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吴永强:舒群 王广义在85时期的传媒攻势

2015-08-07 16:22:30 未知

  北方艺术群体成立于1984年7月21日。据这个群体的发起人和它的理论家舒群回忆说,当时是以黑龙江省文联“文学艺术信息交流中心”的名义成立的,对内名叫“七七七”社团,除舒群本人外,当时的核心成员还有任戬、孟凡果、巴威、吕瑛、张茜荑、张曙光等人。该年9月15日,“中心”在《北方文学》杂志社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这时,从浙江美院毕业归来的王广义加入其中①。

  跟’85时期许多青年艺术团体一样,尽管名义上挂靠文联、美协一类的官方组织,但它们实际上是新潮美术青年自行发起的,但不得不借重官方文艺机构之势,拉虎皮作大旗,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致,也说明这些群体十分懂得运作策略。“北方艺术群体”的早期成员有王广义、舒群、任戬、刘彦等15个东北青年,除了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外,还有一些文学专业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虽然被称为“群体”,但始终带有沙龙性质。大家固然在创作方面十分著力,但对搞展览的兴趣似乎从来不比对媒体的兴趣浓厚。他们喜欢组织讨论会、观摩会,特别喜欢借助报刊杂志等传播渠道进行造势。高名潞把这一点写进了“历史”:“‘北方群体’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作品的频率在所有群体中最多。”②而如果把文章和作品拿到他当时供职的《美术》杂志上发表,其效果简直就以一当十了。

  观察北方艺术群体的成名和进入“历史”,我们尤能发现报刊杂志的媒体话语权在其中发挥的威力。北方艺术群体的联络是相当广泛的,刚刚创刊于湖北的《美术思潮》杂志在1985年第2期即报道了其成立的消息。而这时,它并未举办过群体展览也无任何成员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展览,可是,它的组织者却深谙媒体推广之道,并最终依靠报纸、杂志和电视的功劳创造了“历史”。这种对媒体话语权的重视,是与该群体的理论家和主要成员舒群早熟的传媒觉悟分不开的。舒群1982年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市工人文化宫,但他似乎一直希望调到报刊一类的媒体单位工作,到1985年3月终于如愿以偿,舒群被成功调到黑龙江省文联,担任了《北方文学》杂志的美术编辑。而前一年9月,挂靠在省文联的“文学艺术信息交流中心”成立大会正是在《北方文学》杂志社会议室召开的。这说明舒群早就与文联和《北方文学》杂志有了不一般的关系。

北方艺术群体会刊《GOD》大样

  “中心”成立后的最初成果,是创办了《外国小说选刊》,并开设“笔谈”栏目,与国内文艺界、报刊界的知名人士建立联系。但不久,在当初那些热情澎湃的同志者中间,就因为利益摩擦开始产生嫌怨,影响了活动的开展。舒群调到《北方文学》后,多次提议召开会议,但得不到响应。他便和王广义决定重组理事会,自任理事长,王广义任副理事长,吸收了包括刘彦、王易罡、卡桑、王海燕、林薇、倪琪等新成员。这时,他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在舒群任美术编辑的《外国小说选刊》里开辟了“外国美术欣赏”栏目,有目的地推介与其美学追求有关联的外国名作,借发表评论推广自己的主张。这个栏目也成了“北方群体”的自留地,早期,许多成员在这里发表了他们的作品。

  舒群办刊物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一年,他还积极谋划,为北方艺术群体办一个会刊,取名为《GOD》,定于9月9日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召开创刊发布会,目的是为这个刊物造势。但由于刊物的名字听起来未免有点刺激,为了得到省美协和媒体的支持,便重新取了一个大家容易接受的名字,叫做“北方艺术风格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讨论会如期举行,邀请了黑龙江省社科和文艺界的代表参加。会上,舒群宣读了《一个新文明的诞生》,王广义宣读了《中国北部的画家们》,刘彦宣读了《分析的边界》等论文。但会后,已经下厂出了大样的会刊《GOD》最终却因来自上面的压力流产了③。不过,舒群和王广义创办报刊、争取话语权的努力却没有停止过。1986年初,王广义从东北调往珠海画院工作,“经济特区”之“特”使二人重燃幻想,他们在通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在珠海办一份“特区美术报”。这些努力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传媒话语权的迷恋。

  多年后,张培力曾用揶揄的口气对人说道:“北方群体,你认为有这个群体的存在吗?我跟他们开过玩笑说你们就是一个皮包公司,这个群体严格地来讲就是王广义一个人,舒群是搞理论的,有点像发言人,其他的人都是起哄的。北方群体连一个展览也没有。”④其实,“北方群体”有过一次展览,那是1987年2月在吉林艺术学院举办的,名叫“第一届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有王广义、舒群、任戬、刘彦、倪琪、王雅林6位成员的30余件作品参展,展览期间还举行了“‘理性绘画’专题学术讨论会”。据高名潞记载,展览在一间教室举行,“基本上是内部观摩性质的,观展者主要是专程赶来的中央电视台‘美术新潮’(电视片)摄制组、《美术》杂志编辑高名潞、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朱青生和周彦,以及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大学的部分师生。”⑤一个地处东北一隅且在一间教室里举行的、殊少观众的美术展览,却能有如此高级别的电视、杂志和其他在中国美术话语圈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前来捧场,这本身就说明“北方艺术群体”与媒体等话语权拥有者建立联系的能力真是了得。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展览也是在高名潞的催促下,为了使“北方艺术群体”自圆其说而不得不办的一个展览。关于办展览的提议,是高名潞1986年11月初在连续收到王广义的两封信后所写的回信中首次提出的。在这封信中,高名潞写道:

  北方艺术群体1987年“双年展”现场,图片来源:舒群:《北方艺术群体和’85美术运动》,呼和浩特:《当代艺术与投资》,2008年第2期

  我在争取1987年某期介绍你。请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环境孤独更可促你完成这系列作品,它们正需要你现实的心态。倘系列完成再能画几张独幅单独立意之作亦好。

  我还准备集中介绍“北方群体”一次,你们可以在适当时候搞一次群体展吗?我与舒群联系吧。

  另,陈赞云支持,太好了。一定争取搞那个展览。此事,你们得多操心。⑥

  关于这次办展的情况,舒群的回忆是这样的:

  1987年初,“北方艺术群体”已日渐成为新潮美术论坛的舆论焦点,但却一直没有举办过一次“群体”成员作品展;此外,中央电视台“新潮美术”摄制组又要专访北方艺术群体,希望可以拍到北方群体作品展示的效果,而这个专题片又由高名潞出任总顾问,于是名潞也来信催我们办一群体展,这使得北方群体举办展览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而举办群体展也一直是我和广义的夙愿,因此,我和广义商定在长春举办北方艺术群体首届展。

  ……

  展览的名字是广义起的,他从珠海特地带来了事先印好的请柬,我想他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画展的“权威感”,因而仿造“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名,不过,这一不经意的仿造,却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先河。巫鸿先生曾说,通过资料他才知道,原来,北方群体那么早就采用双年展的名字了,因此,他断定“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是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双年展。⑦

  “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先河”之说,未免是舒群的夸大之辞,因为这个“双年展”是名不符实的,不过是为了“增加画展的‘权威感’,因而仿造‘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名”而已。以后,这个群体也就同“双年展”不沾边了。如果巫鸿真有这样的说法,也真难为他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① 参见舒群:《北方艺术群体和’85美术运动》,呼和浩特:《当代艺术与投资》,2008年第2期,第48页。本节其后部分的资料亦部分来自本文。

  ② 高名潞主编:《’85美术运动》(02)《历史资料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③ 舒群《一个新文明的诞生》和《关于北方文明的思考》是“北方艺术群体”两篇最重要的理论文献,曾同时刊于未曾面世《GOD》之刊首。

  ④ 刘晋锋、吕吟童:《张培力:我讨厌谈抽象的问题》,《访谈录: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先驱回忆85新空间展》[N],《新京报》,2006年5月30日。

  ⑤ 高名潞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页。

  ⑥ 高名潞1986年11月5日给王广义的回信。高名潞主编:《’85美术运动》(02)《历史资料汇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

  ⑦ 舒群:《北方艺术群体和’85美术运动》,呼和浩特:《当代艺术与投资》,2008年第2期,第51页。

  (本文发表于2012年9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邓晓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