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画廊系列】新画廊经营的大格局与小商业

2015-07-11 07:31:32 陈耀杰

798艺术区

  2015年对于中国的画廊业来说,应该算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吧,大的资本环境使得二级市场出现萎缩,对于一直处于弱势的画廊业来说,算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同时,很多老一辈还在坚守的画廊纷纷迎来了自己的第十个年头,比如站台中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现在画廊、博而励画廊、星空间等等,让人们看到了画廊中坚力量的坚持与努力和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众多新的画廊经营者在不断的入场,使得一级市场在不断地巩固,同时,也注意到一些新的变化悄然发生。

  从情怀到商业的新老两代画廊人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的徐娟,在去年开办了一家新空间MEBOSPACE,之前她还经营了一家文化公司长达五年之久,她曾供职于拍卖机构,主要负责国际部分,本身又是收藏者还兼顾策展事业,有非常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专业背景。

  对于她来说,开办一家画廊是因为有感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宣传推广模式太过单一,想要为中国艺术的推广探索一条新路,她用五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在国际上建立展览品牌“传统的复活”,在国内打造了另外一个展览品牌“中国工笔画大展”,此外还有APP艺术教育软件“美的历程”(ART WAYS),建立藏家俱乐部性质的“菁英汇”,推动艺术家与品牌的跨界合作,版权与衍生品制作等等,MEBOSPACE实体空间的成立使得她的很多构想和活动可以落地进行。

 MEBOSPACE内景

  五年的时间说来并不算太久,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也并不容易,这放在十年前或者更久一点并不是不可能,但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同时,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新入场的画廊从业者们的实力与魄力。

  中国最早介入画廊业的从业者程昕东,为中国画廊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贡献,从他九十年代到巴黎接触画廊业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西方艺术的交流,尤其是将中国优秀的艺术家介绍到西方,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艺术家的努力与坚持,也正是抱着这样的理想来开画廊的,程昕东在雅昌艺术网举办的画廊故事中,在谈到他开办画廊的初衷时讲到:“对我来说,从九十年代开始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为了这个目标努力,期待着有一天中国当代艺术可以不那么寒酸,每个艺术家的劳动价值获得某种尊重跟认可,以及能够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可去世界浏览。在那个时候我们只是一种乌托邦的期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你看中国当代艺术整个三十几年成长史,其实中间的故事都是很辛酸的。”

  在坚定了开办画廊的信念之后,程昕东想要搭建一个文化艺术的桥梁,让中国这些优秀的艺术家走出去,让世界去了解他们,这种了解不是被动的,他希望我们是有某种主动性的:“到后来我的角色为什么会这么复杂,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第一批画廊人所面临的一个历史机遇,承载的历史责任,最起码作为一个画廊经营者来说,后来就把自己定位在全球化过程当中既要顺势而为,同时又要扎根在本土的一种大格局的经营画廊的一种方式跟态度。”

  2003年进入到画廊领域的黄燎原,算是中国画廊业最早的一批从业者之一,他回想自己刚开办画廊时,表示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是同学说做一个空间吧,于是就开了现在画廊,那时候艺术市场也并不好或者说是还没有艺术市场的概念,所以开办一家画廊并不能赚钱,更多的是呈现艺术家朋友的作品,完全是免费的,觉着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就像崔健的摇滚乐一样,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某种状态,同时,对于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画廊真正赚钱是2006年之后的事情。

  除此之外像站台中国、博而励画廊等等,在成立之初都想做成一个非盈利的实验性空间来呈现更为前卫的艺术实践,对于那一时期的艺术家来说,能有这样的空间进行展示是非常难得的,从这里可以发现,老一辈画廊人选择这一行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和情怀,想要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做出自己贡献,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当代艺术才有现在的格局。

拾萬空间外景

  老一辈画廊经营者都有着很深的责任感,凭着一腔热血在做画廊,画廊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情怀,反观当下新成立的空间,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画廊从业者们,虽然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画廊实现一种价值,不管是艺术本身的还是商业的,对于 “利阿贺拿”画廊的经营者王炜来说就是如此,其早期是奢侈品行业资深媒体人,后投身到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经过八年的积累,才进入到画廊行业;开办一家画廊更多的是出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做画廊出于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当然也并不排斥商业:“其实对这个行业我已经有七八年的经验和观察,在这个时间开办画廊并不偶然,不是心血来潮或者自我感觉良好,我对当代艺术领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观点,对这个领域有很多的了解,所以我认为现在可以去开一家画廊,做一点事情,此外,对于艺术家我在做推广的同时肯定希望能获得最大的价值,既然要投入这么多精力,对画廊来讲当然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Tong Gallery+Projects经营者孙彤最早在合艺典藏工作,后转行供职于艺术机构,对于孙彤来说,现在是一个进入画廊业的好时机,因为市场的原因,画廊业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只是现在进入要做的更加专业,特点更鲜明:“我觉得目前的形式是重新洗牌,大的市场环境不好对于经营画廊的要求就会很高,只有越来越专业才能生存,现在的画廊偏个性化的东西多了,关注点和取向都不一样。”

  对于拾萬空间的负责人焦雪雁来说,画廊是一件可以长久做下去的事业,她之前也在艺术机构工作,辞职之后休整了两年,最终决定开办一家画廊来做为自己未来拼搏的方向。相较于老一辈画廊经营者而言,新画廊主们更愿意将画廊当做一份可以打拼的事业来做,虽然有理想的成分在里面,但已经不是主要考虑的事情,画廊更多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一种通道。

 利阿贺拿画廊内景

  经营:新生一代花样多

  老一辈画廊经营者经历了画廊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一切经验和模式都是在摸索中建立,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黄燎原在谈到画廊早期发展时表示,当时没有太多的推广经营手段,更多的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方式,画廊业真正快速发展被人们所认可是在2006年艺术市场起来之后,那时候人们发现,原来艺术可以这么值钱,之后就是做展览,媒体宣传,参加艺博会增加曝光度等等,这种运作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与新画廊主们的交流当中,他们大多数不会仅仅满足于上述的运作方式,“跨界”是一个他们口中频繁出现的词汇,也是大家喜欢用的一种新的运营方式,的确,艺术的范围和受众毕竟是小的,能够与其他领域结合,对于艺术的传播来说,无疑是件好的事情,此外就是展览本身的吸引程度,国际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藏家更进一步的互动成为一种新趋势,比如藏家俱乐部的出现,可以更好地巩固相互之间的关系,艺术教育与衍生品开发也都是大家热衷去做的事情。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新的画廊主们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他们不想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比如某类艺术家或者某类题材,大家都更倾向于走国际性路线,这里的国际性并不是说一定要和国外产生联系,而是说对于艺术家的选择具有国际视野,艺术家本身的创作具有国际水平,这是当下发展的趋势。

  以MEBOSPACE为例,在国际上有展览品牌“传统的复活”,在国内打造了展览品牌“中国工笔画大展”,此外还有APP艺术教育软件“美的历程”(ART WAYS),有藏家俱乐部性质的“菁英汇”,推动艺术家与品牌的跨界合作,版权与衍生品制作等等。

  MEBOSPACE负责人徐娟也一直强调,成立美博的初衷就是打破当代艺术宣传推广的单一模式,在她看来艺术家版权及衍生品不仅仅带来收入,更可以是艺术家的宣传渠道,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可以将艺术家带入公众生活,很多收藏家最初是从艺术衍生品消费者开始的。包括跨界活动也是,突破圈子文化,对外嫁接一些活动或者资源,最大限度地帮艺术家整合圈外资源,此外,徐娟还会参加慈善活动,在她看来艺术家介入慈善可以帮他们树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形象,当然,艺术家的捐赠也有效地为慈善助力了。

  对于王炜来说,经营画廊也有一套自己的思路,首先,他将画廊名称叫做“利阿贺拿”,是一个宗教用语,之所以用这样的名字,是因为现在是一个精神匮乏的时代,在王炜看来,艺术具有救赎的作用,可以拯救人们的灵魂,因此,这间画廊将会是一个有方向的、有指引能力的画廊。画廊的定位以青年艺术家为主,希望展示的是一种比较细腻的东西,与宗教、信仰有关的题材。

  在艺术家的推广上面,由于王炜自我的从业经历和背景,他更愿意进行跨界合作,王炜最早是资深奢侈品媒体人,在行业中有非常广的资源,此外,他会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在他看来媒体的推广非常重要,还有就是,作为现代画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方式和角度,其实,推广的渠道大同小异,大家都在做,但做的人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往往会差别很大:“我希望与艺术家有比较紧密的合作,把宣传做好,跟他们一起成长,画廊也会有机会在里面。我以前是媒体出身,认为媒体推广非常重要,我们每次开幕,可能不请很多藏家来,但是媒体一定要来, 我也在策划一些与品牌合作的活动,把以前的经验带进来,其实,年轻画廊的不同,不只是手段的不同,而是思维模式、角度的不同。”

今格空间外景

  对于今格空间来说,经营画廊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为了开办画廊他们准备了两年的时间,同时,还专门建造了一个空间,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和用心,空间负责人蒋伟用经营的思路来运作,在他看来大体量的画廊很难像小空间一样去运作,小空间可以讲究专业性,但大空间要去经营:“我就是经营,这么大的空间很难与小空间相比,小的空间更多的追求专业性,但对我们来讲运营的成份比较重要,因为我们的位置、面积、投入至少和专业选择是同等重要的,事实上这是一个专业选择的问题。”

  具体的去做,今格空间在定位上不会过于局限于某些方面,比如作品并不会局限于媒介,绘画、装置、摄影都有关注,而艺术家也没有身份和地域的差别,国内外都可以,更多是从艺术语言本身出发。今格空间未来的道路一定是要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单纯的生意是没有意义的,更多的还有文化理想。

  如何实现这种理想,就是要与艺术家一起经营,蒋伟表示:“我们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稳固的,在合作之初是以建立越来越稳定合作关系为目标的,签好的艺术家是我们的根本目;除了艺术家之外,我们还有藏家俱乐部和艺术驻留项目,总之,是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我们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专业的当代艺术空间。”

 北京现在画廊外景

  老牌画廊的未来布局与新生代的小商业

  其实,不光新画廊有走向国际的诉求,老一辈的画廊经营者们也已经开始国际布局,他们已经度过了画廊经营的第一阶段,不管是艺术家还是画廊的经营定位都已经成熟,现在要做的就是品牌和影响力,或者说他们在谋划一个更大的格局,比如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东站画廊等等都已经在香港开有分支机构,据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黄燎原表示,他也将在美国开办一家新画廊,对于为什么在海外开办一家新空间,他表示国外的画廊可以进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出去,现在是时候走出去了,这样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可以将中国的艺术家带入到西方,更好融进西方社会中,也可以将西方的艺术家带入到中国,将这种交流更深入的推进,可以通过与西方大机构的合作进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也可已经西方的一些机构带入到中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除了美国的机构之外,他还会在北京开办两家纯试验性空间,不涉及销售,想要以推广音乐的方式来创造当代青年文化,在他看来,未来的五年至十年,中国将会出现国际性的大画廊。

  对于新画廊来说,更多的还是着眼于当下画廊的生存发展,他们的布局不会那么大,根据自身的情况,实现商业价值。就拿“利阿贺拿”画廊的经营者王炜来说,他对于当下的市场有着自己的判断,他不认为现在的市场环境有多差,只是我们没有赶上好时候,或者说还在怀念好时候不愿面对当下的现实,他用自己律师朋友的故事来形容这样一种现象:“我有一个律师朋友,他以前接到一个大单,赚了一大笔钱,整个生活质量有非常高的提升,之后再也没接到这样的单子,现在十五年过去了,他还会时常回味和提起这件事情,每次听他讲的时候,我就会说‘你能不能不要再讲了,生活还要继续,也没见你过的有多差’,现在看艺术市场也是这样的感觉,其实大家只要勤奋,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机会总是有的,只是挣大钱和小钱的问题。”

  在他看来,不要把艺术当成暴利的行业,现在其实是一个好机会,大家都变得非常的冷静,艺术家的价格日趋合理,藏家的群体和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整个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而对于经营来说,并没有太高的成本,只是卖的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好那么快:“以前一些做商业的朋友随便在国贸租个柜台一年的租金就一百万,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场地几十万的租金,成本和纯商业比少的太多了。所以说现在市场不好,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卖的还可以,没有那么差,可能没有赶上特别好的时候,所以没有感觉。”

  对于孙彤来说,只要没有太大的要求,维持一家画廊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我开画廊并不是想要挣多少钱,其实要维持画廊并不难的,有多少钱就做多大的事情,都说画廊是不挣钱的,那个行业很苦,我没有想要做成一个多大的画廊,就是与艺术家一起成长,做好了就可以维持,应该不是问题。”

  老一辈画廊经营者黄燎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的画廊业并不好做,但也还是有机会的,只是现在挣钱会很辛苦,不像2006年和2007年艺术市场好的时候,可以挣大钱,相对于2008年和2009年来说,现在的市场已经好很多了,画廊经营最困难的时期是在2008年到2011年,黄燎原表示,这一阶段他将之前市场好时挣得钱都投在了里面,维持画廊运转,最困难的时候需要家人和朋友筹资来支持,挺过了那一阶段之后,从2011年开始,一级市场开始慢慢变得好转起来,尤其是近两年,其实一级市场已经变得好很多了,尤其是现在二级市场不景气,反而使得很多藏家开始关注画廊业,到画廊进行收藏,由于现在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年轻艺术家上面,所以市场的价格就不会太高,这也使得画廊在经营时不会有太大的起伏,这本身是很好的事情,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关系更稳定,同时,使市场有一个稳定期和积累阶段,对于整个行业是非常好的事情。

  其实,关心画廊能不能赚钱的朋友,基本上结果都会很伤心。这倒不是说开画廊不赚钱,而是说如果你真的只想赚钱或者很缺钱,那最好不要进入艺术品行业,毕竟画廊不是一个短线的投资项目,从事画廊行业只会给你本来就很美好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雪中送炭。

  结语

  新画廊的经营者们在进入之前都有着很深的现实考量,甚至做了很久的准备和铺垫,对于画廊的经营他们有着自己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他们的心态更加的平和,也更愿意与艺术家一起成长,他们不会追求过大的商业利益,维持运转或者略有盈余是普遍的心态,或许这才是艺术市场该有的状态。虽然现阶段,新画廊的经营者们有很多的新的思路和方式来运营画廊,但从老一辈画廊经营者们的布局可以看出,现阶段画廊的经营推广已经不单单是办展览,做学术研讨,媒体包装和跨界合作那么简单了,而是成为一种国际性交流的综合性文化资源整合,对于新画廊来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