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伟:艺术世界里不安分的探索者
2015-07-16 09:07:54 林娟
遥想童年随父亲从漳州回山东老家探亲的情形,已人到中年的油画家李晓伟脸上浮起了微笑,整个人显得单纯明亮。在火车上,他最感兴趣的是给形形色色的旅客画肖像,而回到老家,满脸皱纹的爷爷更成了他最理想的模特儿。那时,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喜欢观察与思考,敏锐的心灵触角引来纷繁复杂的感受,很想用画笔来倾诉,在独对纸张随兴涂鸦的过程中,讷于言辞的他体会到隐秘的快乐。如今,已是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副主任的李晓伟有了很不错的口才,“可是当老师前,我讲不了几句完整的话。”他说。这样的个性使画画成为他最钟爱的自我表达方式。
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顺利考上福建师大美术系,到以最好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李晓伟的画家之路走得很顺畅。大学时期,看电影是同学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电影里的角色大受追捧,李晓伟有个本事是把刚刚看过的影片主人公形象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让同学们欣羡不已,被视为奇才。他有出色的默画能力、准确传神的造型能力,这出自训练,也源于天分。1993年,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需要一幅名为“解放福建”的大型半景画(80m×17m),李晓伟成了创作组的主要担纲者,虽然没有亲临过战争现场,可是战争的规模、氛围和一应装备,滚滚硝烟中各色人物的神情、动作、着装他都了然于胸,这次成功的创作将他优异的绘画基本功展露无遗。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学院派教育追崇前苏联的绘画技法,注重结构、力度和表层观感,风格拙朴大气。对前苏联艺术李晓伟有着足够的尊重,但他更倾向于欧洲绘画流派中对于人性的深刻表达和对人文内涵的执著追求,从他们典雅唯美的画风中,他体会到美的神圣、崇高及由此引发的心灵震撼。此时,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也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1991年,李晓伟的油画作品《星火》获得福建省首届书画艺术美展金奖,《我们的十平方》、《解放——献给第三代人》等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展优秀奖,还有许多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
让李晓伟深感幸运的是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从而与旅法抽象派大师赵无极结下的师生之谊。赵无极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李晓伟,从大师那里,他明白要想给绘画艺术充沛的生命力就必须具备独创性。1993年至1994年,他又被选派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研究班进修深造,在北京这座艺术大都会,意大利新表现主义大师巴拉蒂诺、法国抽象主义大师苏拉热、英国前卫画家吉尔伯特等大批世界著名画家的画展纷纷登场,在目不暇接的观展经历中李晓伟不断体会着震动和惊喜,各种艺术风格和流派将他的观念频频刷新。1999年后,他开始了世界艺术之旅,饱览亚洲、欧洲、美洲许多国家的艺术真迹佳作,在新加坡、美国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丰富的艺术游历和广采博纳的胸怀给了他开阔的眼界和更高的艺术站位,他把这些融汇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在对各种艺术形式、风格的尝试中尽情释放自由的心性,意欲在富有挑战意味的实践中找到与当代生活相契合的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并使这种语言在当今的世界艺术风潮中保持它的新鲜度。
于是,人们看到,他钟爱架上创作,同时也能把雕塑、装置玩得风生水起,他把写实主义演绎得炉火纯青又遁入了超现实迷上了符号表现,画面的色彩关系时而明丽时而灰暗,时而唯美古典时而又用上大平光变得很平面……在油画《树上时光》中他对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进行了解析与思考,画面所透露的多义性、片断性、陌生感让观者迷惑,同时激起了审美上的惊异。就在他把各种绘画实验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最近又投入写实主义的大型场景画《郑荷台海激战》的创作。“我是个既传统又反传统,在艺术世界里永不安分的人。”他说。就在这不止息的探索过程中他逐渐地完善着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