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康熙的精气神了解 康熙青花的精髓与特征

2015-07-13 08:47:23 游锦荣

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 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一生兢兢业业,勤奋好学,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康熙尊重知识,博学多才。正如《清史稿》中记载:“圣祖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公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康熙帝事必躬亲,凡事绝不马虎,他的志向不仅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衰减,反而越发高涨。从康熙时期的御用青花制品上,人们可感知一种特别的精神与气质。这种精神就是雄浑不乏精细,华贵且充满力量。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在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督造宫廷御用器物。清朝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大器不失精致 小件巧夺天工

  棒槌瓶或见康熙的大度与严谨

  “勤政博学图强盛,事必躬亲求卓越”。这是后人对康熙帝的赞誉,也是影响康熙时期造瓷的精神。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大器超过1米,浑厚奇伟。小器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除官窑器外,民窑日用也相当可观,青花和五彩器广泛流传,贸易瓷外销增多,兴旺的民窑给景德镇瓷业带来空前的繁荣。官窑和民谣互相促进,技术迅猛提高,品种不断创新。康熙时期尽管胎土精细,瓷胎坚密,但在明末器形敦厚的影响下,早期的胎体,仍未能摆脱胎体厚重的特征。到中晚期,胎体彩逐渐变薄,但又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隽秀。从传世的官、民窑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烧制很精细,这首先归功于胎体的精良和制胚成形技术的纯熟。

  棒槌瓶是康熙青花瓷的代表作之一,因其似棒槌而得名。盘口,短颈,圆折肩,简形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器形大小不一,大者高约80厘米,小者仅10厘米左右。腹有高矮和粗细之分。粗腹者,器型庄重,细腹者俏隽。康熙早期器形矮粗,中期以后则细长,为区别雍正时期的造型,又称“硬棒槌瓶”。从棒槌瓶器型与工艺上,人们或能看到康熙帝的庄重与精细。康熙早期的纹饰风格仍留有顺治绘画的遗凤,豪放粗犷与精细工丽的并存,在康熙一朝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中期的瓷器绘画,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及“四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

  由于青花呈色完美及新创材料的丰富,康熙中、晚期出现更为繁多的图案。晚期瓷器的绘画,承上启下,大多数器物绘工细腻,用笔纤细,人物景致的布局缩小。有些官窑款字的书法及体式,也和雍正时期有相似之处。康熙晚期仿明代成化青花及彩器较为成功,仿品色调浅淡,施彩艳美与成化瓷一样,但绘画的笔路却显得呆滞,有形无神是其一大弱点。康熙三十年后,由于广开科举,弘扬汉文化,瓷器上开始大量出现诗词歌赋。如“状元过街”、“独占鳌头”、“东坡题诗”的画面,正是这种社会背景的体现。此时,还出现较多的刀马人物及清人射猎场景。这与康熙帝吸取明亡教训,告诫子孙要继续发扬能骑善射的满族传统,提倡习文尚武,不忘马背功夫的政治背景有关。而“耕织图”画面,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代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状况。

  墨分五色多层次 晕染江山现灵活

  康熙瓷五彩青花体现康熙博学多才

  康熙期间,青花器的钴蓝色调变化较大,但终以青翠明快、色泽浓艳、清新悦目和层次分明的色泽为主流。康熙期间烧出了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康熙青花,是一次技术的创新,在青花制作史上应列为重要的一页。既仅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可以充分描绘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层次分明,产生了强烈的立体感。此项技术创新,还突破了平涂的单调,使青花如同五彩般缤纷多姿,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称。

  康熙青花瓷,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一、早期青花:在明代清初的过渡中,或多或少的还保留着明代的某些遗痕。例如:有的釉面肥润,色泽泛青;青花发色深沉、灰暗。绘画风格也较多受明代影响,画艺粗犷,苍古浑朴。胎胚工艺方面,有的仍像顺治时一样,器口施酱黄釉,胎体厚重,器底有粘砂和火石红痕。早期的青花色,以灰蓝和黑蓝为主,色调中除迷混朦胧的一类外,还有较青翠的,釉面均成青白色。二、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间的青花器)画面丰富有实感,无论浓艳粗犷的纹饰,还是淡雅纤细的图案;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还是跌岩高古,均显得纯熟自如。这一阶段青花器的瓷质尤为洁白细腻,重量较早期略轻,胎体虽有厚薄之分,但即使薄胎也仍有体重的特点。中期的青花色,鲜艳青翠,釉面色调以粉白色为主。三、晚期青花:器型、胎釉、纹饰、色调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表现为大量留白,色调由中期的浓艳青翠逐渐变为浅淡。

  这三期青花色调及釉面交替变化,胎质更为细润,胎体薄,纹饰纤细,款识的书写也更加接近雍正时的体式和风格。晚期青花色,灰暗,浅淡,有的晕散不清,釉面青白。但这种变化规律并非是绝对的,也有同一时期好坏并存的情况,在鉴定中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总之,康熙的“五彩青花”及巧妙的晕染过度,把以往青花单调的形象彻底改变。这一点,或者体现出康熙对中国画水墨技法的深刻理解。

  传承先祖胜先祖 青出于蓝胜于蓝

  康熙官窑青花瓷较前有过之无不及

  康熙青花在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等方面,不仅全面吸取前人优点,更将当代的思想、材料、技术进步融入其中,对中国的瓷器做出了杰出贡献。康熙时代创作的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花、豆青釉青花等,不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瓷水平,亦为中国的制瓷带来了繁花似锦的广阔前景。

  “浆胎青花”以细澄过的浆泥制成瓷胎,称为浆胎或“煨瓷”。它是康熙青花派生的一种,通常又称为“浆胎开片瓷”。“哥釉青花”胎质细腻坚硬,通身开米色或灰色片纹,青花色调以灰蓝和褐蓝为主,器口都加涂白釉或黄釉。器足分为釉底与无釉底,露胎处可见火石红色。“郎窑青花”其胎体坚细,釉泛青色,釉面肥厚,光洁润泽,置于放大镜下,可见松散的较大气泡。其特点是青花色浓重、晕散,但不艳丽。“蓝釉青花”施蓝釉地的留白处加绘淡描青花纹饰,又称蓝上蓝。青花色泽浅淡青翠。“黄釉青花”是沿袭明代的传统品种,但器型、纹饰已与之前完全不同。所施黄釉,釉色较为清淡,远不及明代的浓艳匀净。官窑器制作规整,民窑仍然粗放。“豆青釉青花”豆青釉釉色淡雅细匀,青花色调翠兰,也有的于釉下突起的白粉上加绘纹饰,釉面中常含有气泡,易于破釉。“青花地留白、填黄、绿彩”的“青花地白龙纹”是沿袭明代宣德、成化时期的品种。有的在青花地留白处绘出龙纹,不填彩色。也有的在青花勾出龙纹的轮廓线中,填入低温黄釉或绿釉后复烧。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康熙的求知欲强烈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位受大清文武百官顶礼膜拜的君主帝王,竟可以同传教士每天三四个小时关在房间,如同师生一样的相处,熟悉各类精密仪器,共同钻研各门学科的知识。康熙朝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康熙青花瓷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