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商人第41期】闫健武:从古董商到基金操盘手
2015-07-16 19:54:08 王歌
闫健武
天津博物馆“吉金”明清铜炉特展
日前,“吉金——明清铜炉特展”亮相天津博物馆。330件造型各异的明清铜炉按造型、皮色、款识、宫廷炉、迷你炉五大单元进行展示。该展览是由正庄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主办、 天津博物馆协办,据悉,这样大规模的铜炉特展在国内举办尚属首次。主办方负责人闫健武告诉记者,本次明清铜炉项目与天津博物馆的合作,历经数年努力以及获得多方支持,终于如期推出。闫健武明确表示,希望通过与博物馆联合办展的方式,在艺术市场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
闫健武,1976年出生于北京。受家父影响,十余岁便走上艺术从业之路,既有传统古董商的亲历,又有拍卖行的实战,随后于2005年成立了北京正庄国际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的古代艺术品经营和交流,成为中国大陆文物市场第一批法人制文物公司,实现了“个体工商户”向“公司制法人”的转变。紧接着又于2007年率先进入艺术品金融化领域,从事理财顾问和小型私募基金业务,并于2011年成立了正庄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如今,中国艺术市场虽运行多年,却仍然承袭旧有格局——拍卖行、国营文物商店以及画廊、古董店铺,这种经营模式在闫健武看来必须打破。如今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相关项目的基金操作中,目前操盘着公募及私募型基金共有四五只,涉猎范围从明清官窑一直延伸到当代艺术等不同领域。
雅昌艺术网:那我们先从“吉金”展聊起。您最初为什么会选择明清铜炉板块呢?又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成全您能搜集到如此多的藏品?
闫健武:此次在天津博物馆所做的展览主要基于一位台湾藏家数十年的珍藏,同时也在各地藏家手里借了一小部分。最初在台湾见到这批明清铜炉的时候触动非常大,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位藏家半个世纪以来的收藏脉络及其他对藏品的用心呵护。藏品的覆盖之全令我惊讶和感动,于是回来后便开始研究博物馆及文管所、文物商店的相关收藏。结果惊讶地发现,虽然上述文物部门都有明清铜炉的收藏,但都缺乏系统地梳理。从目前状况看,明清铜炉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学术角度考量,相比诸如陶瓷、书画等成熟藏品,都显得较为苍白。我认为这就给了我们在这一领域探讨和发掘的机会,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运作,带动起学术上对明清铜炉的重视与研究。
雅昌艺术网:如今您显然已经完成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后续的推动计划有哪些?
闫健武:我是 “市场带动学术” 的思路。通过在博物馆办展,促进博物馆及其他文博机构按照类别来梳理藏品,同时借博物馆办展的方式来教育大众。眼下与天津博物馆的合作仅仅是开始,后续还会接着做。本次展览的策划,我们有着清晰思路——从造型、皮色、款识、官制铜炉以及迷你炉五种分类,以期对明清铜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我们计划未来策展中继续细化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传播和教育大众。
天津博物馆“吉金”明清铜炉特展
雅昌艺术网:您是怎么和天津博物馆达成这次办展的默契?
闫健武:天津博物馆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收藏,包括铜炉就有数百件之多。也许这些馆藏他们未曾梳理过,这促成我们产生跟他们合作办展的想法。但是,随后不久文物局出台明确规定:在博物馆进行的各类展览,博物馆之馆藏不能与民间藏品一同展出。这种政策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调整先前的思路,于是以台湾藏家有系统有规模的藏品为基础,再向民间借一部分成为比较可行的办法。当初曾寄希望通过到各地巡展的机会,将各地博物馆、文物商店的藏品都调动出来,以满足支撑起一个有意义的特展,今后看来只有多动员民间的力量了。
雅昌艺术网:展览已经如期举办了,在研究和深度挖掘方面还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吗?
闫健武:展览的同时会有影像和图片纪录,也会出版相应的图录。将来我们会把上述积累的素材,集结成一部比较完整的明清两代宣德铜炉的纪录片或者类似纪录片的影像制品。同时我们会出书——希望将明清铜炉的分期特征、面貌及演变做一个完整地梳理,编纂成可资研究的成果。
我们手中已经掌握的藏品,加上博物馆一些未露过面的藏品,再加上文物商店里一些区域特征较明显的香炉。众多的藏品汇集在一起,足以还原明清铜炉的本来面貌,进行有效断代。与明清官窑不同,雍正与乾隆仅一朝之差,但是胎釉的变化较为明显,易于断代;而明清铜炉的铸造工艺一直变化不大,朝代更替并没有带来时代特征的差异,且铜炉的铸造,南北有别,这需要动员足够的资源进行分析和甄别。
雅昌艺术网:听起来就感觉工程浩大,却非常有意义。就您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国家较重要的馆藏在明清铜炉方面梳理和研究的情况如何呢?
闫健武:故宫是把馆藏的五六百件铜炉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并且有出书和展览的打算。故宫的藏品包括1949年以前和1949年之后的捐赠和收购,故以“新”字号和“故”字号加以区分。“新”字号不多,“故”字号则是一大批。现任明清铜炉项目组的负责人李米佳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继续对造型、款识进行系统研究,又融入科学的检测各金属元素的配比,但上述努力只能作为佐证,尚缺乏精确依据。原因很简单,仅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生产的铜炉其金属元素的配比就千差万别,由此可见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知识点。
雅昌艺术网:我们一直在说明清铜炉,您公司运营的还有其它项目对吗?
闫健武:并行的项目有四五个。除了明清铜炉,还有明清官窑瓷器和宋瓷等等。
雅昌艺术网:这些项目都是作为基金产品进行运营的吗?
闫健武:是的。其中第一支是通过信托通道来募集资的,十年期规划,两年一分红,投资回报是固定比例。从2011年开始,至13年是第一期,13-15年是第二期……
雅昌艺术网:既然说到第一支基金是通过信托渠道募集的,那么我就想知道该基金主要经营的品种是什么?以及请您告知具体的操作程序好吗?
闫健武:主营明清官窑瓷器。这支基金建立之初,我们便拟定了十年的规划,在整个十年中,我们会陆陆续续买进藏品,也可能会淘汰部分。这支基金包含两个板块:一是清代官窑黄釉瓷器,二是明末清初过度时期的民窑。由于这支基金采取两年一分红之固定收益,所以在资金运作上压力比较大。我们这支基金中的60%是‘沉淀’的,另外的40%则用于艺术品买进卖出的经营。由于2011年以来艺术市场逐渐下行,用于‘沉淀’的资金比例有所提高。
雅昌艺术网:这块基金的经营还有哪些细化?比方买卖都是公开的吗?允许私人洽购吗?
闫健武:有详细的规定,例如可以在二级市场(拍卖市场)哪家公司收购东西?购买多少?私洽能够买多少?占整个基金份额的百分比为多少?这些都是在设立该基金的时候就形成白纸黑字的约定,并且要预先和信托公司谈好。现在这个基金的项目是合伙的,大家也有不同的分工,比如我从艺术品专业角度把控,也有人具体去负责法律事务。
雅昌艺术网:如此说来,方才谈到的明清铜炉项目也是基金化运作?以及您刚刚提及宋瓷,是什么一种运作方式?
闫健武:我说过一共有四五支基金。但只有2011年的那支做明清官窑的基金是通过信托渠道,事前约定必须给投资人定时回报。而铜炉项目更类似于私募,我们并不承诺既定回报。我们公司出资购买了这一批藏品之后,进行深度挖掘。但我们毕竟是商人,最终东西是出售的,出售之后几个出资方再根据一定比例来分成。
回想2011年9月的第一支基金,成立之初也研究了一些海外的成功案例,比如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但与海外相比,我们国家基金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成本太高,因此固定收益带来的压力太大,尤其遇到了市场下行的时候。然而在其他项目中,我们采取一次性收购某一类藏品,然后围绕着该藏品做相关知识的丰富和挖掘,把工作尽量做得深入。当然选择标的物也很重要,明清铜炉就非常适合。说到明清官窑,其市场增长已经很高,一方面我们很难囊括该品类绝大部分东西,另外一方面,极普通的东西也失去研究和挖掘的价值。
选择宋瓷的原因是基于明清瓷器的藏家开始向宋代高古方向过渡。选择的方向肯定属于一入眼就一定是比较精致的。比如定窑,宋金时期的定窑产品,辽代是印花,宋代是刻花工艺,推到五代的时候却是素的。当然唐五代的时候还有邢窑,包括宋代耀州窑的剔刻花都是宋瓷之翘楚,无论釉色还是造型都有精到之处。
毕竟宋瓷是一个大概念,我们必须选择那种著名窑口的精细瓷。也许,当收藏者通过对宋代精致瓷更多了解之后,就会往上追,两晋的青瓷、甚至原始青瓷便会印入藏家眼帘,之后慢慢培养出各朝代瓷器审美的概念。在我看来,做高古瓷大概需要分这么两步走。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明清盒子、当代工艺等其他项目,这些项目的选择都是经过研究比较的。有一些项目我们就不会碰,例如鼻烟壶,因为它过于繁杂了,相对难梳理,不易于基金化的操作。
雅昌艺术网:艺术金融化之路一直被争论,甚至被诟病,运行至此您自己怎么看?
闫健武:我更多地是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艺术与金融的关系。自打1992年入行至今这些年,市场曾有几个爆发点:一个发生在2003年,到05、06年出现高速增长;还有一个出现于2009年,到2011年再次令人难以置信地前行。这两个爆发点之强烈,让我明显地感觉到进场的资金以及进场的人非常多。所以我认为艺术品金融肯定会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促进作用。所谓的艺术品金融化,跟你过去买一件或者卖一件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然而,目前身处市场中的从业者,尤其在器物方面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也面临了考验自身专业素养和自身定力。也许在这变化多端的时期,市场经营的方式和观念都在变。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233])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