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紫砂行业新现象】之一:“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的嬗变升级

2015-07-19 21:33:07 郑晓芬

  编者语:“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对宜兴而言,紫砂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走进紫砂发源地宜兴市丁蜀镇,已经很难再看到数百上千工人一起从事紫砂生产的工厂,普遍是工艺大师、紫砂名人主持的现代紫砂工作室或作坊。近年来,宜兴紫砂产业正以回归自然的生产模式如火如荼的展开。然而,2015年5月份一则“中超利永1.04亿元买28把顾景舟紫砂壶”的新闻却带给我们另外一种思考,大资本的全盘进入,会对紫砂行业小作坊的生产模式产生冲击抑或是颠覆吗?

  市场经济促使“家庭作坊”回归

  宜兴紫砂发端于北宋,盛于明清。从它问世之时,就以家庭作坊生产的模式出现,也涌现出很多紫砂制壶名手。新中国成立后,紫砂才开始走上集体化工业化大生产之路,紫砂企业最多时达20多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面对奄奄一息的紫砂工艺生产,迅速把散落在民间的紫砂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恢复生产,办紫砂中学、培训艺徒, 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蒋蓉7人为技术辅导。1958年4月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传统工艺传承下来了,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年轻人,从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在《唱响陶都》一书中写道。

顾绍培作品

  八十年代初,受乡镇工业发展的影响,丁蜀地区依托陶都优势,各乡各村在发展陶瓷生产上寻求突破。“1982年,我和一部分六十年代从宜兴紫砂厂下放的职工在丁蜀镇郊的周墅乡办起了周墅紫砂厂,我担任厂长,1985年改名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属乡镇集体企业。至1987年发展到拥有1260多名职工,年产值1008万元,出口创汇20万美元,徐汉棠和徐秀棠也先后从紫砂厂辞职落户紫砂二厂。” 史俊棠回忆。

  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一片红火,掀起了宜兴地区兴办紫砂厂的高潮。从此也改变了一家工厂独家经营的格式,工艺人才开始活动,技艺职员的积极性得以充分施展,大批乡间农夫学做紫砂茶壶。继而川埠乡、大浦乡也纷纷建起紫砂三厂、四厂、五厂。“上世纪80年代,恰逢东南亚市场尤其是台湾市场兴起紫砂热,香港的收藏家罗桂祥来到宜兴,他请紫砂厂的员工做一批作品参加香港亚洲艺术节,他把从前作为产品的紫砂壶性质改变了,变成了工艺品,我们可以在壶里面打上自己的名字了。那次订单,前辈们的作品是1000元左右的价格,而他们弟子的作品是老师的一半。”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告诉雅昌艺术网。

  因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紫砂行业重新“洗牌”,在机制和体系体例的立异中,出产经营的方式回归到民营和作坊式。原来的宜兴紫砂工艺厂更名为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也改名为江苏宜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又派生出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阳羡茗陶苑、范家壶庄、宜兴古龙窑紫砂陶瓷艺术厂、宜兴蜀古紫砂工艺厂等数十家以制作紫砂壶为主的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和上千家个体作坊。这样的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一位熟悉宜兴紫砂发展史的紫砂艺人告诉雅昌艺术网:“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工艺美术师一把壶在海外的价格成千上万,而他们在厂里最高只能拿到几十元的工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紫砂大生产的模式一步步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家庭作坊层出不穷。”

  宜兴紫砂从民间中来,回到民间中去,这是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属性所至,也是本质上的回归。

【紫砂行业新现象】之二:紫砂市场进入“资本时代”

  适应时代的“名人工坊”

  如今走进紫砂发源地宜兴市,很难看到数百上千工人一起从事紫砂生产的工厂。普遍是工艺大师、紫砂名人主持现代紫砂工作室或作坊,如长乐弘陶庄、鸿成陶艺、阳羡名陶苑等等。然而紫砂生产虽然走的是“回归线路”,但形式与内容与过去却是大不一样。

  早在八十年代,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构筑在丁蜀镇公园路上的紫砂作坊“醉陶居”,就已经成为当时有别于陶瓷工厂的一处幽雅所在。“八十年代,我和父亲吕尧臣及其家人从紫砂工艺厂辞职,受聘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并建立‘吕尧臣陶艺工作室——醉陶居’,这也是宜兴第一家个人工作室,我们全部采用明清原始紫砂作法。” 吕俊杰告诉雅昌艺术网。

顾绍培艺术馆展厅一角

  这一说法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曾任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顾绍培先生那也得到了证实,他告诉雅昌艺术网:“组建个人工作室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宜兴紫砂工艺厂正式建立工作室是在1987年,助理工艺师就有资格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可以带子女在身边进行培养。而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工作室,则是在2000年之后,紫砂工艺厂挂牌方圆陶瓷公司,把厂房划分成若干单元组织了若干个工作室,以全新的现代经营理念来经营,打品牌效应;该公司只建平台,不直接管理生产。”

吕俊杰 旭日东升壶

  如今,在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内,紫砂作坊已经“搬”进了现代化的楼宇,紫砂艺人比邻而居,当代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先生以及紫砂名家季益顺、曹亚麟等逾百艺人的作坊都设置在这里。而且每年还有很多外地来的年轻人慕名来到紫砂厂,创建属于自己的个人工作室,他们认为:“这里是紫砂的源头,老一辈的陶瓷艺人都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这里就相当于紫砂的最高学府,也是实力的聚集地。”

  而宜兴紫砂作坊的兴盛,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大批紫砂工厂产权改革, 许多紫砂从业者自砌炉灶,以丁蜀镇为中心方圆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下子出现了近千个大小不一的紫砂作坊,宜兴紫砂艺人相继成为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个体户”。其中,一些名望颇高的紫砂艺人还创办了作坊式企业或者家族性质的经营联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徐秀棠于1996年创建的长乐陶庄。“1987年,我离开了国营的紫砂工艺厂,转到乡镇企业的紫砂二厂,大量招收艺徒。1996年,我再次带着家人和徒弟建成了宜兴丁蜀镇规模最大的紫砂工坊——长乐陶庄。”徐秀棠曾说。

长乐陶庄的紫砂龙窑

  长乐陶庄占地三十亩,是徐秀棠和他的弟子们创作、生活的地方。在这里,徐秀棠保留和展示了制泥、做紫砂壶和雕塑、烧窑等一整套最传统的手工陶艺工序流程,还按原貌复制了一座长达20多米的传统紫砂龙窑,除了用来展示古窑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外,其余部分还可以用来手工烧制紫砂。徐秀棠说,我造一个龙窑在这里,虽然它现在没有用了,但是这是历史:“你要知道这个龙窑以前留在社会上那么多紫砂茶壶都是在这个龙窑里面出来的,如今烧制紫砂都用液化气、电窑了,便于掌握火候,但传统紫砂工艺是一种文化遗产,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这是一种历史责任。”

  走进长乐陶庄,几十个直径逾米的大型紫砂碾砣形成照壁首先就让人印象深刻,而陶庄内曲径流水,竹篱野花,仿佛有如桃花源般的紫砂艺术世界。在徐秀棠多年的努力下,长乐陶庄不仅仅是一个工坊,而是将陶文化、紫砂文化和徐门紫砂佳作融合一起,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浓缩千年宜兴紫砂历史、连结过去与未来的紫砂博物馆。

  据了解,长乐陶庄的主体是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1993年由徐秀棠和一位日本艺术家合资创建,注册资金50万美元,徐秀棠拥有70%的股份。在他领军下,几个高足各尽其能、按劳分配,另有20多个拿工资的一线工人。这种师徒同堂、数家共院的生存模式,在徐秀棠眼中是一种最适合紫砂艺术发展的组织形式。他说,人多了无法管理,人少了不能发挥综合优势。“徒弟们创意并制作的紫砂工艺品,由师傅投资的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并组织生产销售,因为没有生产和营销的拖累,各自的创作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一个个作坊式的小天地中找到了艺术家的感觉。”陈建平曾如此向媒体披露他们新型的师徒关系。

  紫砂生产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历经几十年的集体大生产,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最自然的模式。然而,过去的家庭作坊是传子传女不传外姓人,而现在的名人工坊,师傅们几乎都带着几个外姓徒弟;过去做紫砂的农人被鄙称为“做坯佬”,而现在的从艺者不少都是学院派;过去紫砂销售多靠“跑单帮”,现在很多人都上了互联网。

  紫砂产业有望转型升级?

  目前,虽说宜兴紫砂生产走的是“回归路线”,但是,整个宜兴的紫砂生产经营市场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也因此带来了诸多监管的问题,同时制约了整个紫砂产业价值的进一步发挥。

  为了使这个行业更为健康、更为规范地成长,宜兴紫砂也一直在进行产业整合的探索。2008年,在政府引导下,中国陶都陶瓷城在丁蜀镇落成并投入使用。“中国陶都陶瓷城是由江苏融达集团董事长石国松先生创意、策划并投资创办。一期工程30万平方米,1200套陶艺商苑和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博览中心,长达千米的明清风格商业步行街,凸显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景观广场等也均落成开放。该项目集陶瓷产品展销、陶瓷技艺交流、陶瓷文化展示、陶瓷信息传递、陶瓷景观旅游于一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陶瓷商贸旅游城,也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陶瓷城副总经理刘少波告诉雅昌艺术网。

陶瓷城一角

  然而,陶瓷城仅仅是将散落的工作室聚集在一起,依然属于自主经营。走访了多家工作坊之后,记者获知,每个工艺师的作品要么在自己的店里出售,要么有长期合作的外地经销商,当记者想了解是否有经纪公司或者紫砂经纪人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当记者再次提出:“如何看待中超电缆全面介入紫砂行业?”陶瓷城副总经理刘少波则表示:“目前,宜兴的陶瓷生产都是作坊式的,而利永的模式是在将紫砂产业做大,但这种模式还有待观察。”

利永藏品

  利永紫砂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一则“中超利永1.04亿元买28把顾景舟紫砂壶”的新闻而被外界所知。中超还发布公告称:2015年起,公司将累计投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利永紫砂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将“新文化产业“作为公司的另一项发展重点,重构中国传统紫砂产业链,实现以紫砂为代表的全新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闭环生态圈。

  如此大的资本进入紫砂行业还是头一遭,这种模式能否让传统的紫砂行业升级呢?作为其股东之一的顾绍培告诉雅昌艺术网:“他们对紫砂市场的运作,以及对紫砂艺术品的运作是一件比较大的事,但是我在其中只是负责一些作品的审核和鉴定。”

  既然这种资本运作的方式在宜兴紫砂界是受到认可的,那么这种模式与现有的作坊生产会有冲突吗?会更加适合紫砂行业吗?他们在紫砂生产方面又是如何操作的呢?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映斌告诉雅昌艺术网:“我们主要以签约工艺师的方式进行紫砂产业整合,目前与我们签约的紫砂艺人有40余位,我们会打着利永的品牌进行销售,并且会不定期举办高净值人群内部竞卖会,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如:私募资金的理财、银行抵押等等,同时对我们的产品承诺不低于每年2%的收益。”

  艺术与金融的探索以及案例已经有很多,而紫砂与资本的全面结合可以说是首次,紫砂的资本时代已经来临了吗?“资本的介入可能会对紫砂行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名家作品是硬通货,紫砂作品如果可以在银行进行变现,这将会大大刺激紫砂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紫砂行业,让紫砂完全实现市场化。”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告诉雅昌艺术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