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伟:如果只是做一个手艺人
2015-06-30 09:25:52 未知
最初认识赵建伟是通过一段视频。一段新闻媒体记者前往福州漆艺博物馆对他进行采访的视频。在采访中,赵建伟为来者介绍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几个简单的步骤,赵建伟介绍得不急不躁——这些动作他已经年累月不断重复,熟稔于心。
福建漆艺博物馆是福州第一家私人漆艺博物馆。赵建伟将私藏的千余件脱胎漆器、漆画进行挑选,一一布置于这座位于三坊七巷的大宅院内。我们的第一次碰面,也在此处。
约见前,赵建伟刚从上海回来。见他一身素麻衣饰休闲装扮,头顶贝雷帽,胸前垂挂一串玉石,施施然入座,煮水泡茶,与我们聊起他眼中的大漆及漆艺。
在赵建伟看来,大漆是一种非常“安静”的天然材料,富含内敛特质,犹如身在阁中的大家闺秀,端庄自持。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份安静中,大漆始终保有一份益于创作的活跃,给予艺术家无限的想象空间。
源于这份理解,使赵建伟更钟情于利用这个矛盾点,尝试将传统技法与当代理念进行更恰当的结合。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家族三代从事漆艺行业的传承人,赵建伟对传统技法的运用有一种类似使命感的坚持。而当代理念则作为其与现实语境沟通的渠道,被视为一个易于革新的元素,锦上添花地为其作品注入活力。赵建伟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犹如目前其所进行的一个系列创作,关于古琴。古琴的断纹是吸引赵建伟接触它的初衷。甚而在深入了解古琴的过程中,赵建伟将这些独有的断纹带入漆画创制,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漆艺创作。
而因为古琴,它提供了一个契机,直接促成了笔者与赵建伟的第二次会面。
会面的地点是赵建伟在仓山红门的工作室。工作室有两层。楼下有一个小型的漆炼制空间,重要设备齐全,有几个技术娴熟的老工人在现场操作。楼上甫一进门即可看见安置于房间正中央的一方古琴;靠墙有序地排列着赵建伟的几件漆艺作品,漆器居多,错落有致地被搁至木质架上。
让人眼前一亮的包括赵建伟以漆进行修缮的几口建盏。漆一般选红、黑两色混搭,根据残缺品的具体情况重新设计、构架、施材、上漆,每一个环节都须以相当的耐心、细心一以贯之,并要对作品完成后,两种材料配合所产生的效果及美感持有笃定的自信。这一趟下来,所花费的心力不可小觑。
大漆的使用是赵建伟实行创作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履行体现在其对漆原料的把控及自发研制上,同时也体现在其创作漆艺作品的方方面面。这亦容易在赵建伟心中形成一个自我把关的标准,像一把秤杆,可衡量,却不可随意更改。
这点同样体现在赵建伟的收藏上。赵建伟的收藏涵盖脱胎漆器、寿山石、紫砂壶、陶瓷等品类。收藏品亦随其眼力、品味、审美、见识的增长而逐渐精致化,在每个收藏阶段中沉淀下来,渐成体系。而福州脱胎漆器毋庸置疑地在其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包括一些海外回流的精品,同时存有些宫廷珍品及沈绍安孤品,甚为可贵。
笔者有幸先睹为快,因为对这些收藏品的好奇,才有了与赵建伟的第三次会面。也因为这三次会面,虽然短暂,但亦可零碎地从一个个侧面不断地构建赵建伟印象—— 一个希冀从漆产业的各个环节皆尽一份绵力的传统手工艺人。这是对传统漆艺的敬畏,也只有这份敬畏,才能使自己回归到手工艺人这一位置,踏实稳健地从事艺术创作。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