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鹏:寻找油画真正的语言
2015-08-04 19:08:58 汪姗
2015年7月,中国油画院郑州教学创作基地正式启动,这是油画院在外地设立的首个教学基地。在郑州基地的教学创作中心,我们见到了张晓鹏,一位中国油画院的优秀青年教师,当然,或许更多人知道她是因其另一个闪亮身份——实力派青年女油画家。然而,不论教师和画家哪一重身份,都暗含着张晓鹏与中国油画院的不解之缘。
从工作室出来,张晓鹏身上带着一股油彩味,整个人散发着特属于女油画家的气息。这是一位美丽的女性,清爽利落的短发,精致立体的五官,粲然一笑时尤为夺目。短短几句交谈,便可感受到张晓鹏典型北京女孩的性格,讲话干脆利落,很有主见。而当她对自己的过往,对油画艺术侃侃而谈时,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涵养与自信,又让她更具另一种魅力。
张晓鹏
雅昌河南:从2007年中国油画院成立至今,您一直在油画院没有离开过,最初您与油画院是怎么结缘的?
张晓鹏:中国油画院是2007年9月26日正式成立的,2007年10月份,我参加了中国美协主办的“时代精神—全国肖像展”,我们的院长杨飞云老师正好是那个展览的评委,他在评选的时候看见我的作品,觉得还可以,后来就联系上了我,那时候也没说别的,就说我可以过去看一看。
我去了以后,杨老师对我的画还是比较认可,他说我画的路子比较正,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学习、深入。然后我就进入了中国油画院学习,那时候油画院人很少,我们第一届一个班好像只有5个人,我一直在那学习,后来留下来。我留下是属于油画院的“特邀青年艺术家”这么一个小项目,我们的任务还是以创作为主,然后会安排一些课程,给学生上课。因为油画院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机构,实际上它包括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学,这个教学面对的是本科毕业以后的这些油画专业人群;另一部分就是培养年轻的艺术家;第三部分实际上是做展览,为画家建立一个更好的推广平台。
张晓鹏《逆光》161X97cm 2015年
雅昌河南:从您进入油画院到作为青年艺术家留下来教学、创作,8年时间,您觉得中国油画院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张晓鹏:从当学生到留下来,中国油画院的理念和它的主张对我影响至深。杨老师提出了四个字:寻源问道。这也一直是油画院的一个主张。因为油画是外来的,是西方传入的,我们要回到油画的本源,来寻找油画真正的语言。
进到油画院以后你会发现,包括我现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和市场上或者社会上流行的说法不太一样,现在很多时候提到的是油画的个性,然后是风格和样式,但是忘记了水平。我们更关注的是油画的本体,希望在油画院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能够真正对油画的本体语言进行研究,让我们中国人画的油画越来越地道,水平越来越高。
实际上我们纵观美术史,尤其是西方的美术史,会发现那些历史上被证明过的、筛选过的一线大画家、大师,他们的风格和样式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的水平都是一流的。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想传达也是这样一个意图——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努力地做,然后我们的学生也能朝着这个方向做,我相信会带动我们中国油画整个提升,让我们的水平,水平进步了自然就会带来一个新的面貌。
雅昌河南:那在课程设置或者说培养方式上,中国油画院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晓鹏:我们的方式和普通的学校是一样的,也是请模特,然后大家一起画,就是采用写生的方式。这与很多其他院校的上课方式是一样的,但是要求不一样。很多时候请个模特,你虽然在画,却不知道方向在哪。但到了油画院,从第一天摆上画架面对模特画的时候,我们就给你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寻源问道,就是向大师学习。
一个普通的写生,是否能够画出水准,从油画的语言,包括形、色,包括认识和精神性方面的研究,油画院都会对学生提更深的要求。所以很多人来了油画院以后觉得自己好像进步很大,而这不仅体现在手头功夫的进步上,更多的是认知上的进步。也就是说,在油画院,你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即使你从这里走出去以后,你漫长的艺术人生还能走得很好。
张晓鹏《自画像》100X80cm 2015年
雅昌河南:您一直在强调油画院的“寻源问道”,能否再以您自己的理解具体举例阐释一下?
张晓鹏:比如目前社会流行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画作图片化。很多画家离开学校以后,没有条件再去画写生了,只能画图片。一开始是没有条件画写生,只能画图片,后来就变成不想画写生,因为画图片更方便,甚至于很多人就误解为,好像画写生就是习作,找一群人拍摄图片再对照着画出来就是创作。这是现在我们的写实绘画面临的一个问题,以至于今年的全国美展,一些评委、老先生也提到了,这些画面的图片感太强。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想做的是,能不能扭转这样的问题。
很多非专业的人在评价一个人画得好的时候,尤其是对画写实的人,他会说一句话,“你画得很像照片”。实际就是在表达你画得很好,因为画得像、画得真,但这句话如果被内行人听到,是很糟糕的。假如我被别人说画得很像照片,我就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绘画应该是很简单的区别于图片的。所以现在我们努力在做的就是,能不能靠写生,把自己的认识和追求找对方向,然后在真的面临图片时,能不能画得不像。也就是说,我们反而提出了一点:当你进入照片的时候,你应该画得不像照片。
所以写实绘画应该是介于实物、图片之间的一个东西。画家画你的时候,虽然很像,但画中的不是你,你永远成为不了画家画面当中的那个样子,因为画家在画的过程中加入了他对你的认识和他对艺术的追求,所以他呈现了第二个自然,那是你这个真人和图片都不能完成的一件事,我觉得这才是绘画的意义。
张晓鹏《等待》130X97cm
雅昌河南:就您自身而言,您一直是坚持这样创作的吗?
张晓鹏:在进入油画院之前,我本科是油画专业的学生,我可能有一些天分在身上,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们就觉得我很优秀。但毕业之后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那个时代特别流行当代艺术,我那时候很困惑:我大学毕业了,我是画写实的,我靠什么生活?我不知道我的路在哪,如果我继续画写实的油画,第一我画什么?第二我怎么画?确实是非常艰难。
所以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讲座,就说一个画家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画画不好,不是你的画没有人要,你的画参加不了展览、拿不了奖,而是你面对一张画布的时候,你无话可说。我觉得这是一个画家最可怕的状态,我就遇到了这个状态。所以那时候也有几年没画画,在外面工作。但是自己很难受,因为很热爱这个专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画了一批比较当代的画,但是和我在大学时候的专业完全是两条不同的路,它不需要很好的写实功夫,只要一个点就可以了。我那样画了一段时间,自己非常满意。而我爸爸也是专业画画的,他那时候却很着急,但是他没有办法阻止我。直到后来参加那个展览,然后被杨老师招去了,当时我把当代的和以前写实的作品都拿去了,一开始杨老师看的是以前的画,他非常满意,觉得很好,说我可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后来他又看了我画的当代的,结果杨老师就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再画这样的画,就永远不要来见我。”也就是这句话把我说动了,我想,那就先放一放,然后进入了油画院。
油画院画画没有什么特殊的,跟大学一样请模特,然后画素描、画油画、画写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老师讲解,然后慢慢随着我的成长、我的体会,经过3年时间,我感觉我找到了我的路、我的方向,找到了表达的方式。所以3年之后我就不想在班里再跟着大家一起画了,特别想自己画画,我跟杨老师说了这个想法,结果很幸运,杨老师给了我一间独立的工作室,那时候就等于是被选中了留下来的青年艺术家。我记得那一年我画了20多幅画,参加了很多展览,是比较被认可的。所以就来了很多的机会,后来就一直坚持这样画,等于我有这样一个改变,都是是油画院带给我的。
张晓鹏《时间》146x116cm 2014年
雅昌河南:除了油画院给您提供的这样一个学习、创作的环境氛围,您自身的天分和其他方面的素质肯定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您从小学习钢琴,这对您学习绘画应该也有一定影响吧?
张晓鹏:我是北京人,从小就生活在胡同里。北京的四合院很拥挤,我们家很小。但是在那个很小的小家里,我爸爸给我买了一架很小的钢琴。我是5岁的时候开始学钢琴的,学的时候跟所有孩子一样,肯定有痛苦。从5岁到15岁,我基本上没有玩过。但是现在长大了我发现,我很感谢那十年,它让我有一个更有意义的与众不同的童年。
实际上是音乐让我感觉不到我小时候那个生存环境的卑微,你很难想象,小时候我爸爸穿着大裤衩在大院里倒腾着煤球笼火,我却在屋里面弹着巴赫,那是一个特别对抗的场景。但就是父母给的那样一个环境,让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感觉到卑微。所以这是我要感谢父母的。
这十年的钢琴与我后来学绘画,实际上它不是一点点相通,几乎全部都是通的。我们有时候在形容绘画的时候,比如我给同学们讲课的时候我就讲过,绘画最重要的就是节奏,而节奏不是绘画语言,是音乐语言。然后在学钢琴的时候,老师会给我讲,你弹琴的时候不是在弹一个声音,而是弹一个音色,色彩又是绘画里面的,所以这种相通,让我后来学绘画,马上就能懂,能听明白,这是音乐带给我的。
张晓鹏《聆听》130x97cm 2013年
雅昌河南:在创作上,您近期有什么计划?
张晓鹏:我近期在画自画像,画了好多张,因为好几年没画过自己了。我觉得到了一定年龄,我会对自己有一些新的审视,年轻时候画自己,可能想画漂亮,现在画自己,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我感觉我现在画自画像,可能会比以前更深刻一些,更“涩”一些,或者更“苦”一些。这可能是我自己在画里面想研究的东西,但是这种东西有时候用语言表达不清楚,很多时候要是能用语言说清楚,也就没必要来画画了。所以画完一幅画,100个人来看,应该有100个人的感受,这才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一个画画的人选择了这份职业,实际上很奢侈,这种奢侈不是说需要很多钱,而是它需要你一生去培养你自己:这一生你都要去读书,在每一个时刻都要去体会生活,对于这一点来说,很奢侈。但是你让自己丰满起来以后,画出来的画自然就会很有力量,很有厚度。
雅昌河南:谢谢张老师!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