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王铎”数过淮安初考
2015-07-16 11:08:56 陈书国
王铎画像
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清两朝皆官至礼部尚书,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世称“神笔王铎”,是划时代的大书法家,对后世影响极深。其擅行草,笔法大气磅礴,劲健洒脱,痛快淋漓。书画大师吴昌硕赞曰:“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国学泰斗启功也有言:“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当代草圣”林散之认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日本人则更甚至认为他的书法超越了“书圣”王羲之,把他抬高到至高无上的书法历史地位,并以他的书风衍生出“明清调”书法一脉。其书法在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深受欢迎。
“书坛盟主”王铎曾有几次江南之行,并于大运河舟中数过襟喉运河南北之地—运河之都淮安。大运河和淮安都见证了他的宦海沉浮,也见证了他的悲欢离合,重要的是其在淮安留下多件书法作品和诗作,为补淮安史之阙,笔者特对王铎相关史料作较深入地勾稽和梳理,现以其下江南时间先后为顺序,对其过淮安段路径作如下初考:
明 王铎 临虞世南《贤兄帖》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一
明天启七年(一六二七),王铎三十六岁,赴福建任考试官
据《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以翰林院王铎……为各省直考试官,铎、士闻福建。”此次南下,年轻的王铎作为朝廷考试官,是春风得意,前途光明,五月出京,沿运河经山东汶上,经淮安达杭州至福建。踌躇满志的他和当年的李白一样,要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在他过淮安留下五言诗《淮安舟中怀豫石》:“昔年幕故人,磊落寡营逐,岂无一二亲,甘自守空谷。譬诸嗜音乐,□丝与□肉,犹记丁巳春,雕虫君相祝。许以骑长风,高可拂若木。经今十一载,楼罗幸华毂。言念故人言,时向心间宿,悠悠多俦匹,囘面不如俶。余每为偊旅,唯君以弟畜,人生感知己,镂深在夙。野麋梦旧桤,海鱼思比目,我宁不如物,而能忘幽毒。”
此行,他还在淮安游览了名胜古迹,拜祭了漂母祠,观赏了淮阴美女煮茶,领略了淮安的风土人情,其诗《淮阴》有记:“淮州多灵树,冬水有湿烟,懰彼漂母祠,悽恻不能言。日夕但涩色,一饭尚堪传,英雄精魂昌,幽光为煜肰。海鸥识故处,天鸡悲声宣,抚化心夭绍,欲去耕我用。台州□迈林,缨组心不迁,尝恐冲飙激,聚□善便□。稼宝有余适,令我性情安。”
另有诗《舟至淮安振生惠慧山泉顾渚茶》云:“舟中之热,何其威哉,遵涧渚兮击平沙,水气蒸兮困荷花,淮阴美人念我苦溽湿……”此次是他第一次舟走大运河过淮安,第一次和淮安结缘。同年秋,取路返里,此行曾到扬州,作《扬州感旧》二首。由此可知,王铎返里,则舟走大运河过扬州经淮安北上,这是他二过淮安。
明 王铎 跋《西岳华山庙碑》
二
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王铎四十四岁,自请调任掌南京翰林院事
据明张缙彦《依水园后集》卷二《王觉斯先生传》记:“掌南京翰林院……避之金陵。”十一月,王铎走凤阳等地赴南京任未过淮安。崇祯十年二月(一六三七),时年四十六岁,渡江过江浦历黄河返孟津后抵京任少詹事职。此次上调到北京任职,王铎还是很愉快的。在《王觉斯诗》中,载有诗《怀王龙友、张九如》云:“命楫发江浦,欲返嵩山傍。嵩山读书处,念念心彷徨。”王铎是高兴地“命楫”北上走大运河经淮安达洛阳荣归故里,后到北京任职,此是他三过淮安。
明 王铎 隶书五律诗册 八开半 1644
三
明崇祯十三年(一六四零),王铎四十九岁,受命任南京礼部尚书
据《国榷》卷九十七:“(崇祯十三年九月)庚辰,王铎为南京礼部尚书。”在赴任南京途中顺路回里,翌年父母病故,王铎辞官服丧。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决河灌开封,时家乡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王铎不得不率家人在大运河中漂泊,此时的王铎的心情是很郁闷的,官没了,又失去了双亲,甚至连家也回不去,于是只好乘船沿着大运河随波逐流,崇祯十五年五月,携家人舟过夏镇等地后漂泊至淮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王铎不仅在淮安住过,而且还在此处理过公务,而这几乎被海内外所有研究王铎者所忽略。据《王铎书画编年图目》载其作品《行草书自作诗卷》,款记:“崇祯壬午中夏,清江工署,自公之暇,书于山舫,亦以消永日也。”崇祯壬午中夏,即崇祯十五年五月间,清江即为淮安府所辖之清河县,由该款知,王铎应在清江住过且在清江工署处理过公务(原因待考)。另,据日本村上三岛编《王铎书法·条幅篇》载《清河县作》行书自作诗条幅:
“雨色霏霏暮,榔鸣客意孤。残村稀小邑,老马喘危途。树影潭光黑,天痕石性枯。耳边(离)金革离,笑貌瞩松凫。清河县作,己丑端阳后书,为西美段年亲丈,正之,王铎。”从诗句中“雨色霏霏”“残村稀小邑,老马喘危途”等语看出,这是淮安多雨的中夏之季,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当时王铎失落沮丧的心情。但是,祸不单行,时结发妻子马氏又病危,此行王铎曾到安东(今涟水)寻药,其诗《安东北疃》有记:“晓来宿雾收,客路几时休。访药寻青甲,作书寄沃洲。灯寒孤馆暗,雁叫远汀愁。未卜除丛脞,孰封关内侯。”更为痛心的是,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结发三十五年的妻子马氏在桃源(今泗阳县,时属淮安府)病故于舟中”。《拟山园选集》卷七十三《亡妻一品夫人马氏行状》记:“遂往游于吴,以刻积草携夫人至新乡,体觉顿,项后白粒小也。行至曹,脓溃生肌。至夏镇及桃源,而泻痈不痊,舟舣古城而革……年五十三,是岁壬午十一月二十六日。”王铎与家人栖止于小舟,天气寒冷,绝粮无食,备极艰难。他在《赠汤若望诗册》跋:“月来病,力勉书,时绝粮,书数条,卖之得五斗粟。买墨,墨不嘉耳,奈何!”后幸得桃源令凝之相助,于河边完马氏丧礼,暂将马氏葬于此。闰十一月,又舟至淮安府所辖宿迁,十二月至白洋河,水浅不得进。后舟经淮安于次年正月至南京等地漂泊。子无争、无技、三妹皆死于此顷。
明 王铎 行书 53cm×208cm 荣宝斋藏
从时间跨度看,王铎在运河淮安府辖之安东、清河、桃源、宿迁等地徘徊逗留了八九个月之久,亡妻而无钱葬,更无粮可食。此间,王铎接连失去了双亲、发妻、双子、三妹。国破家亡,不知前途与归宿在何处,王铎只能在大运河上来回漂泊,可想他当年内心是多么彷徨、痛苦!
然而,苦难与磨砺成就了王铎的伟大,期间他的书法艺术有了重要突破,如代表作《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等即在此间诞生,这应验了老友黄道周对他的期待:“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同时,王铎也充分肯定与欣赏自己的超越,他在《再跋自书琼蕊庐帖》中写道:“此予四十六岁笔,五十以后,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这是他四过淮安,淮安陪伴他度过了他人生最艰难的岁月,淮安也留下了他刻骨铭心的痛。
崇祯十六年秋北归,途经维扬后舟至济宁返乡,家中房舍尽毁而寄居友人家。王铎此次北归则舟走运河而过淮安,此是他五过淮安。
明 王铎 山水图 27cm×55.9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四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即清顺治元年,王铎五十三岁,乘楫南下
崇祯十七年是国家改朝换代之际,正月,李自成称王西安,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五月多尔衮入京,福王朱由崧称监国于南京。王铎此次南下,实为无奈之举,国破家亡,前途无望,且寄人篱下已多时,于是与友“携手作吴中游,东望岱宗,南达淮泗”。同年二月,王铎买楫沿运河南下至夏镇。三月,舟次清江浦。在此留其仿古作品《琅华馆崇古帖卷》,该作款记:“崇祯十七年三月,舟次清江浦,仿晋法。世不学古而蹈今,吾是以崇。嵩淙道人王铎。”在淮王铎与友张岱相遇。张岱《瑯嬛文集》卷五《跋蓝田叔米家山水》记:“崇祯甲申,余在淮上,与王宗伯觉斯同至武林,舟中讲究书画。见余所携箑,为蓝田老所作米家山,重峦叠嶂。宗伯取快剒其上截,而以淡远山易之,更觉奇妙。”
张岱之仲叔张尔葆曾任孟津令,好书画,与王铎友善,其时分署淮安,“练乡兵,守清江浦,以积劳致疾,遂不起”。张岱奔丧与王铎遇。此行王铎留诗一首,《拟山园选集》卷六中载《清江浦》:“淮海初春至,天隅带剑游。为心惟独弔,作客欲安求。战色含徐甸,潮声过润洲。枉劳雒社信,怀抱一扁舟。”从诗中可看出,王铎此时还有雄心壮志,再图报效社稷,同时也有归隐江湖的复杂心情。这是他六过淮安。另,据淮上名家姜华先生云,王铎曾有一隶书作品作于慈云禅寺(时为慈云庵),先生早年曾在该寺看到过相关记载,王铎在清江浦也确实访过寺庙,其诗《清江浦野寺》记云:“初地中央阔,潮光短屐前。浴香沾佛力,分饭到渔船。水怪经文摄,山花不意玄。依依龛内憩,真作紫金巅。”
明 王铎 清河县作 51.5cm×233cm 1649
由于年代久远,慈云禅寺史料大多散失,笔者在慈云禅寺未查到有关记载。王铎隶书作品极少,《王铎书法全集》共收录两件隶书作品,但落款分别是“甲申正月”与“崇祯十七年二月”“甲申二月”,而王铎自己在《临古帖》跋文后记:“三月,舟次清江浦。”因此,如有一件隶书作品在慈云庵所作,
则可能就是作于甲申二月的《隶书五律诗册》。那么,也就是说他在二月间已经到了淮安。又,《王铎书画编年图目》载其一件自书诗隶书作品,落款时间是甲申秋月,时王铎在南京。是否还有其他隶书等作品书于淮安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后王铎一行过淮安后舟至瓜州等地,清军南下,王铎后随清豫亲王多铎从九江走陆路赴京。王铎晚年曾有一次远游,未见有江淮之行,六十一岁卒。
从以上考证得知, 明清之际的大书法家“神笔王铎”和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他每次的人生起伏都随着大运河南下北上,他于大运河舟中六过淮安,并为淮安留下了他至少三件书法作品和七首诗作,作为运河之都淮安,见证了他亡妻、绝粮的困厄潦倒的漂泊生活;见证了他在国家分崩离析之际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他在失意、战乱、困顿的异乡创造出惊世骇俗的长篇巨作。淮安因王铎更彰显其作为运河之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其实在淮安留下墨宝的如王铎一样的名家、大师还很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整理、考证,并使之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