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馆:展与藏的答卷
2015-08-10 14:37:40 严长元
远方(雕塑) 1992年 王昇
开幕式(雕塑) 2014年 李占洋
“以雕塑为内容推出专题藏品展,这在9个全国重点美术馆中还是第一个。” 8月1日,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在参观了湖北美术馆的雕塑展后如此表示。7月24日起,“为时代造像——湖北美术馆藏雕塑作品展”将在该馆公共空间和特展厅展出近3个月,展览分为“时代造像”“我形我塑”“大象无形”3个单元,百余件藏品既有传统,也有当代;既包括写实,也不乏抽象;既涵括湖北本地艺术家,也纳入全国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该馆6年来的雕塑收藏成果。
纵观历史,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雕塑都因其特殊的艺术语言而与一座城市或地域的文化息息相关,进而反映出其所处时代的特征。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的雕塑创作无论是从造型观念还是表现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正经历着由传统雕塑向现当代雕塑的转型。《志愿军》、《样板戏系列》、《非真实尺度》……参展雕塑作品堪称“为时代造像”,体现了艺术家的追求。而为国家收藏,则既要有专业眼光,也须有详尽学术思路。
据湖北美术馆副馆长李和清介绍,湖北美术馆自建馆后制定了详细的收藏规划,通过举办展览及艺术家捐赠等方式,收藏了一批优秀的现当代作品,也逐渐形成了该馆的收藏亮点。仅雕塑而言,迄今已举办了多项展览活动,如于2009年自主策划了“回顾与展望——湖北雕塑艺术展”,对湖北雕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随后,“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解构与建构——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展”“再雕塑——2014三官殿1号艺术展”“翼——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第二季巡展”“凸显——2015学院空间艺术展”等一系列学术性展览相继举办,对艺术家的关注视野也从湖北出发,遍及各个地区及不同年龄阶段。
此次展览入选“文化部2015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也给该馆的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告诉记者,为使研究成果能够挖掘深入,展览改变了展前发布画册的做法,计划在闭展后汇总各种学术意见并在画册中加以呈现。同时,为使这批优秀的藏品资源能够惠及群众,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此次展览除了策展人夏梓在现场为观众解读作品、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外,还首次在微信平台上推出了语音导览功能,以强化与观众的实时互动,让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体验新颖的“掌上展览”。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表示,围绕雕塑的收藏,下一步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对老一辈艺术家捐赠作品的保护与研究,青年艺术家作品的进一步推广,以馆藏为基础的中国雕塑转型的线性脉络研究等等。
展览开幕还引发了业内对于美术馆“展与藏”的讨论。合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负责人纷纷就此次展览的启示发表看法。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说,当时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湖北美术馆就在展厅二楼做了一个雕塑陈列展,体现了对湖北美术史梳理的关注。这固然与傅中望馆长的雕塑家出身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以他为首的馆领导班子的文化责任感。艺术家张松涛说,我们是湖北当地的雕塑从业者,更是美术馆的受益者。湖北美术馆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开创者张祖武到湖北省美术院雕塑创作室的老前辈王福臻,乃至现在年轻教师和毕业生的优秀作品都有收藏,同时在做展览的过程中他们也做了许多教育推广活动,学生和青年教师都参与其中得到了锻炼,对教学和强化专业方面都非常有益处。
展与藏是美术馆工作的核心部分,中华艺术宫副馆长张文庆表示,有藏就有展,能展未必可藏。这里蕴含着关于藏与展的文化眼光和学术标准。没有研究,藏是盲目的,展是不科学的,社会教育效果是紊乱的;不陈列展示,不向社会开放,研究不仅空虚,藏品就是一个记号。无论馆大馆小,如何把藏与展的功能尽可能结合好,改变以往重展轻藏、或重藏轻展的思想观念,是美术馆人永远需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件小小的收藏背后常常蕴含着很多感人故事。据湖北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跃平介绍,80多岁的王福臻老先生几乎把他的全部作品都捐赠给了湖北美术馆,当时装了满满两车。你无法想象,这次捐赠最初只是一个意向,由于涉及版权法、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继承法、税法、合同法、专利法等等,其家中子女较多,如何妥善处理,经过美术馆领导和工作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顺利完成了捐赠,在子女亲属以及医生都在场的情况下,老先生在病床上签订了捐赠协议。
“对于美术馆来说,优秀作品能收藏进来是缘分,整理出来是学问,传承下去是功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说,一个美术馆只有把自己做得专业,才会得到更多艺术家及其家属乃至社会的尊重与支持。对于其中重要环节的藏与展,包括湖北美术馆在内的各馆都在努力中。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