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作为画院新生力的一种尝试
2015-07-28 17:24:01 罗书银
【画院改制观察】并入美术馆 地方画院在逐渐消失吗?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内部
导言:
近几年,随着民营美术馆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兴起,一种新的现象悄然而生。那便是省、市级画院与美术馆的“合二为一”。目前来看,这种合并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原来没有美术馆的省、市地区由画院统筹,来建设美术馆,其存在的形式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即美术馆与画院是属于同一个单位,但彼此还是用原来的名字。如重庆画院(重庆美术馆)、云南画院(云南美术馆)、河北画院(河北美术馆)、宁夏画院(宁夏美术馆)等;另一种情况是美术馆作为画院的一个部分,比起美术馆本身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更加侧重于配合画院的研究、展览,与学术品牌的树立。比如北京画院下属的北京画院美术馆,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陕西书画院下面刚刚成立的美术馆等。
在当下画院面临存在与否的质疑声中,究竟这种画院与美术馆合并的原因何在?而这样的模式是意味着画院在地方的逐渐消失,还是画院为了适应新的形式作出的改革?通过对各个地方画院(美术馆)具体实践之路的观察,我们试图去寻找答案。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
美术馆:作为画院新生力的一种尝试
大约在5年前,成都画院将自己原来内部的一个美术馆转变成了现在的成都市美术馆。从对内到对外,院长王民平感受到了一个公共美术馆平台为画院的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可以说,建于1980年的成都画院,是在全国的学术平台上拥有比较重要地位的画院”,王民平介绍到成都画院的历史:“80年代有一批活跃于画院的画家,比如国画的苏葆桢、吴一峰,油画的何多苓、周春芽等。而由何多苓、周春芽等参与的’伤痕美术’和’85新潮’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
“正是基于画院本身的影响力,将美术馆转变为一个市立的公益美术馆,目的便是在扩大这种影响力。向公众推介一些具有学术性的展览。”王民平谈到:“虽然美术馆的面积并不大,只有800平米。但位置处于成都著名的旅游景区宽窄巷子附近,因此人流量是很大的。”
每年,成都画院都会自主地举办一些学术性的展览,比如今年由成都画院主办的“居住在成都”群展,便展出了22位包括何多苓、周春芽、俸正杰等重要的成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美术馆对公众开放的5年多时间以来,举办的展览不仅数量越来越多,同时我们自己策划的重要的展览也更加具有学术性。”王民平谈到:“每年,我们举办的展览数量可以达到四、五十个。有时候展览多了,三五天就有一个。当然,除了我们自己做的展览,我们也会接受一些社会上的申请,然后会象征性地收取一些场地、水电费,可以用于美术馆的日常开支中。去年我们的经费相对宽松一些以后,我们还引进一些好的学术性展览,为老百姓提供一个看展的机会。”
事实上,从成都画院建设成都市美术馆的做法,可以看到一些北京画院发展的影子。可以说,北京画院是当下的画院建美术馆中的典型代表。说起北京画院美术馆,院长王明明谈到:“北京画院美术馆建立的几年时间里,给予社会公众的印象,更多的是依托于画院丰富的收藏和业务来开展工作,免费向公众开放。主办的每一个活动都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不仅要为公众拿出好的精神食粮,还要深挖其背后的文化规律,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做一个梳理,以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明明认为,画院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研究传承中国美术传统的重任。近几年,其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系统梳理了中国美术近现代发展历程,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进一步扩大了画院的自身影响力。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国画院也成立了自己的美术馆,这个极具实力的传统画院也正在通过美术馆的建设,力图推动画院自身在当下的发展与改革。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