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画家邱祥锐水墨画展亮相米兰世博会
2015-06-25 09:35:48 叶子申
原标题:
他把鼓浪屿的月亮带到地中海畔
厦门画家邱祥锐水墨画展亮相米兰世博会
《中华月》
《海上升明月》
《鼓浪听涛》
《家园》
邱祥锐很喜欢画月———不一定是完整的一枚月亮,但一定要有月光,它可激越,可温柔,照耀着山川、河流、土地,以及那些已经远去的记忆。或许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能比月光更适合成为通往记忆之路的通道了”。也因此,他在创作中大把大把地使用了月光,捕捉月色所掩藏或彰显的奥秘,把惊叹传达给我们。
这一次,喜欢画月的邱祥锐,把厦门鼓浪屿的月亮带到了米兰世博会的现场。6月17日至29日,邱祥锐的专题画展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举办。这是厦门画家在米兰世博会的首展。画展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从颂咏明月的唐诗佳句汲取灵感,将别具中华韵味的明月清辉播撒至地中海畔。
邱祥锐说:“水墨画在中国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生态圈中的重要圈层,希望此次‘月是故乡明’画展的举行,能成为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又一颗种子。”
参展的画作中,邱祥锐以朴拙的墨色、轻盈的线条,描绘着月华的颤动、水流的静涌、树木的疏影、庭楼的婉约,模糊了时空界限,朦胧中又透出淡淡的乡愁。其中,在一幅名为《鼓浪听涛》的画作中,邱祥锐描绘了夜色中的鼓浪屿在明月的映照下显得安静而苍凉,甚至连周遭的海水,都仿佛睡过去了一般。
邱祥锐说,近年来,他尤喜以水映月,以月写水,吸收磨漆画和西洋画的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轮明月”。
实际上,前人画月的并不少,但大多是象征性地画个圆或半圆,月华与光色没有得到表现。但邱祥锐不是,他大胆地运用墨行宣纸上的特殊肌理效果,吸收西洋绘画技法,使光融进了水墨。同时,他还揉进漆画表现方式,以黑衬白,以淡墨、花青为基调,渲染月光如水的意境,兼具东方绘画的人文内涵和西洋绘画的视觉之美。在构图上,他善于突破中国画的格局,应用平面构成原理,对画面进行分割组合,将磨漆画的装饰味融入山水画中,使作品空间层次更加清晰,极富现代装饰画的美感。因其画风雄浑、坚实、意新,自成一格,邱祥锐被称为“邱山水”。
名家说邱祥锐
著名画家 黎雄才:
邱祥锐的画作不墨守成规,善于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著名画家 石齐:
佳作所呈现的传统功底深,探索方向集中,其闪光点如中国画发展长河上的一颗灿烂新星在闪耀。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国画家 温读耕:
作品中的月光表现不是传统符号化的程式形象,却是地道的中国式的笔情墨趣。
南京大学教授、山水画家、地质学家 康育义:
邱祥锐是华夏画月第一人,他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描写明月,视角独特,技法独有,意境深邃。
著名国画家、美术评论家、厦门大学教授 洪惠镇:
笔辣墨浓取象真,岭南分脉独传神。老榕雏鹭海风里,月朗山清意境新。
“中国种子”的力量
在此次赴米兰世博会参展的画展中,有一幅画格外引人注目———邱祥锐专为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馆创作的水墨画《家园》。
这幅画长4米、宽80厘米,主体为一棵参天古榕,其躯干苍遒,树干树枝盘根错节,气根气须如帘如幕,似窃窃私语缠绵柔情,似推心置腹酒酣茶熟,似苍龙腾空驰骋九天,似老僧禅定了无滞碍。白鹭自东面徐徐飞入画卷,于古榕枝叶间或优雅翩跹,或悠然栖息,或埋首觅食,或嬉戏合鸣,创造出广阔无垠的纵深空间。整幅画纯用笔墨勾勒点染而成,浓淡相宜、疏密得体、张弛有度。
邱祥锐说,之所以创作这幅作品,是想借助榕树来表达对生命力量的敬畏———榕树由一颗种子萌发,以其“一木成林”的姿态营造出榕荫蔽日、白鹭栖翔的生态家园,由此可见种子的勃勃生机。而这正是米兰世博会中企馆主题“中国种子”所蕴含的“种子的梦想,汇聚的力量”的寓意。
人物名片
邱祥锐 1938年12月出生于福建永春,先后师从张晓寒、黎雄才等著名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厦门张晓寒美术研究会荣誉会长。
他擅长中国山水画和磨漆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国工艺美展并多次获奖。其磨漆画《凌波仙子》入选全国首届漆画展,被列为“国宝”,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铁树情侣》的雄雌两幅分获入选福建省艺术节书画展获金奖,又分别入选第八、九届全国美展,获九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山水画《榕荫》、《深山人家》分别全国第三、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两岸共此时》入选全国首届风俗画展佳作奖。
(责任编辑:刘玲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