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涩?NO!这才是真正的富贵气——李开麟的《清趣图》
2015-08-10 15:10:56 未知
与其他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专的潮汕老辈画家一样,李开麟先生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深厚的传统功底,创作出高辨析度的国画作品。他敢于面对世俗,保持本色,追求质之中藏者而赢得世人的钦仰和赞赏。文中说:“先生不论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任何生活环境中所作的画,都是生机勃发,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创作心态,这才是真正的富贵气。”深以为然。
荷花总是给人以清新雅洁、高尚绝俗的形象。自古至今,多被诗人词客所赞誉,也为丹青妙手所描绘。画者通过各自的绘画语言来表现荷花的千姿百态,从而抒发自身的感悟。
明人徐渭所写秋荷,以淋漓的水墨、斑驳的笔迹宣泄其怀才不遇、英雄末路的郁积情感。石涛和尚笔下的秋荷则纵恣挥洒,追求的是无拘无束、自来自去的奔放磊落情怀。而与石涛和尚同时的八大山人,他写荷每作减笔法,萧寥高远,笔下多流露出“占断人间六月凉,明月鸳鸯浦”(辛弃疾《 卜算子·为人赋荷花》)的艾怨之情。现代张大千笔下的荷花,通过泼墨泼彩,图画出叶大似盖、梗粗如橼的荷花荷叶,生机勃发、意态飞扬、质丽韵丰,有“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明快豪放、潇洒磊落的韵致。潮州已故画家李开麟先生所写荷花,远承八大山人减笔法,以简练的笔墨、纵横的笔势,传达出“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郑板桥《秋荷》)的蓬勃英姿、淳朴可爱。境遇不同,寄意不同。
《清趣图》(97cm*29.5cm),纸本立轴,为藕堂先生七十九岁时所作。此图尺幅不大,但精、气、神、韵四美俱并,是他写意荷花中的精品。画面以大笔浓墨纵横涂抹,写出荷花的正面,再以淡墨写荷花背面,浓淡对比,顿生向背之势,用笔痛快,墨色五彩俱分,浑厚华滋。荷叶两边各顶出纸外,意犹未尽,张力突现。
数笔淡墨勾出荷花,笔道疏简。荷花荷叶两茎自右上向左下斜出,略分浓淡。花茎于交接处略作错开,两段衔接,化板滞为灵动,此非随意之笔,非有深厚的笔墨功夫和学养不敢如此,转笔、接笔自然,写出秋荷迎风摇动的姿态,余味无穷。
正侧三小叶及自左下向右上枯梗穿插于画面之中,既打破画面上布白的均衡,又达到新的平衡。三小叶的不同形态及其新生的意趣,使人不会产生“秋之为气也”的悲秋情绪,反而更觉秋之烂漫多姿。荷叶下面三条游动的小鱼、数道粼粼的水波以及枯梗上侧目的翠鸟,使画面更具动感,更具生意。叶下的数点红蓼花与上面的荷花形成色彩上的呼应,也达到了画面上的另一种平衡。
曾闻坊间评藕堂先生的画“枯”、“苦”、“涩”、少富贵气,此则行外人说行外话。藕堂先生笔墨精美,画外功夫积淀深厚,其作画删繁就简,厚积薄发,寥寥数笔便具生气,看似“粗制”,实是“别有用心”,纸面真气弥漫,此即内美。其用笔线条的内涵、气力的游走无不贯穿整个画面,宁以少少许胜,“一点浩然气”便胜却无数。非是浓妆艳抹之辈所可比拟。读先生画,须用心品尝,应从气息上与其交流。从远看、近看、看整体、看局部,反复看,日看日新,韵味无尽。先生不论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任何生活环境中所作的画,都是生机勃发,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创作心态,这才是真正的富贵气。
李开麟(1908~1995),笔名藕堂,潮安县磷溪仙美村人。
早年毕业与上海美专并留校任助教,1938年回乡执教于潮州、汕头、澄海多所中小学。他对书法、绘画、音乐、教育、舞美等多个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以南京沦陷为背景编写出现代潮剧《都城喋血记》,反映日寇侵华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主题。
1936年其画作参加南京举办的现代绘画展,1937年入选全国美展及全国第四届花鸟画展,先后在新加坡、台湾、潮州、汕头、澄海等地举办联展或个展。出版有《李开麟画集》,是汕头画院画师。
展讯:由思云阁协办的“李开麟作品交流会”将于8月8日上午十点半在思云阁展厅开幕,大家可到现场观摩交流。
(责任编辑:陈福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