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久抱澄清志,入世何曾混浊流
2015-07-07 09:48:03 范坚
范金镛(1853-1914),字藕舫,一字沤舫,晚号沤道人。以所居曰心香室,故又号心香室主。江西新建乐化人。幼承庭训,习举子业,少年及第。于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秋八月应江西乡试,榜发,取中式第四十三名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科举中进士,入礼部任主事,四年后改外官待选,直至二十年后始得谒选至云南曲靖任知县,四月后改任职滇南。1910年入京,次年返回家乡南昌,居东湖。三年后辞世。先生一生颇为困顿,但绘事不辍,且痴迷其中,成就斐然。
金镛先生自幼好绘事,初无师指教,只专心于画谱、画本,间接学习前人。他上继宋元遗风、下涉恽南田、蒋廷锡一派后尘。晚期作品偶渗没骨之法。他师法自然,注重写生,所绘蝴蝶草虫、珍禽花鸟等无不细心观察,形神兼备,设色清雅和谐,用笔严谨工整,以书法入画。观其作虽为工笔而毫无矫作刻板之态。
由江西师大美术学院中国书画研究所编辑、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范金镛工笔画珍品》中,所选范氏31幅作品,多为先生晚期之佳作。其中不少是经过反复改良,属其代表作品。如《知了鸣柳》,画中飘逸的几枝柳叶采用小写意手法,攀附在柳枝上的几只阴阳向背的鸣蝉,采用工笔画法,让人如临拂夏风,不由得忆起少年往事。又如《青蛙蘑菇》所表现的是一只青蛙跃出水面,在潮湿的洼地上注视着几朵野蘑菇,似窃窃私语,又像与之侃侃长谈。技法上多用没骨法与工笔结合,情境巧妙融洽,浑然一体。再如《六蝶逐花》,描绘一只较大的墨色带胭脂翅的蝴蝶在湖畔上凌空翩舞,另外五只多彩多姿的蝴蝶紧贴湖面,争相围簇着不知何处落下的几瓣桃花,难舍难分,构思巧妙让人回味,诚属金镛蝴蝶作品之中之妙品。先生云南为官多年,其间采集蝴蝶标本百十件,平生也多以此题材作画,并有《百蝶图》名世。世人誉有“范蝴蝶”之美称,看过他许多此类作品,颇觉此言不虚。
范金镛 《蚕桑图》
范金镛绘画题材来源于生活,注重于写生。所画花鸟草虫,内容十分丰富,他敢于将蚂蚁、蝇、蜒蚰、蛭、螳螂、萤、蚕之类搬上画面,这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所画人物风格也是如此,存世之作有《碧梧秋思图》、《二乔图》、《十二金钗图》、《红楼梦故事》情节图。据后人回忆,曾见其画作《钟馗捉鬼图》、《白描罗汉图》、《京剧十二丑角》等。此画册所选两幅仕女图人物婀娜多姿,眼如凤眸,眉似柳叶,嘴像樱桃,那清逸秀丽之神态如有所评:“疑似天上仙女下人间。”画册中所见另两幅《水鸟图》、《鸽子图》则是先生当年在云南五华学堂和于右任先生供执教事中的课徒稿。那一丝不苟的画风,精心构思的画面,精美绝伦,令人不禁拍案叫妙。
范金镛 《仕女览卷图》
“因物付物耳,宁有所爱憎耶”,范金镛在绘画立意上有独到之处,在技巧、构图等方面也很讲究,观其每件作品构图都有区别变化,不落俗套。大多册页不落款,甚至连穷款也不题,而只钤一朱文印“藕舫写生”。这或许与宋人画中多不落款而有共识,或许认为此类册页工笔画一旦落款不佳反而伤画。在绘画技巧上范氏也下过很大功夫,如画蝴蝶好用绢或绸边角烧成灰烬,或以锅底之烟灰研制成墨以求毛绒质感。他在用色上、颜色选择上也很讲究,多用一般画家购买不起的进口色或自研加工处理,以求作品达到色泽透明、清雅美丽的境界。
他曾谓设色之作“南田(恽南田)清而不厚,南沙(蒋廷锡)厚而不清,兼之者实鲜。盖自谓也”。范氏在学习汲取前人经验的同时,能针对其优劣而取舍以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这种善学善用的精神极其难能可贵。
范金镛 《孔雀仙芝图》
画家本色是诗人,范金镛一生除创作大量精湛优美的绘画作品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两种诗词集,《心香室诗钞》四册、《蝶梦词》一卷。画抒其情,诗言其志。在他的《妄想》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他那心驰意往的理想世界:“几千年古画,数万卷奇书。老屋三间外,名花十亩余。高朋频载酒,小婢又羹鱼。终日昏昏醉,浑然天地初。”他
的志趣情怀、他那心中世外桃源毕竟生活里没有,现实中亦难觅,所有这些只有在诗画里去追求了。
在他50岁生日口占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窥视到他那高洁旷远之志:“霖雨会看龙起蛰,梅花终许鹤能修。山泉久抱澄清志,入世何曾混浊流。”在他的诗中有一联句:“四山如梦钟初定,万象无言月正圆。”我们似乎领略到他那静修深悟的佛禅境地。要赏阅范金镛的画,须善读范金镛的诗。他的画和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其画,中有书卷学问之气;读其诗,中有画意大千之象。这诗画中之情、之气、之象的主旋律是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交融的一首首田园式牧歌。透过诗画之外,足以从微小天地中感悟到世界的博大精深。只要我们细细地品味,静静地揣摩,那永恒的万物之灵,在他的笔下表现得如此意趣盎然,栩栩如生,而且是在这尺牍方寸之间。金镛晚期所作大多为册页、尺牍之类格式,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匠心独运,情怀独钟,大凡世上精致之物都属小耳,反之不能。尤其工笔花鸟草虫,若采用这种格式更能体现物象之细腻与精微。范氏找到这样式,一生几乎在这方寸之间寻觅他心中的乐园,抒发他心中的情愫——田园风情。他的册页画就如一首首优美清雅的古典诗,一曲曲悠扬隽永的古典曲,让人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范金镛 《落英游鱼图》
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康有为在《题范藕舫草虫谱》一文中赞曰:“幽居罕尘事,山水清且腴。蠢然动者谁?寓月繁有徒。或不胫而走,或负庐而趋。或未胎而育,或无啄而呼。或晦天设网,或载鬼张狐,或披明背暗,或藏垢纳污。强则肆牙爪,弱则消肌肤。狎则相嬉戏,斗则相驰驱。巨跃者,偶语者喁喁,缘上者索索,集下者侏侏。交飞者比比,联行者于于。二气交鼓铸,形质各有殊,浮沉共此老,奄忽互相,人生亦倮虫,蹙蹙毋乃愚。兹意谅君解,探袖出新图,洵知丹青妙,不二亲娱。”溢美之情可窥一斑。另外,金镛的至友郑伯庸、熊腾、魏元旷、施琪等都有赞美其画作的诗文,可谓誉满江南。
“山泉久抱澄清志,入世何曾混浊流”。范金镛虽为官有时,却一生醉艺,他结交文人雅士,纵游名山大川,赏景咏物,心胸坦荡,习艺则精益求精,入世而不随波逐流。范金镛晚年取号沤道人,其意旨在沉潜于艺,浸沤于道的决心,滇南弃官归里就东湖一楼上,读书作画其中,封门习艺,去梯加键,服食所需,悉缒而上。若有至友寻访,自楼下呼之,则放匙命梯使登,流连竟日,或唱和诗词,或商定画稿,呼酒纵谈,以为乐乎,清癯修髯,目炯炯如电,自谓老画师,一时学子、士女多从之游。尝作诗自遣云:“湖月湖云水上楼,笛声呼起古今愁。闻鸥不识先生面,万里归来白了头。”其潇洒出尘之致可见矣。
“精灵犹在,风骨永存”。范金镛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惜时如金,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创作了大批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今年值范金镛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出版这本画册,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取向。面对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统工笔画,面对这些金镛先生的吨沙克金之作,在学习他的绘画技巧和画外综合功夫的同时,我们更需学习他的坚韧、淡泊、沉毅之精神。面对当今“大师”、“名流”的泛滥,我们应能当下即悟,勤修加勉才是。
——本文摘自范坚先生编注《范金镛诗词集》一书,原为《范金镛工笔画珍品》画册序,略有改动。
(责任编辑:崔丽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