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龙纹香炉 价格亲民的入门级藏品
2015-07-10 08:46:27 伊路青花
民国青花双龙戏珠纹钵式炉,此炉撇口、收颈、鼓腹、圈足,炉成钵形。主体纹饰绘制青花双龙戏珠纹。双龙戏珠纹炉为古人最常见的香炉纹饰,龙口及火珠一侧为正面,龙身向后舒展至另一侧。龙纹已经显性出老态,虽张牙舞爪,但明显力量不足。已经到了该品种香炉的最后状态。
青花双龙戏珠纹钵式炉的烧制,可以追溯到清顺治时期,由于清初制瓷工业尚处于恢复阶段,故传世器形单一,却以香炉为最多。而香炉中又以双龙戏珠纹为最多。此类钵式炉,成型拉坯十分简单,同碗盘一样,且内壁往往不用精修,抚之内壁,往往能感到工匠的手印,故而胎体粗厚,适合作为香炉使用。康雍时期延续此类香炉的制作,器形更为矮扁,线条充满张力,龙纹凶猛规矩,产量较大,且有青花釉里红和粉彩的品种。晚清,此品种仍继续烧造,器形和纹饰更为程式化,在火珠的部位往往留有方形开光,内书写制造此香炉的出资者、供奉地点、供奉的神位、以及求神保佑的话语等。总之,此类香炉是清代最为常见的一种,为当时的百姓、宗庙所广泛使用。
今人可能难以想象,为何有如此多的香炉传世?香炉按材质分,有铜、掐丝珐琅、玉、石等,以宣德炉为贵,以瓷质香炉为常。香炉按器形分,有钵式炉、筒炉、朝冠耳炉、冲天耳炉、蚰蜒耳炉、桥耳炉、冲天耳炉、八卦炉等,其中,《明清瓷器鉴定》封面就是一个青花朝冠耳香炉。香炉对于古人的意义,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已经使得古人的用香文化离我们远去。
中国古代,香是人间与上天沟通的媒介,祭祖、祭天、祭地无不用香,凡有大事,都需要沐浴、焚香。唐英做《陶冶图说》中,很重要的一个制瓷环节就是“祭祀窑神”,期间少不了香事。香炉收藏是古董收藏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元代用香讲究“三供”,即“香炉花瓶一付”,而明清祭祀讲究“五供”,香炉一、花瓶二、烛台二。古人家居用香,讲究“炉、瓶、盒三事”,盒为香盒,内装沉香、檀香等香料,有香铲、香著放入香瓶。因此,香炉收藏,和古人用香方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方人用香水,中国古代则以香炉熏香。香是古代文化中,修身、礼佛、虔诚、好恶的象征,小小的一件香炉,承载这古人的精神寄托。收藏香炉,理解古人用香文化,是了解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一把钥匙。
本文中的藏品
民国龙纹香炉 点击购买>>>
(责任编辑:刘家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