来营构画面,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手法来服务于画面,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叙事性和画面构成的秩序感,想来这种能力不是简单的拼揍和讨巧的伎俩可以达到的,是他长期实践摸索与砺炼出来的“本事”。
蓝世明先生从小生长在古老的汀州客属地区,浸染着浓郁的客家文化养成了客家人特有的豪迈与坚韧的性格,对艺术、对人生执着的追求使他永葆青春的活力。正是由于他的热情、爱客、谦逊让他在不同时期结识了许多名家和友人,广结善缘,获益良多的他必然地将这样的澎湃激情和审美追求投注在自己的画作中,由此,人们从中品味到的或许还有更多。
【艺术家简介】
蓝世明,1938年生,畲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水彩画会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尤其擅长水彩人物、风景和国画山水、梅花、牡丹等题材。其中《老手》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老把式》入选全国纪念《****同志延安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社日》同时入选参展;《喜上眉头》入选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作品展。出版有《蓝世明水彩画集》、《红土地汀江儿子——蓝世明绘画艺术作品集》等多部专着,数十幅美术作品被福建省美术馆和福建省博物院收藏。福建省电视台“八闽之子”栏目作专题介绍报导。
【精彩作品欣赏】
福人
华枝春茂
老把式
老手
水彩风景7
凝视
笑暖千家
喜上眉头
(责任编辑:刘玲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