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花大钱买房,但对建筑的认知很表面
2015-07-29 09:05:46 黄璐
“2015建筑是艺术节”月底香港开幕,艺术总监胡恩威称:
7月31日-8月2日,林嘉欣、林二汶、蓝奕邦等声演莫扎特歌曲的卡通儿童音乐剧《魔笛游乐场》将在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多媒体剧场上演,这也将拉开“2015建筑是艺术节”的序幕。除此之外,国民艺术教育剧场《元亨利贞-易经计划》、现代中国通识·历史剧场《中国建筑100年》、大历史话剧《万历十五年》、荣念曾实验剧场《看不见的城市》等九部作品将相继上演。
“建筑是艺术/节?”“建筑是/艺术节?”带着这样最浅显的疑问,南都记者专访了艺术节艺术总监胡恩威。“其实,根本无所谓建筑是艺术/节还是建筑是/艺术节,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释这个节。”胡恩威很听说了南都记者的困扰后,用大笑和随意化解了这一看似最难解决的困扰,
这一点正如胡恩威解释本次艺术节的主题时所表达的那样,“2015建筑是艺术节”主题为X建Y筑,“我想表达比较开放一点,不是很具体地说历史与建筑,而是提出很多元素都可以放进建筑里。就像X可以代表很多东西,例如,历史;例如,哲学;例如,生活。”胡恩威说。所以,在整个艺术节的节目编排上,可以看到多元化的角度,看到不同面貌下的建筑。例如,荣念曾《看不见的城市》,是他跟一些年轻人如何观看自己和城市关系的实验性创作。例如,在《元亨利贞-易经计划》中,会看到胡恩威用易经的角度去谈建筑。
我觉得深圳比香港好的地方是香港太规矩,香港人的想象力和香港建筑一样单一。而在看深圳建筑的时候感觉有些像拼贴,有些区受新加坡影响很多,有些区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美国的建筑理念。———“2015建筑是艺术节”艺术总监胡恩威
【对话】
深圳有时像新加坡有时像美国,很有趣
舞台上的《易经》能不能被接受,要拭目以待
南都:为什么用建筑开展艺术节,想通过建筑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表达怎样的态度?
胡恩威:做建筑是艺术节有两个层面的诉求,一是让大家思考艺术是什么?建筑可不可以是艺术节的问题。二是对于建筑是艺术节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建筑/是/艺术/节也可以是建筑/是/艺术节。我常常觉得艺术是没有答案的,和文学一样,艺术应该是开放性的。
南都:用《易经》谈建筑,会不会有担心观众根本看不懂?毕竟《易经》听起来是个玄之又玄的事情。
胡恩威: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本,里面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概念,这将影响到中国人对于一个城市怎么规划、空间怎么规划的这一建筑的概念和认识。举个例子,在西方的观念中清晰的用包裹的形式构建的建筑才是一个空间,而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观念里并不是有顶的才是空间,比如四合院就没有顶。今年艺术节加入易经的戏码不知道观众会不会更难理解,这要拭目以待。
做前卫艺术不是要破坏和推翻主流艺术
南都: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大家说看不懂你的作品的同时,您却在把对市民的教育当作建筑是艺术节其中的一个功能。
胡恩威:这个艺术节有一方面会考虑市民教育,另外一方面是艺术上的实验。我认为所有的艺术行为都是一种市民教育,非常有趣的是艺术家要选择主动还是被动来处理这个事情。所以有些艺术家会选择我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建筑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现在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在深圳以及内地,很多人都会花大量的资本在房地产,但是大部分人对建筑的认识非常表面,认为它只是值一个价。
希望唤起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
南都:你觉得深圳现在高楼大厦的风格跟香港越来越像了吗?
胡恩威:在深圳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是多元化,不同区有不同的状态,比如华侨城很有趣。我觉得深圳比香港好的地方是香港太规矩,香港人的想象力和香港建筑一样单一。而在看深圳建筑的时候感觉有些像拼贴,有些区受新加坡影响很多,有些区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美国的建筑理念。它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因此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南都:你觉得内地的建筑在内部空间设计上有一些怎样的特点?
胡恩威:我们内地的建筑往往是面积很大但是空间很小,日本则是面积很小但是空间很大,那里有很多小房子,比如占地20平米但是盖三层楼的,可以盖得非常有空间感。希望通过把建筑搬上舞台,唤起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而不仅仅是一味地建楼买楼,跌进消费主义的陷阱里。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