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姬子 文人山水画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2015-07-28 08:52:53 杨逸

水墨作品首度亮相广东美术馆

  7月24日,由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主办,南岸至尚美术馆、饶宗颐美术馆、北京白盒子艺术馆协办的“回到‘元初’——姬子水墨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著名山水画家姬子30多幅大幅绘画作品,展览将持续至8月6日。

  姬子(1941-2015),原名王云山,河北宣化人,研究山水绘画迄今50余年。他提倡“墨道山水”的创作精神,作品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反映出天人合一、超然物外的中国哲学理念,又体现出当代艺术的审美特征。遗憾的是,就在本次展览筹备期间,姬子不幸因病于7月8日遽归道山,“我不甘心,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姬子之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不无黯然地告诉记者父亲最后的遗言。在展览开幕式当天,多位学者共同梳理姬子水墨历程。

  墨道山水

  超越文人山水回到元初

  本次展览展出姬子作品共有30多幅,不少为大尺幅作品。画家以超现实的笔法,展现宇宙间吞吐大荒的万千气象。其中,长达40米的长卷《大宇畅神图》是姬子生前的得意之作,这幅作品从1994年动笔,到2009年完成,前后历时15年。

  “这幅作品表现的不是具体的山水,而是整个大自然。”王春辰如此解读。在《大宇畅神图》里,姬子并没有描绘具体的物象,只是留下一堆充满波磔的抽象线条,既像山峦、云海,又像波浪、暴风,引起观者无尽的遐想,画卷最后部分类似星云的图像更像是直接“穿越”到了外太空。

  除了对自然的观照之外,姬子也常常在作品中穿插自己对历史的反思。在《天地之间》《大道长风图》中,其中穿插的长城、布达拉宫、雅典卫城等文明遗迹的残垣断壁,无不反映着画家对人类文明处境的思索。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姬子对传统水墨、尤其是北派山水进行了长期研习。到了80年代初,他以“冰雪山水”在画坛独步一格,创造出一系列适宜表现冰雪质感的皴法。80年代末,姬子的创作观念与手法再次为之一变。他提出了“墨道”的概念,将山水之澎湃与星际之玄空糅合在一起。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姬子让山水追溯回“元初”,回到对“道”的观照上。

  “他让我们看到文人画传统之外,山水画的另一种可能性。”王春辰表示,姬子一直试图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摸索出方向:“只有通过对过去事物不断反思,才能产生新的创造。”

  草根艺术家

  不带功利色彩的艺术之路

  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案例,姬子作为“草根艺术家”的特殊身份也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

  在王春辰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位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三无人员”,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年轻的时候,姬子就曾当过木工、泥瓦工、搬运工、铁工、油漆工,甚至流浪卖艺。但命运从来没有摧垮他的艺术之梦。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北京故宫、琉璃厂、王府井的画店里观摩,晚上回家临摹画册。“他将自己的画室起名为‘不易斋’,一是表明自己生活不容易,一是表明自己意志坚定,为艺术矢志不移。”王春辰说。

  “我们在姬子的作品中,看不到任何功利或消遣的色彩,反而流露出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宗教精神。对民间艺术家来说,这种文化自觉更显弥足珍贵。”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于洋说。

  姬子本人也可谓“大器晚成”。直到2009年,他才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名为“墨道法相”的首次个展。其作品由此引起国内外艺术界的关注,画家本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一个日益神秘玄奥的“墨道”世界正在他笔下展开。直到病重垂危之际,他还在病榻上完成了三幅大尺幅作品。

  “民间还有许多像姬子这样的艺术家有待我们发掘。”于洋则将姬子的案例视为重新认识“草根艺术家”的一把钥匙,通过对这一群体的重新解读,将为学院教育带来新的启迪。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