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看波兰设计中的民族主题

2015-07-17 17:35:30 吴华

“科德拉”式剪纸  阿格涅什卡·美乔

  棉麻质地、手工刺绣,搭配珊瑚装饰——时下流行的“森女范儿” ,穿着由波兰设计师取材自波兰民族服饰传统设计的衣裙、被《时代》杂志评为2014年最具影响力的虚构人物原型的雕塑——初音未来,来自对夏日夜晚露营经历的怀念、由稻草和秸秆印花的仿谷垛风格创意床上用品……7月11日至9月16日,由中国美术馆、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主办的“从源头到灵感——波兰设计中的民族主题展”上,从波兰远道而来的宝贝使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炎炎夏日,在家门口感受从波兰刮来的清新民俗风,真是惬意。

  “你来我往”

  波兰,一个位于波罗的海南岸的国度,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诞生过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等闻名世界的科学与艺术巨匠。这里也是中东欧最具民族风情的地区之一,其中的民族服饰、剪纸艺术、传统舞蹈与民间乐器等,风格独特、丰富多彩,不仅是波兰传统文化的典范,在整个欧洲大陆也极具影响力。

  在中波建交65周年之际,为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全面展示波兰的民族艺术,并作为对去年10月中国美术馆赴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成功举办“万象生辉——中国美术馆藏面具、木偶、皮影艺术珍品展”的回应,“从源头到灵感——波兰设计中的民族主题展”从数以万计的藏品中精心遴选出200余件(套)民俗艺术精品,既有民族传统经典之作,又有创新设计产品,为观众带来了一次非凡的视觉体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说,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项目系列之一,是中波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也是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展览,成为国内观众了解波兰传统与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去年在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举办的主题为‘万相生辉’的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馆珍藏的藏面具、木偶以及皮影艺术精品。展览激发了波兰观众的极大兴趣,这充分说明,对于欧洲人而言完全陌生的中国戏曲世界,完全可以借助服装、面具以及其他舞台道具特有的视觉魅力,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 ”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馆长亚当·奇热夫斯基表示,本次展览采用了相似的手法,向中国观众展示波兰的民族艺术,因为在他看来,艺术就是最好的沟通语言。

 “强盗舞”是聚居在波德海勒地区山民特有的舞蹈,图为身着波德海勒地区民族服装的人偶  雅尼娜·娃歇维奇

 “强盗舞”是聚居在波德海勒地区山民特有的舞蹈,图为身着波德海勒地区民族服装的人偶  雅尼娜·娃歇维奇

  “现在穿起来也毫无违和感”

  此次展览所展出的艺术作品,追本溯源,即波兰的民族文化。展览第一部分展出了波兰的民族服饰,以及舞蹈微缩模型和少量乐器。传统服饰是波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此次展出的传统服饰时间跨度从19世纪直到现代。精美的织绣纹样、洁白的蕾丝花边、亮丽的腰带与胸章,以及温润的琥珀与珊瑚佩饰等,无不散发着古典、浪漫的气息,精湛的手工技艺和鲜艳的色彩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兰的民族服饰不仅制作工艺精美,设计者的审美素养、品位,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也都融入其中,同时,从各类不同的服饰还得以窥见主人的年龄、身份、地位等信息。19世纪下半叶,随着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波兰民族服装经历了一次发展高潮。农民法律地位改变,经济状况也随之得到改善,因此他们的服饰变得华贵起来,用漂亮的饰品、昂贵的刺绣、蕾丝花边和珠宝装饰点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服饰逐渐被城市着装所取代,仅有少数地区将其传承下来。但如今,它们又重新出现在波兰部分地区的民俗歌曲和舞蹈中,并成为舞台演出服。薄纱上的手工艺刺绣、别致的蕾丝灯笼袖、颜色明丽的棉麻长裙、简单大方的发带…… “这些漂亮的衣服现在穿起来也毫无违和感啊! ”精于设计的波兰民族服饰让观众不禁发出如此感慨。

  与民族服饰一同展出的还有20组为“国际民族舞蹈展”特别定制的舞蹈人偶模型。奥杰美克舞、皮匠舞、特莱帕克舞……模型身着各式民族服饰,摆出各种舞姿,活灵活现、生动有趣,不仅从侧面印证了波兰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国度,也使展厅变得灵动许多。

  说起这些舞蹈人偶模型,还要回溯到于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国际民族舞蹈展。展览上,波兰的展示部分没有真人模特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躯干灵活、四肢可以任意弯曲的人偶。人偶没有头部,只有用铁丝弯曲而成的面部轮廓。但这样的简单呈现,却足以展示舞者全部动作的特点。展览结束后,所有的模型、图片材料及记录都被国际舞蹈档案馆收藏,并作为永久性展览展出。虽然后来因为战乱,这些人偶几经辗转,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波兰,现今收藏于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

  配合舞蹈人偶模型,展览还展出了部分乡村乐器——波兰手摇风琴、梅莱茨城镇小提琴、比乌戈拉伊地区传统乐器苏卡等,这些来自肖邦时代的有趣乐器,不仅是传统音乐的遗存,更是可以奏出乐章的宝藏。戴上乐器旁边的耳机,悠扬的音乐让人陶醉,配以舞蹈和节日的盛装,仿佛参加宴会一般美妙。

民俗画系列——《告别熊》  米哈乌·斯塔霍维亚克

民俗画系列——《告别熊》  米哈乌·斯塔霍维亚克

  珍视温度与和平

  与传统对比展出的还有85件波兰当代艺术品,涉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既有餐具、家具和灯具,也有服装、饰品乃至小玩具。这些当代作品无不着眼于从波兰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带有鲜明的波兰民族文化烙印,也是对波兰民族文化的守护与探索。而这一点恰恰是本次展览策展的初衷,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亚洲部负责人、策展人柏格娜·娃克姆斯卡指出,波兰的当代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传统一脉相承,在当代作品中,很容易看到传统的影子。可以说,传统是当代艺术灵感的源头,在此源头之下,波兰民族艺术品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的式样与风格,另一方面在不同区域和时代有了新的发展。

  波兰剪纸, 150多年前诞生于华沙附近的村庄,当时主要用于装饰农村房屋的天花板和墙壁。如今,剪纸被视为波兰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当代艺术品中随处可见。而作为中波两国共有的民间艺术,这种结系传统、触动心灵的设计,相信会让每一位中国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展览中,带有民间剪纸图案的裙子、取材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实用蛋糕盘等,让观者在传统与当代中游走,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建筑模型也在展厅中亮相。以波兰民间剪纸为元素而设计的波兰馆,曾是世博会最亮丽的风景之一。

  当人们纷纷追逐波兰传统的时候,有一种潮流也随之流行开来,那就是对于自然和生态的崇尚,继而引发了传统技术、材质及其加工手段的回归。毛毡、藤条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原生态”的自然材质明显备受青睐。

  展厅中的一床稻草被子格外亮眼,难道是稻草编织而成?仿谷垛风格床上用品,满是稻草和秸秆印花,灵感来自对夏日夜晚露营经历的怀念。细心的观众还能在作品中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生物和小物件——老鼠、飞蛾、遗失的纽扣和针。床上用品所用的布料及印花均已通过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100”认证。枕头的填充物为荞麦皮,能够轻柔地按摩肩部和颈部肌肉,同时贴合人体形态,并始终保持环境温度,不会在人休息的过程中升温。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当代设计不竭的灵感源泉。展览中的当代艺术品,灵感均来自于波兰民族文化,是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波兰传统艺术的诠释。作品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古老的波兰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波兰当代设计师们的传承与创新,也可以感受到波兰人民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忱。 ”在吴为山看来,此次展览的每件作品都能让观者感受到它特有的温度与生命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样的展览,也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在二战中有着相同遭遇的中波两国更加珍视这种温度与世界和平。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