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走进历史画卷 亲近祖先文明

2015-06-26 09:04:28 钟廷良

把古书画收藏禁区变为自由的审美天地

  自古以来,碍于价格高扬、真假难辨,中国古书画鉴赏与收藏就被视为皇家和极少数人除外的“禁区”。许多源自民间题材的优秀作品,在“被垄断”后,随即与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的天下人拉开了距离。优秀作品“被垄断”、“与世隔绝”的现象,不仅使大众难得一见,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而让民众真假难辨。如今,由于大部分古代名家书画被国家各级博物馆收藏,人们自然地对国家文博机构的藏品与展品坚信不疑。同时,也自然地会对非国家文博机构所收藏或展示的古代书画产生质疑。

  在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不仅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有越来越多走向富裕的人主张自己的文化权利,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收藏祖先的文明产品。但是,真假难辨造成的收藏“禁区”,如同在自己家里被设置了隔离带一样地令人不能接受和适应。爱无禁忌。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冲破“禁区”,大胆走进历史,亲近祖先留下的珍稀文物,欣赏先贤书画的真谛与魅力,正犹如大潮涌来,浩浩荡荡。

  爱好与知识是收藏和鉴赏的孪生姐妹

  对于仅为了解古代人文以及古书画的大致题材与内容而言,真迹或赝品或影响不大。而对于书画艺术爱好者或收藏者来说,面对古代书画作品,特别是有一定年份的,在不具备相关知识时,确为不易之事。人们知道的梁清标、吴芝瑛、汪士元、赵明诚、米芾等,都是著名的收藏家。其中,汪士元颇有学识,眼光独到,所藏精品包括宋徽宗的《晴麓横云图》,倪瓒的《静寄轩诗文》轴,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湖山春晓图》等,共藏宋元明清名人书画138件。可谓一代大收藏家。

  古代收藏家大都为学识渊博的人。梁清标,河北正定人。明崇祯16年(1643)翰林,康熙23年(1684)擢保和殿大学士,康熙27年为宰相,他收藏古书画名满天下。 宋葆淳,山西安邑人,乾隆51年的举人。他善鉴别,韵书行楷、皆入能品,亦工篆刻。罗天池,广东新会人。道光6年的进士。精书画,懂鉴赏,为粤东四家之一。 方睿颐,安徽定远人。道光24年的进士。官至两广、两淮盐运使,擢四川按察使。他收藏的书画颇丰,精鉴赏。汪士元,江苏省盱眙县人。因其藏有宋徽宗画《晴麓横云图》立轴而得名。他在光绪30年为殿试第二甲第66名进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称号的人之一。他是近代著名的收藏家、书画家和政治家。著有《麓云楼书画记略》。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他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由上不难看出,爱好与知识是收藏和鉴赏的孪生姐妹。大凡收藏名家,不仅多是大学者,还均对书画、诗文或金石篆刻充满热爱和颇深的造诣。从喜欢到热爱,从走进去到痴迷,通常是从门外汉到行家的必由之路。故此,若想在古代书画及文物鉴赏中游刃有余,打破禁锢自己的“禁区”,首先要珍惜自己的热爱,走进去,研究历史,弄懂相关历史和人物的来龙去脉,把收藏“禁区”变为享受学习过程,享受美感、享受快乐、乃至享受从中收获的自由天地。

  术业有专攻与触类旁通是博学的自然升华

  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说,找到特定规律有先有后(道是规律),而干事情要有专业精神和技术(术是手段)。尽管史上也有“大师自古是通才”的成功案例,但无论如何“通才”和“博学”,都离不开专业文化知识的这么一根主线。所谓“触类旁通”现象,是形容首先具有了类似的专业知识,对相邻、相近的学科就会较毫无专业知识的人上手要快得多。有了专业知识,全面掌握了“专攻”的技术要领,才能旁及相关,从而融会贯通。需要说明的是,“触类旁通”不是“跨界经营”。从元代的赵孟頫到明代的董其昌,他们都是古代书画的鉴赏和收藏大家。他们本身不仅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书法家、画家,还是举世公认的鉴赏家和收藏家。

  所谓“通才”是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而全面发展的。这种融会与贯通,又全面的提升了艺术家整体水平。近代与当代的著名鉴赏家、收藏家张伯驹、袁克文、张葱玉、钱镜塘、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国宝级人物,都是书画领域的大师和举世推崇的学者。当代著名学者,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在他的著作里,无数次的说过这么一段话:“书画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文人,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陈先生的这个观点,既是对当下某些书法家、画家所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呼吁,更是对书画艺术从业人员的一种基本要求。基于陈传席先生的观点,我们有理由延伸出另一个观点,即收藏和鉴赏更需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更需要以历史知识作为引导,以专业学说作为依据。

  潮汕地区有句俗语,叫“术无儒不精”。意思是说,任何一门技术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是书画艺术品画面图饰之外的附加知识。怎么走进古代书画审美的自由天地,主要是看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是否具有专业知识。即通过传播,让人们对古代书画艺术品审美价值观的认同。其次是看有多少个人能参与进来,而要使更多人参与进来,就要看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力度。从宏观上讲,就是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品是美的。继而使更多的人以走近它并且可以拥有它。从微观上说,人人都可以欣赏古代书画艺术。只要你喜欢它,热爱它,通过学习与接触,你就可能了解它的时代特征,了解它的创作思想,了解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特点,了解它美的价值。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为揭开古代书画神秘的面纱做出不懈的探索与解读。

  亲近古文明是打开禁区进入审美自由天地的通行证

  亲近古文明是打开禁区进入审美自由天地的通行证。许多书画爱好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练就鉴赏能力,首先要常去参观各地博物馆的古书画作品,对古代书画作品进行近距离观赏。其次,常阅读一些有关古代书画的图录,有助于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多接触当代研究古书画的行家或阅读他们的著作。例如:《千年丹青》、《怎么鉴定书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美学散步》、《故宫藏画集》以及各个时期著名画家的个人画册等。进一步而言,还要多看一些当代的书画家作品展,达到欣赏当代、对照古代。并经常参加一些权威文博单位的艺术品讲座,参加或留意国内外的古代书画艺术品拍卖活动,最好还要主动结识一些有共同爱好和志向的人,达到取长补短、相互进步之目的。

  说起分享专业知识的重要,有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人深省。一位观众在看完一个古书画展后对我说:“这些看起来挺新的字画应该都不是真迹吧,看上去这么新,说是真的我也不信。”他的问题顿时令我思绪万千,使我强烈感到分享专业知识的重要。艺术品的收藏,讲究“真、精、新”。“真”是首要的,“真”即要求一定是真迹。“精”,是指该作品为精品或是具有代表性的。“精”,至少也应是作者总体水平之上的。“新”,就是要求所收藏作品整体保存的完好无损。纸(或其他材质)质洁净完美,墨色透亮如新。有一种“恍若昨日所作”之感者方为上上品。例如一次保利春拍上惊现的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真迹,作品不仅保存完好,画面栩栩如生,连墨色也温润如玉。其价格自然因为其完好如初的品相而高涨。可见,书画艺术品的“新”是多么的可贵。

  走进审美特区,进入鉴赏中华文化瑰宝的绿色通道,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心存敬意,又要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书画艺术成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两点之上,形成我们的审美观。当我们看到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时,我们会发现它流畅秀丽之美。当看到唐代颜真卿的书法时,我们要感受到它正气凛然的气宇与阳刚之美。当我们看到宋代范宽的山水画时,应该被那大气磅礴的北派山川河岳所震撼。当我们看元人倪云林落叶萧萧的画卷时,应该自然被那份静逸之气所赋宁静。构建了较好的审美标准,达到了一定的审美高度,古代书画的“禁区”,就为你开启了绿色通道,就自然成了你的审美的自由天地。

  相关链接

  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刘墉小传

  刘墉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日观峰道人等号,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政治家。刘墉对书学有独到的见解。其论书绝句30首《学书偶成》,就是他的书法理论。他的书法学古而不拘泥于古。据说,他的学生戈仙舟,是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一次,戈仙舟拿着恩师的书法作品叫其岳翁看。翁方纲看后说:“去问你的恩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呢?”戈仙舟将此话转给恩师,刘墉听后说:“我自成我书尔。去问你的岳翁,他的书法哪一笔是自己的呢?”从这件轶事可以看出,刘墉是“不受古人牢笼”,而要“超然独立”的。这正是他高于别人的地方。他的“我自成我书”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是一脉相承的。

  刘墉书从颜真卿出,但较之颜氏更显圆润浑厚,作书喜用浓墨,遂有“浓墨宰相”之称。他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并称为乾嘉年间国朝四大书家。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书法评论家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70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著有《石庵诗集》,刻有《清爱堂帖》。刘墉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