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1827期】潘强:加强色彩美学的感受能力

2015-08-11 08:47:36 赵玉玲

  导语:《设计色彩基础》源于《装饰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的合并。《装饰色彩》是从写生性色彩走向设计的基础,《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艺术设计、现代绘画三大支柱课程。本次课程从整体概念,色彩活动上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色彩基本性质”,了解色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色彩的调和;第二章“色彩视觉规律”, 从人的生理条件对色彩的直观认识上来了解色彩与人观看的时候的生理条件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还有影响色彩对比的主要因素;第三章“色彩心理”,讲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和间接性心理变化;第四章“色彩调和”,怎么才能把颜色配好,有不同的调和论;第五章“色彩构成基本原则”, 色彩作为一种分析跟解决问题方法论的学习过程,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原则?第六章“色彩构成应用”,色彩在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中是如何应用的,这是设计原理的展开方式。

  

  首师大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 潘强

  第一个叫印象方面,我来教大家方法。所以我上课的时候一再跟大家说我们不是一个技法技能的课程,更多的是什么呢?创造性思维,观察生活,入眼点、着眼点是什么呢?方法论的学习。作业只是手段,学会辩证思维,学会分类,学会归纳,学会深入,首先是一个方法论的学习,我跟大家说如果你想提高你自己的对美的观察能力,首先第一个从色彩的印象方面,所谓的印象方面指的是什么呢?自然界的,要每个人都是从自然界入手去发现客观之中对我们的视觉心理造成的一种印象。

  无论你还是大师,大师眼睛跟你没什么不同,他看树也是树,树上也长叶子,叶子也是那个形状,不是说大师看的那个绿的就是红的,红的就是蓝的,蓝的就是白的,不可能,跟你看的是一样的。所以大师他有自己的研究的方法,比如说在绘画的历史上有两个大的流派,一个叫立体主义,一个叫做表现主义,你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立体主义比如说像毕加索,波拉克了等等,像杜尚他们这样的作品,都是立体主义的画家,表现主义也有,马克、蒙克,大家看过《呐喊》那个作品,蒙克等等,后来新表现主义有什么德库宁等等,波洛克、德库宁都叫表现主义,但是这些大师们看世界的眼光是不是自然的呢?是,跟你看的是一样的,只不过立体主义怎么了?删掉了色彩,表现了空间的形态、形象的几何性组合,组织关系,发现几何性的形的结构,从形发展出相应的色彩,我们称之为立体主义形象。

  还有一些大师,比如像康定斯基等等这些大师,包括像蒙克他们这些大师,是去掉形从色彩的韵律,色彩组织的。从色发展出相应的形状我们称之为叫表现主义形象,都有方法,但是入眼点都是相同的,都是从自然界中入手,自然的色彩效果入手,去发现客观物象对我们的视觉心理造成了印象,当你把这个印象引入你画面的时候就必须是创造性的活动,就不能机械相加,对着抄,比谁抄的像,相机发明了,倍儿像,彩打,百万像素以上,上千万像素以上,艺术是不是被取缔了呢,没有。

  也就是说自然现象并不等于审美现象,自然现象并不等于我们画面的组织的创造性行为,所以在黑格尔美学里特里开篇就说在艺术美中自然美被排除了,就像《三国演义》一开篇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说自然美跟艺术美是有区别的,当我们把自然的印象引入画面的时候就包含着一个创造的过程,从创造性的原则来说自然的现象应该与我们画面是独立的东西。

  也就是说你的那个画板,你的那个画面与自然应该是什么?相互独立的,曾经有人说,大家可能也听说过,艺术家、设计师是上帝,真把你叫上帝,你就是上帝了吗?不是,是说自然和艺术他是平行的,虽然不能同步,但叫同效应,他绝对不是创造的过程,绝对不是对自然印象的机器的复制,而是经过了分析、探索的产物,换句话说不是模仿而是再创造,那么再创造的过程是主观和客观相互融合的过程,你要把你投身到自然,投身到生活,投身到你观察对象之中,形成什么?叫物我相融、物我相忘。

  把具象和抽象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崭新,而你的那个把所有的主观、客观融合在一个画面的气氛中,而那个气氛就是创造,也就是画面的气氛,因此说你画面跟自然是一个新的宇宙,也就是说让我们的画面形成一种什么呢?全新的,独立的东西,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才叫创造了,所以你们画的那些作品包括设计这些作品一定要做到崭新的,前所未有的,与自然是相通的,有着血缘联系的,有差别的。

  那么再创造的原则表明了去发现美的可能性,再创造的进程就是发现关系的过程,所以要说美,美是关系之后的产物,你发现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你就发现不了美的组织原则,那么艺术家,很多艺术家都在他们的理论中,在他们的书籍中有不同的描述,描述这个关系,比如说毕加索,他就曾经说艺术家是为了从四面八方涌动来的感动的仓储,从天空、大地从纸张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中,从蜘蛛网之间,我们要发现他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的东西拿来,从我们的作品直至他人的作品,这就是他的学习。他认为自然中的这些物象要为艺术家所用,拿来成为自己的,不光拿自然的东西,拿我们作品的东西,甚至于是他人作品的东西,鲁迅先生也这么说,拿来主义嘛,拿其合乎己者,道理都是一样的,讲的都是这个关系。

  那么立体主义大师波拉克曾经也说过上帝创造的每件东西,都可以供家属来选择,来置换,来交换。事物要存在必须先与彼此发生关系,是关系赋予着事物以真实性。那么西洋的是这样的,东方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传统的哲学家,美学家创造的大师们是不是也这么说呢,当然也是,中国传统中更是遵循这样的一个创造原则,早期在宋代有一个博学家叫沈括,他就曾经说画家画山水,要从全局笼罩成局部,用心灵点笼罩全局,以大观小,中国诗人宗白华先生近代的,大的美学家说中国的诗人画家是用永远俯仰自得的心态来欣赏宇宙的,并把自己跃入大自然的节奏中“游心太玄”。

  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相互相望的东西,所以中国人画山水、画自然从来没有机器的复制,大家见过中国画吗?一大长条,一大条,有的横着,有的侧的,有的各种角度,他围着山转,回家根本就不看这个事,画的是哪个山,管得着吗?画的是他自己,叫写胸中之意壑,写胸中之沟壑,写胸中之意气,画的绝不是那个什么,描摹那个山,所以照相机的那套对中国画根本就不适用,中国人从来不理那套,俯仰自得的心理,欣赏宇宙的,因为他跟宇宙是平行的。是一个创造者,一个造物者,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所以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是见不到南山的,如果采菊东篱下能够看见南山从生理学来说叫斜视。如果说把这个课程提高一点你听不懂了,那说一句实话,你今后的发展就受到了更多的局限了。今天没有作业,今天要跟大家说上次留的那些作业,留了好几组,你任意去做,希望同学能有更好的发展,今天的课讲到这儿,谢谢诸位。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