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溪山行旅图》台北露真容
2015-07-01 08:55:39 叶红梅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镇院之宝
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深圳特区报台北6月30日电 “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也被称作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蒙娜丽莎》,都是有许多谜题的传世之作。”30日下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厅,站在这幅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的巨幅山水画前,该院书画处处长刘芳如告诉记者。从7月1日起至8月13日,这幅难得一见的镇院之宝将作短期展出,以庆贺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
“毕竟是传世1000多年的作品了,老实说状况并不是那么好。”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何传馨说,宋画少有传世,能保存至今,都很脆弱了。《溪山行旅图》大约每隔三五年才会在重要节庆中拿出来作短期公开展览。该作品与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等三件宋代名作并称台北故宫绘画藏品的“三宝”。
典范与流传,宽式画风看个饱
此次特展主题是:“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展期由7月1日至8月29日,共计陈列45件画作。依作品性质,可划分为“《溪山行旅图》的传续”、“范宽的传称作品”、“范宽画风的影响”三类,除展出馆藏多幅较被认可的范宽作品外,还系统地展示继范宽之后,历代画家的同名摹作,以及后世画家学习范宽“雨点皴”、“矾头密林”等技法的作品,以此梳理范宽风格的传续脉络。其中,《溪山行旅图》与《临流独坐图》因属院藏限展精品,故分成前、后两期展出。《溪山行旅图》展出时间为7月1日至8月13日 ,《临流独坐图》则为8月14日至9月29日。
刘芳如介绍说,范宽(约950-1031间)是北宋的山水画大师,籍贯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中立,因个性温厚,卓有大度,关中人习称性缓为宽,故名。其画初学李成(916-967)、荆浩(10世纪),后因长年观察自然而独创一家面貌,对后世画风影响深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溪山行旅图》是存世系于范宽名下的山水画中,最受肯定的真迹。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此画在近、中、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巧妙地借助推远主山、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比等手法,缔造出一种如临真境的壮伟意象,自诞生以来影响了古今众多画家。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真迹或伪托?《溪山图》中多谜题
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何传馨告诉记者,虽然范宽自宋以来就备受推崇,但故宫收藏的这件《溪山行旅图》受到重视却是很晚的事。记录宋徽宗時期內府藏画的《宣和画谱》列有58件范宽作品,其中并无《溪山行旅图》的名称。这件藏品历经宋、元、明、清皇宫与民间藏家的辗转流传,上面盖有22枚藏家印鉴,其中清高宗乾隆皇帝印鉴就有6枚,清仁宗道光皇帝和清宣统皇帝亦有印鉴在上。1925年后,清宫藏品收归国有,这件作品也归入故宫博物院,但在众多珍品中并未受到特别重视。直到1958年,时任台北故宫副院长李霖灿在该画右下处,骡队后方树丛中,发现有“范宽”二字,证明董其昌在画上所题“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并非虚言。至此,方明确《溪山行旅图》为范宽所绘,殆无疑义。此后,该画送到美国等地展出,引起轰动,声名愈盛。
不过,也有论者持怀疑态度,在树丛中暗藏“范宽”二字签款,是否伪托者画蛇添足,此地无银之举?而且范宽本名“中立”或“中正”,宽为外号,怎么会以外号自名呢?
对此,刘芳如很肯定地告诉记者,她曾长时间仔细对比了落款题字和画作周围的笔墨,其深浅、笔意都是一致的,应为范宽自题无疑。而且在米芾的记载中,也提到看过的范宽作品有落款为“范宽”的。
同期展出的另一幅《临流独坐图》,虽无作者名款,同样被视为具备范宽风格的巨制。此作中,山顶攒簇密林、山石轮廓用重墨勾勒,以及水际作突兀大石等特质,均与《溪山行旅图》一脉相承,惟皴笔已呈显较为规律化的侧锋小斧劈,故推断成作时间与李唐(约1070-1150后)相去不远。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