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朱万章:屈大均传世书迹探微(下)
2015-06-21 09:59:41 朱万章
屈大均(1630—1696)在诗文、学术方面成就卓著,在绘画、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并位居三家之首。
三
图6、清·屈大均《行草书扇面》
屈大均墨迹传世既少,书迹摩勒刻石者也不多。目前所见主要有肇庆七星岩小千尺塽题名、草书《端州道中》扇面及《诸名士题铭拓本》等。(图6)
题“小千尺塽”系隶书,高三十厘米,宽十四厘米,位于肇庆七星岩玉屏岩南上山路中段路边,刻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自右至左竖行,反书隶字一行,有落款,书文曰:“小千尺塽,番禺屈大均”。拓本在广东省博物馆有藏,字迹略有磨损。屈大均《广东新语·山语》之“七星岩”谓:“……自醉石而上,有一罅,两崖相夹,容一二人。上有一石圆而小,半当唇齿之间,旧名含珠径,予以其状若华山千尺塽,因刻云:“小千尺塽”。时人蓝涟在《七星岩》诗中写道:“……题名洞中多模糊,近代销磨况论旧。感旧忆昔制府筵,万吴妙手擒云篇。杜伶细谱入丝竹,二十八番犹眼前,后来更拉屈、梁两”当指此。
图7、清·屈大均《行草书书札》,上海图书馆藏
拓本《端州道中》扇面系将前述草书《端州道中》扇面摹勒刻石,有好事者翻拓流传。与原件略有不同的是,原白文印“屈大均印”阴阳倒置,且诗后多了一段题跋,裱边陈璞之跋则被隐去。题跋云:“去秋旅都,获见庄相国遗车尚存邑馆,扶摩不置。回顾遍捡乡先达遗迹摹刻流传,以为邑人景仰。旧藏屈华夫先生便面,函摹置馆壁。先生遗墨罕传,片羽吉光,良可宝也。戊申立秋日□□记”。钤阴文印“寄民”。跋中名款已为人凿去。从跋文可知,原刻当在京城之广东会馆。原陈璞之跋作于1885年,当时尚无寄民之跋。由此可推知,寄民之跋应在1885年之后。其自署“戊申”当为1908年。此拓本在广东省博物馆有藏。
《屈大均等诸名士题铭拓本》(广东省博物馆)字迹模糊不清,仅依稀辨出“屈大均”等字样,无年款,前出处及原石待考。(图7)
四
屈大均一生以诗文、气节知名,与之交往者,多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如傅山、石涛、龚贤、徐枋、张风、方以智、毛奇龄、张远、张修、蓝涟、颜光敏、文点、吴疆、郑簠、李因笃以及严岳、汪洪度、申浦、郑卉等。广东方面,则有高俨、张穆、大汕等书画名家。与书画家的广泛交往,无疑为屈大均书画技艺提高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从他的诗文集里,可以看到他与书画家的相互切磋论艺,从而可进一步了解其艺术观点及书(画)学渊源。
在五言诗《赠郑谷口》里对隶书名家郑簠(字谷口)的书艺作了生动的评述:
书家称汉隶,最首石经碑。
谷口今谁及,中郎是所师。
惊鸾皆有势,折铁更多姿。
瘦硬元真法,唐人已不知。
在七言诗《草书歌赠蓝公漪》里则阐述了自己草书源流及对各朝草书名家之评价,为我们研究其书迹之艺术特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公漪爱我草书好,画成即遣作今草。
角扇屏风总不辞,龙蛇飞动为君扫。
古来草圣称张芝,神变无方吾所师。
点画精微尽天纵,岂惟劲骨兼丰肌。
二王笔精复墨妙,思极天人无不肖。
率意超旷我亦工,研精体势未知要。
汉人遗法久无传,用笔从来贵极圆。
怀素颇得草三昧,夏云随风任盘旋。
张旭颠草虽自然,亦伤雄壮终非晋。
我今学草常苦迟,未能变化犹矜持。
裙滑无多羊氏练,水清安得伯英池。
伯喈作书必纨素,欲购千端无毫兔。
仲将如漆墨盈箱,左伯光妍纸无数。
为君乱作一笔书,心手窃冥随所如。
……
题中公漪,即蓝涟,公漪是其字,一字采饮,福建侯官人,篆、隶名家蓝箍之子。长期流寓广东,与“岭南三家”交往尤善,屈大均《答蓝公漪》诗中有“吾友多能画,蓝君亦虎头”句赠之,擅书法及山水画,有《采饮集》行世。
麦华三在评屈大均书法时指出,“其书法由东坡上追右军,善用健毫,腕平笔正,运到中锋,一种清刚之气,贯注行间,中线之佳,非深于书者未易到也”,这可从传世的书迹中得到验证。屈大均擅行、楷、隶,尤以行、草见长,且各具特色,远不是陈璞所谓“亦名士书也”可以完全概括的。
屈大均早期的书法如楷书《摄山秋夕》诗翰较严谨端庄,尚未形成自家风貌。中后期行、草的“率意超旷”才成为屈书的主要特色。
在明末,书坛多充溢着一种尚丑、尚狂狷之美的浪漫思潮。屈大均的草书《录杜甫八阵图句》轴便是这种审美倾向的反映。此轴纵笔取势,恣肆洒脱,一扫《摄山秋夕》之端谨。屈氏自称草书师法东汉张芝、东晋二王。从此轴可看出能得二王这笔势,而略有矜持。草书《罗浮杂咏四首》斗方,虽系小品之属,气势不足,但笔精墨妙,堪称精品。草书《端州道中》诗扇,则已臻至佳境,与前述诸作略有不同,更多的是一种老辣与成熟。
行书方面,首推《集汪士鋐诗》卷和《两粤都府祝瑕词》斗方。前者“初写行楷、逐渐放纵,秀逸遒健”;后者行草相间,取法晋唐,一种优雅、中和之美。其它如《过余兄先生池亭赋赠》诗扇,《寿周亮工诗》轴、《五言诗》扇等也异曲同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书《江上荒城猿鸟悲》轴与他类作品相去甚远款识多拘谨之态,殊可怪异。
屈大均隶书则多胎息于汉碑,尤得之于《夏承》、《潘乾》诸碑。《小千尺塽》题名虽系拓本,且字迹模糊,但尚能窥其基本面貌,与陈恭尹的隶书相较,陈书圆舞飞动,接近八分书;屈书则端庄浑厚,多具汉韵。有学者谓屈大均《翁山诗外》、《翁山易外》题耑及大汕《离六堂集》卷首自画像之一开隶书对题也系屈氏隶书作品,因未及考订核实,故不妄加评议。屈大均隶书作品极少,难以望其全貌。
五
作为清初著名的诗人,屈大均兼擅书法、绘画,传世的十数件书迹为我们了解其艺术风格提供了珍贵的蓝本。对屈大均书迹及其艺术的探讨无疑有助于全面认识、研究作为诗人、学者的屈大均。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香山李仙根(1893-1943)所著《岭南书风》中就有咏及屈大均的诗一首,此诗应该说是对屈大均及其书法艺术的最好概括:“岭南独行多奇士,恣肆汪洋屈华夫。书在晚明真复古,钟张余烈入清娱”,也是对屈大均书法的最好注解。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