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诏安画派: 融百家之长 创一枝独秀

2015-07-13 09:13:10 未知

  

  诏安娟秀山水孕育书画之乡。

  

  沈耀初代表作

  

  诏安举办闽粤青少年书法展。

  

  诏安书法家街头义写春联。

  诏安,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诏安书画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开元年间,“以书画入凤阁”的书法大家钟绍京首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河,在清代逐步形成中国传统画派中的一支地方性流派——诏安画派。

  诏安画派风格突出,他们的作品注重笔墨淡雅性和情趣性,着色偏重赭石、花青,以孤冷淡雅而自成一格。在艺术风格的表现上,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诏派画家既以师承关系一脉相传延续其风格,又探索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寻找一代大师沈耀初的足迹

  诏安书画界普遍认为,没有读懂沈耀初就不是真正读懂诏安画派,不到沈耀初美术馆就不能说你到过诏安。

  沈耀初生肖属鸡,在其美术馆里,以鸡为题材的作品就有十多幅。耀初画鸡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沈遥通曾跟记者谈起一个故事。上世纪40年代,沈耀初曾在云霄县任教。时逢上级督学前来云霄视察,县长要求沈耀初画10幅画送礼。几番推辞之下,沈耀初只画了一幅公鸡图并题曰“不平则鸣”,让县长大人哭笑不得。不久,沈耀初也辞去了云霄的教职。旅台前,向沈耀初求画的人很多,他的案上常堆满宣纸。为好友及穷人写联作画,他却总是慷慨而为,分毫不取。

  “1990年,父亲携毕生存作回乡,准备建个人美术馆。馆还未建成,他就过世了。那一年,台湾书画界邀请他赴台办专题画展也遗憾作罢。”沈耀初的儿子、已届八旬的沈秋农谈起父亲,眼眶湿润。诚然,1948年沈耀初赴台被滞留时,沈秋农才13岁。

  恰是命运多舛,造就一代大师。

  “我自幼耳濡目染,对那些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真有说不出的欣羡与爱好。”沈耀初在其学画自述中说。近现代诏安书画浓厚的氛围中,儿时的沈耀初就喜欢涂涂写写。在一次接触中,诏派名画家沈镜湖发现耀初天资聪颖,果断收徒,成为其启蒙老师。少年时期,从临摹起步,沈耀初对诏派代表画家刘国玺、沈古松、谢棺樵、马兆麟等诸家艺术作品特别关注。

  “然而,父亲自小个性强,临摹之余,更图创新。常常敢跟老师提意见,自己个性萌发的习作多请前辈指点,求索不辍。”沈秋农说。1931至1941年间,沈耀初在县里担任小学美术教师,名气渐涨,其花鸟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县办书画展。民国初,诏派画家马兆麟到上海师事任伯年,近习“海派”之风。推崇马兆麟的沈耀初,其中后期技艺的升华受“海派”的影响深远。

  “父亲享年84岁,恰好42年在台湾。”沈秋农的话,道出了沈耀初艺术升华的时间节点。1948年,沈耀初赴台交流,因时局变动而客居台湾,长期任中学教师。简单、朴实是他的信条,教书、作画是他生活主要内容。由此,生活必然困顿。

  沈耀初拒绝向“椅子”行礼的故事,恰是他的性格使然。沈耀初最早在台湾一所中学教书时,校长仍持有日据时期遗留下来的倨傲心态,要求每一个进校时要到他办公室行一鞠躬礼,假如校长不在也要向其座椅行礼。只有沈耀初大惑不解,更不愿遵行这项有损师道尊严的规定。一个月后,他便离开了。

  1948年,沈耀初在台中图书馆举行一次展览,独特的画风为当时沉寂的画坛带来一股新的气象。自此,淡泊名利的他在画坛一再沉寂。“直到1973年,当时著名书画家、文艺批评家、台湾历史博物馆的创建人姚梦谷,在一个裱褙店里意外发现我父亲的作品。姚梦谷在惊叹之余,更惊诧自己竟不知‘沈耀初’之名。而此时,我父亲已退休,隐居在雾峰山里一处漳州籍老乡的菇场,养鸡作画。姚梦谷寻迹上门,见此情景,十分感动,并诚邀我父亲到台湾历史博物馆办个展。由此,惊动台湾书画界。”沈秋农说。

  在沈耀初美术馆里,有一幅代表作令人深思。作品题曰“狗遇家贫放胆眠”,寥寥几笔勾勒出独到的意境。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大师精湛的技艺,更让人有感于大师在颠沛流离中的乐观。非功利化的治学精神,突破传统的创新意识,历练与灵感的交相融汇,成就了沈耀初。“大师是现当代诏安画派的集大成者。”诏安县书画收藏学会会长沈耀明如此评价。沈耀初自幼习画,由观摩各家入手,对历代名家他都系统研读,深知掌握“神韵”的重要。沈耀初经常强调“不像”的意境,并穷尽一生的研读、训练,使他达到了“画随心意”、“心笔合一”的境界。沈耀初美术馆里,陈列着大师当年用过的毛笔。那些笔已秃得看似不能用了,恰是善于秃笔创作,大师描绘出了一幅幅快意人生的作品。

  “我派”个性不是张扬,而是性情

  身处喧闹的诏安县常安商业中心,“墨缘居”却无比幽静,满屋的书香气会让你不由放松了呼吸。墨缘居的主人,正是沈耀明。

  有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真正可以成为收藏家的,对其收藏的艺术品和涉及的艺术领域总有着过人的“嗅觉”。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同样是书画家的沈耀明,不断收集诏安画派历代作品。收藏之中,他同时又成为诏安画派学术研究的先行者。目前,除书画作品外,沈耀明的专著有《诏安画派初探》《收藏鉴赏文集》等。“没有个性,没有众多的画家群体,怎么能够称之为派。”沈耀明如是说。

  那么,诏安画派之所以称作一个流派,其真正的个性是什么?

  在沈耀明的研究中,诏安画派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明末时期的书法墨迹对诏安画派产生重大影响,书画家群体开始出现,带有文人意境,注重写意成为诏安画派的最初特色。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沈起津,其书法豪迈雄健,神采飞扬,人称‘书画入神品’。其书法题刻《双屏泰山庙记》,被誉为‘碑林瑰宝’。”对照着作品影印本,沈耀明把记者带入诏安画的历史。

  清代,随着闽南航运事业的发展,诏安成为闽南海上交通的枢纽。许多画家乘商旅之便,南来北往,开阔眼界,交流升华。清初至道光年间,康瑞、刘国玺、沈锦洲、谢颖苏、汪志周等人被统称为“前期诏安画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多注重写意,墨色清润、明亮、孤冷淡雅,体现中国文人画议论为主的笔墨精神和风格。其中,康瑞、刘国玺和沈锦洲三位画家的风格则直接影响了诏安画派。“沈锦洲堪为诏派的一代宗师。他的艺术风格是建立在诏安先辈画家康瑞和刘国玺的文人水墨写意画的基础上,糅合宋院体工笔画风。这种画风开创先河,成为诏派画学典范,并为其弟子沈瑶池、谢颖苏等人发扬光大。”沈耀明打开其《收藏鉴赏文集》,与记者共赏沈锦洲的《水墨莲花》。

  清光绪年间至今,诏安画派因时而进,博采众长,尤受“海派”影响。其笔墨风格创新,画面丰富,雅俗共赏。主要代表画家是马兆麟、林嘉、沈耀初等人。他们的作品观赏性适应了大众层次的心理要求,但仍保留“淡雅性”的诏派传统风格。

  “兴酣挥毫,顷刻数纸,求书画者,户限为穿,且有从六千里外走书帛,以相属者。”这是邱菽园在《菽园赘谈》中对马兆麟的评价。马兆麟以一代名家面目出现,开创了诏派的一代新风,他的一生画作颇丰,不仅广布闽台,还流传至日、韩和东南亚各国,并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自清道光年间以来,诏安画派东渡台湾,对台湾画坛产生重要影响。谢颖苏,多次东渡台湾讲学作画,对台湾画坛起着启蒙和开拓作用,被誉为“台湾画坛的开山祖师之一”,日本汉学家尾崎秀真称誉其为“清朝中叶以后南清第一巨腕”。谢颖苏之后,马兆麟、林嘉、沈瑞舟、沈耀初等人东渡台湾,对台湾画坛起着重要影响。正是这种对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一个侧面奠定了诏安画派可以代表闽派的基础。

  “中国画中,代表民族精神的是文人画。文人画的笔墨精神所倡导的正能量,在诏安这片热土上不断绽放。作为独立的流派,诏安画派的个性并非是固定的风格,而是在传承中、在博采众长中不断创新。从崇尚写意到半工半写,从文人自娱到雅俗共赏,无不因时而进,彰显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文人性情。”沈耀明认为,“时代的氛围与收藏的风气紧密相关,氛围与风气相互结合,形成潮流。而大师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一名大师,不仅仅只是要求造诣高,时代的精神力量融入风骨更是其必要条件。如今,随着书画到商品画的转变,许多画家的心态也随之转变,因此才慢慢出现‘耀初之后无大师’的观点。”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