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只评不奖”京剧节“含金量”会否降低?

2015-08-04 08:17:33 周润健 张泽伟

  取消评奖环节,加强评论研讨。这是正在天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与往届最大的不同。这种“只评不奖”的方式也引起了业界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举会降低京剧节的吸引力,也有人认为,此举能更好地打磨参赛剧目。

  中国京剧艺术节是中国京剧界精品荟萃、名角云集的国家级艺术盛会,1995年至今每3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京剧界的奥斯卡”。如果能在这个京剧界的最高殿堂拿到奖项,不论对院团还是对演员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誉。

  “在京剧节上获奖,对于演员来说是很实惠的,有了这个奖就可以评职称,涨工资,甚至分房子。”甘肃京剧团业务团长张虹说。

  西部某院团的负责人私下表示,以往参加京剧节,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投入几百万元排演一部参赛剧目很平常。如果拿了奖,地方政府和主管领导还有额外奖励。这对剧院来说,非常实惠。可是,取消评奖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降低了,投入也明显减少了。在不少院团负责人看来,设立奖项,各院团有向所在地方政府申请资金的理由,取消评奖,这个理由也就没有了。这次京剧节,不少人都觉得是一次“自费”的文艺展演。

  在为取消评奖深感遗憾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件好事,可以避免一些暗箱操作,让大家不再围着奖转,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打磨新戏。

  评奖容易滋生腐败。据了解,某届京剧节,一等奖就有十几个。这么多的一等奖,有没有暗箱操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

  “很多剧目大投入、大制作,就是为了评奖。可是一旦获奖了,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看到。”三度中国梅花奖获得者裴艳玲说。

  据了解,取消评奖后,本届京剧节采取一戏一评的方式,即每个参演剧目演出转天,专家组就会对该剧目进行点评和研讨。往届都是专家们评几句就打分。现在评的时间长了,对院团来说可以很好地吸收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在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式昭看来,评奖是激励创作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把目光都放在评奖上,也会产生副作用。

  他说,以往很多剧目评完奖之后就封箱了,这样不利于艺术的繁荣和创作,大大降低了创作积极性,把颁奖主旨和意义异化了。这次以评带奖是非常好的,一戏一谈,一戏一评,突出评论和评议,利于促进京剧创作的繁荣,这在办节历史上是没有的,相信这会推进各个院团在艺术上和思想上更好前行。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京剧评论家刘连群表示,取消评奖,让大家不再追名逐利,不再唯“奖”是图,集中精力,多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上下功夫,多创作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京剧节的含金量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是提高了。

  为了更好地提高京剧节的吸引力,康式昭建议采用评奖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提高京剧节对院团和地方政府的吸引力,又能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提高参演剧目水准,可谓双赢。”

(责任编辑:刘玲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