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荣山水画的现代水墨尝试
2015-07-21 10:16:14 子扬
李焕荣
李焕荣,生于1946年,福建上杭人,江西师大美术系毕业,1980年前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从事美术创作,工作期间曾接待和结识了陆俨少、李可染、关山月、陈逸飞等全国诸多著名画家并得到他们的悉心指教。1981年后曾任江西省档案馆副馆长、处长等职,主攻水墨山水。现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研究会、江西省画院特聘画家、南昌画院特聘画家、江西省政协中山书画院特聘画家、井冈山国画院名誉院长。2003年全国画院联展百佳画家之一。
对创作者而言,若对艺术稍有追求,衰年变法定是创作者心向往之的事情。从艺经年,暮年得以在思路或技巧上有新的涅槃自然是为之欣喜的。法之新变虽关乎绘画技巧,然对创作者的心理等情感要求实则更甚。尤在江西艺术圈,向来难以接受传统之外的存在,此种保守不更的艺术风气是禁锢江西艺术家思想的一大致命枷锁。
李焕荣先生,早先亦挣扎在这样的艺术观念中,夙夜苦思冥想山水画的语言形式,以求能在绘画的笔墨技巧、构图经营等方面得到突破。先生本就学成于科班,受过系统而又正规的艺术训练。与中国传统师承受业不同的是,先生除了临摹过传统学画过程中的大量历史名作,同时又接受了大量的中西绘画理念和新思想。无论是就绘画观念抑或是创作理念而言,他都明显区别于许多人。这些不同于其他画家的艺术特点,势必难以让他在传统的陈规旧法之中满足内心对情感、思想等现实上的艺术宣泄。
李焕荣 《黑云翻墨未遮山》
一年多以前,先生从欧洲回国后,在传统的山水画创作问题上进行了认真的沉思、默想、琢磨和探究,终于于今年年初完成了一批异域山水的水墨画。虽然此次的全新创作仅仅只是一次尝试,但是这种大胆而又果敢的创作行为,恰恰是一个艺术家令人敬佩的品格。毕竟,创新除了有想法,更得要勇气与担当。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现状一直都处在尴尬的阶段,近年来也一直为人所议论,尤其是许多从事山水画创作的画家,更是对山水画的创作前途表示关注与尴尬。很明显,临摹古人和简单师承难以搭上时代的列轨。古人也说“笔墨当随时代”,新时代旧观念的创作枷锁如何去解除,一直是摆在现当代山水画创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近年来,现当代水墨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江西的画坛还一直周旋在传统的骨架之中,但是近些年专业的艺术团体与机构已经在开始试图走出圈子与外界交流学习,其目的显而易见。
而近年提出的“新水墨”概念,则专门提出了对于精神内涵与语言形式的双重追问,纯粹精练的笔墨技法已经在中国绘画创作中得到创新的安排。尤其是当代知识信息的全面普及,艺术形式在对文化内涵与思想观念上有了更多的要求。而中国画当中“水墨”概念的边际拓展与形式越界的趋势更是为山水画创作的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研究渠道。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笔墨时代观”则同样在原有形式基础上,将需要重新的考量。这正如李焕荣先生自己所言:“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画家要与时俱进,超越中西二元对立的壁垒,奠定在传统之上,加以符合时代性的创新,将会呈现出从中国画体系脱胎而出的现代化努力成果。”
李焕荣《风驰千仞》
当然,一种新事物的标签化过程,是要经过考验才能变成一种参考。但是第一个迈步者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当时人和后来者重视的,至少很明显的一点是,现当代水墨画的探索,于江西本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然而放眼全国又并非如此。如果从整个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前途来看,当代水墨创作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李先生的这样一次尝试,不仅为江西本土山水画创作带了个头,更是他个人在创作之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与突破。
对比李焕荣先生过去的作品,不仅从画面整体视觉上有了新的冲击点,而且在构图处理与笔墨技巧上也显然颠覆了其过去传统的笔墨束缚。在新的作品中,他力求用维度构象、精练而简约,也使原有画面的构图回到原点,不再故作认真地表现画面的笔墨技巧,而是大胆地在画面中大块面地运用黑白对比,使之画面形成黑白块面的切割,达到图式形状奇正的开合与内外阴阳相交的呼应。
人生天地间,往来观宇宙,自然山水超越了个体生命的限制。古往今来探究自然宇宙的途径因人而异,但是作为一个画家,李焕荣先生能以这样的方式切入,让图像融入意象,结合西方构成法则,融入传统皴法积墨,在视觉图式上建立新的秩序。他巧妙地结合几何构图、斜线取势,与传统水墨形式的浓淡变化,对比呼应共同提取意象造化,营造出朴素的生命意境。画中有黑有白、有虚有实、有依赖有延伸,既强化了东方文化的空灵,又在一定的语境中构建了交互式的空间。
庄子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自然宇宙也好,艺术精神也罢,简单往往就是大道。李焕荣先生的艺术探索,或许亦是他对人生大道的追求。
(责任编辑:崔丽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