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代青年艺术的“三体合一”

2015-07-15 08:48:24 黄茜

  在当代艺术语境里,现象最多、面貌最鲜活的是青年一代,问题最大的也是青年一代。在青年艺术项目“泛滥成灾”的当下,负责任和有意思的展览,首先要做的不是把年轻艺术家推入资本市场,而是提出问题,呈现学术态度。7月11日,“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于北京时代美术馆揭幕。

  艺术创作里手的快感

  “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由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广州美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礼宾三位策展人共同策展,策展主题分别是“手心体”、“聚合体”、“多酶体”。推介展采用网络征集、策展人提名以及合作机构推荐的方式甄选出39位青年艺术家。

  关于“手心体”单元,吴洪亮解释,前几年和艺术家聊天,听到的是观念、是宏大叙事,这几年和更年轻的艺术家交流,尤其还有一些90后,他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如何临帖、如何做一件作品,做的时候手感怎么样?

  “回想小时候自己画画,无论拿一块砖头还是一支粉笔,画的过程不是理性的,只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创造或发泄,或者用我的方式和世界发生关系。作为艺术家,这个手的工作变成了一种逻辑、一种习惯、一种专业,而专业做到最后忘了手的快感,它恰恰是让艺术家最开心的那件事。”吴洪亮说。

  吴洪亮发现,艺术家的手背是给别人看的,而绘画的快感来自手心,手心是给自己看的。于是就有了“手心体”:这些艺术家“用绘画的方式,用捏的方式,甚至用研磨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绘画、影像、行为或装置”。这个单元最引人瞩目的是耿雪的新作《米开朗琪罗的情诗》,影像以极为感性和细腻的镜头,辅以米开朗琪罗的诗文,记录了艺术家用身体和双手塑造一个人体雕塑的过程。

  一粒种子,一个宇宙

  “近些年来不管是年轻艺术家的展览还是毕业创作,好多人喜欢搞一堆。”胡斌发现,这些创作不仅是简单的“以多胜少”,它还涵括多种元素、媒材,每一个元素又是独立的,是“去中心化”的,胡斌把它叫作“聚合体”现象。

  “德勒兹在《千高原》里特别喜欢用植物生物学的概念来谈社会问题。他在谈社会问题时用了‘块茎’这个词,比如像莲藕、生姜这类植物,它的生长状况和现在青年艺术家创作的状况类似,很多堆成一堆的作品有点像莲藕的生长方式,谈不上谁是它的主体,莲藕有一个节就会生长开来,它所有块茎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生长方式我觉得挺有意思。”胡斌说。

  刘礼宾开辟的单元命名为为“多酶体”:“每年都看毕业生作品展,我发现,如果他会做雕塑、刺绣、画画、陶瓷,枝枝蔓蔓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这样的创作其实一般没人搭理,为什么?”

  刘礼宾指出,中国当代艺术面临两个困境,一是语言的困境,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语言体系如何建构?第二是中国艺术家的主体如何定位,这也是整个20世纪知识分子面临的困境,“你的知识资源来自什么地方?你在这样一个政治模式之中如何自主?……中国当代艺术家希望权利,都相信‘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世界’,但我更愿意推出这样一些青年艺术家,给他一粒种子,他可以演化出一个宇宙。”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