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弥漫写精神
2015-06-29 09:13:44 西沐
柳学智大化山水解读
艺术家简介
柳学智,武汉人。著名山水画家,1977年曾有幸聆听文坛巨擘郭沫若先生教诲,开启艺术之门。1997年就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史学硕士学位。
现为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室专职创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2008年获《中国画廊联盟·年度人物》。
2009年获《首届中国画廊联盟收藏家提名展》金奖。
2010年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并出版画册。
2013年荣获“新华网”北京最受藏界关注艺术家。
“意写江山皴古今”·柳学智山水画作品展
—由武汉市文联、武汉文联艺术馆举办并出版作品集
论文:《傅抱石绘画题款之书法研究》刊《中国美术》第二期。
2014年山水画作品《鄂西山叠图》,参加“丹青楚韵”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国美术馆主办。
论文:《中国画写意精神之探源》刊《中国美术》第二期。
中国画:《绘意的采风·扇面组画》入选湖北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
人们对柳学智的了解,可能更多地知道他是一位山水画家,似乎与别的画家并无不同。但经过近几年的接触,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文化学者。蛰伏探索,几成其一种为学为艺的风格。从研究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到武术、舞蹈、书法、篆刻,再到绘画。一路走来,在深悟与体验中,探寻着中国绘画艺术的灵性与博大的文化气象。
柳学智早年亲受郭沫若先生的教诲,并精研深追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几十年如一日,从临摹手追到心应神往,再到精进心悟的过程,一步步走出了自己所追求的绘画风格与精神风貌。柳学智的学习与探索,始终沿着文化的精神指向,在注重审美品格的陶育过程中,把审美经验的积淀与系统化当作重要的探索目标,可谓是独家秘籍,值得研讨。
《听泉对弈图》 中国画138×68cm
弥漫真气写精神
柳学智的绘画,弥漫的是一种真气,展现的是一种“神采”。“神采”作为中国画的精髓,比起“语言”、“笔墨”、“肌理”、“图式”、“形象”之类的当下时尚表述,更具高度和精义性。为此,柳学智认为,把中国画的重要因素归纳为神采,就等于给中国画创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见解。古人“尚神”,在中国绘画史中早有探讨。但从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出发,突出“神采”概念,不仅可以为从远古到现代的“神采”观提供研究路径,而且也能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画创作开辟新思路,生发新创造。
中国画家并不缺少对形象“逼真”和“再现”的能力,只是绘画在中国从一开始就主张传神,画家用笔取像、写景、赋彩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从心灵通向神宇。在这里,“神采”使中国画家迁想妙得的创造思维和表现超越了时空。所以我们讲,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在崇尚人文精神世界时注重造型的严谨与自由,释放生命激情时注意笔墨的张扬与内敛,追求形式语言表现时注重个性与风格。我们看到柳学智追求的正是寻找一种既能体现自身艺术的理念,又能超越不同技法与形制,并在绘画创造与表现绘画精神中直击最根本最本质要素。而真气弥漫,可谓是他绘画创作所追求与保有的一种状态。
《断云零乱雨》 中国画 95×77cm
《旌旗路上无坦途》 中国画 180×90cm
雄浑大气见陶养
柳学智少学武术,并拜名师精进技艺,后又志于从文。少时,在偶然的机会中,拜见了学界泰斗郭沫若先生。受其启迪,痴迷于古文字研究及其书法艺术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不忘郭老对傅抱石绘画艺术的举荐,毅然在探索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心追手摹傅抱石的绘画艺术,从精神入,境界出。柳学智就是在这样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为、精进中,不断地深入对文化精神的体验,并且将这种深刻的体验,融入到审美经验的构建之中。他沿着一种精神向度,用体验的深刻去点亮精神境界的光亮。在这个高度上,作为一个学者,可能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坚持;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仅有一种坚持与守望可能还是不够的,在更多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源于体验的一种表现的悟性。这是一个艺术家不断穿透艺术表现与文化积淀的最为锋锐的特质。柳学智的游学状态,能不断修为与积累,在其特有的人生阅历中,就自然生发出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宝贵的精神特质。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