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带动下的古珠市场
2015-06-19 19:23:26 郑晓芬
【热点】疯狂的古珠:二十年的市场进化
编者语:“如果不戴串珠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最近两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交车、商场等公共场所,不论男女老少,手腕上戴的、脖子里挂的,都少了以前的金银首饰,取而代之的是以玛瑙、玉石为材质的珠串饰品,而更为高端的一批玩家则有自己的圈子,他们痴迷于古珠收藏,时常聚会,研讨各类古珠的品质以及搭配,为了配齐一整串,不惜花费数年时间和精力寻找。十年前,珠子免费送根本不值钱,现在一颗中原高古珠子价格动辄万元,却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古珠收藏圈,为什么古珠收藏的热潮来得如此凶猛?
文化带动下的古珠市场
清代御制朝珠 6786万港元
2010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串清代御制朝珠掀起激烈竞投,最终以6786万港元成交,迄今为止,它依然保持着古珠拍卖的纪录。然而在收藏圈的一级市场,古珠的价格却是逐年上涨,2000年,一颗普通的西周玛瑙珠价格在五、六百之间,中上等的也就800元一颗,而现在一颗上等的西玛珠价格要上万元,甚至两、三万一颗,十五年时间,价格翻了数十倍。古珠市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能够从最初的半卖半送要到现在百万甚至千万的行情,而且始终保持上扬的势头。“古珠身后的文化艺术奠定了它的美太能打动人心,太能和人亲近,所以人们根本不会也不能放弃他,古珠收藏者可能会卖掉其它的东西来渡过暂时的困境,而古珠始终会被收在抽屉里。”康渝春告诉雅昌艺术网。
康渝春,珠友圈人称“珠头”,作为刚成立的中国古珠艺术协会的秘书长,同时也是古珠收藏真正的推动者,“珠头”这一昵称也由此而来。康渝春1994年开始接触古珠,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古珠是什么东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研究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化,对古珠的研究已经有四五十年了,碰到我之后,他们萌动了购买中国古珠的心,让我帮他们寻找中国的珠子,我也因此从中获利。由于当时国内没人关注这一块,基本上是成包购买,或者是购买一件别的青铜或者玉器,在价格谈不拢的时候,赠送一包珠子,基本上是半卖半送的状态。”康渝春本身是云南人,云南本地有很多滇文化的古珠,他在不断买卖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是大小、形状相似的两颗珠子,而价格有时候会相差很多,商家还会进行恶性竞争。“这个时候我发现珠子也是有自己的历史符号的,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俏色以及光泽。我突然意识到当某种东西被赋予一种精神和思想内涵的时候,人们就很容易感受或者理解它本身的艺术感,而没有被赋予精神内涵的这种艺术感相对就比较弱,所以外边看似差不多的两颗珠子,实际价格相差会很大,但是谁能了解这一点并推动珠子的文化发展呢?我当时就在想,当人们在追逐一件东西的时候,越不容易得到的就越想得到,并且还会去学习并研究它,因此,我开始把所有的珠子都收藏起来,只买不卖,为的是推动市场,让市场对古珠文化形成认识,一旦这个文化潮流开始形成,喜欢的人自然会去追求高精尖的东西,学习并研究,从而会带动大家对古珠的认识。”
康渝春凭借自己对古珠背后文化的发现,边收藏边研究,但是他始终没有做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宣讲,只是做自己的收藏,并在2000年从云南来到北京。“北京是一所大学,任何一个地方永远只能学到本地的东西,只有北京可以学习并见到全国乃至世界的东西。”这期间,康渝春将自己在其它方面赚到的钱全部用来买珠子,整包整包的买,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一段时间买珠子买的心慌。”而当初就和他认识且比他岁数还大的一位珠友告诉雅昌艺术网:“他先别人一步认识到古珠的文化价值,但是我们都不懂,50块,30块一包的珠子都不买,我们认为就是个破泥球,只有小康全都收了,慢慢地,他身边也开始聚集起一些玩珠玉的人,跟着他买各种珠子。”
市场始终是敏感的,到了2005年,人们逐渐开始了解古珠,觉得这东西也能卖钱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康渝春十年的推动。“到了2010年,北京各大古玩商店都开始经营古珠,古珠的价格也迅速飙升到不可想象的价值。原来5元一粒的南红珠或西玛珠涨到了100元、200元一粒,价格翻了10倍,之后几乎是每年一番甚至几番,这时候也开始有关于古珠的文章和交流活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装饰品的珠子本身就具有美感,而且在古代也并非一般的人所能佩戴的。而相较于瓷器、青铜器、书画,珠子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也是进入古玩行的切入点。随着古珠爱好者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开始举办珠友会,一些文物博览会还专门开辟珠玉专区,2012年,天珠的专场拍卖更是将古珠市场推向一个高峰。据康渝春介绍,目前一颗上好的西玛珠价格已经过万,如果一串50、60颗的西玛珠串价格已经过百万。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