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学家班岜诺续完《史记》法文版
2015-08-11 09:30:49 刘功虎
“太史公曰”变身法文历经百年
法文版《史记》封面
百年前,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译注了五卷本《史记》。百年后,法国汉学家班岜诺教授补译完“列传”部分。在巴黎友丰书店创办人潘立辉先生主持下,法文版《史记》完整问世。今年7月31日,生活在巴黎的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沈大力在《欧洲时报》撰文介绍了这一消息。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沈大力、潘立辉和班岜诺。他们介绍,这是《史记》的第一个西方语言全译本,能够出齐实属不易。
【访谈】
“原生态”古典中国很吸引西方读者
作家沈大力:司马迁的悲喜剧值得世人了解
跨越百年,三代学者接力
沈大力介绍,这套《史记》法文版由三部分构成:沙畹已翻译的五卷,法国高等研究院学术导师康德谟补译的《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和《齐悼惠王第二十二》,以及汉学家雅克·班岜诺教授续译的“列传”部分。新译出部分占整部《史记》篇幅近一半。
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1865-1918)是国际汉学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也是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
从1895年到1905年10年间,沙畹陆续发表了《史记》前47卷的解译,即本纪、年表、书及一部分世家卷的内容,名为《司马迁纪传》(五卷)。这也是至今一致公认的优秀范本,被视为西方学界整理中国史部要籍的第一部严谨精审之作。
然而,沙畹学术涉猎领域甚广,精力有限,他并没有完成《史记》的全部翻译工作。
百年之后接棒的新译者雅克·班岜诺也是知名汉学家,对中国戏曲深有研究。2013年,班岜诺在《欧洲时报》刊文,讲述其翻译《史记》的心得,并强调“不读司马迁经典的《史记》,吾等的知识就是片面和不完整的”。
中法文化、世界文坛的大事
沈大力认为,友丰书店首次用西方语言译出全套《史记》,是一个有勇气的壮举。
友丰书店位于巴黎拉丁区中心地带,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其创始人、书店经理潘立辉为法籍华人。他热爱中国文化,长期从事中国图书的翻译、出版和文化交流事务。顾客多为学习中文、研究中国问题或喜爱中国文化的老主顾,不少汉学家是该书店常客。
潘立辉当过演员、导演和制作人,传播中华文化是他的个人兴趣。他表示,由于《史记》原著文字规模很大,全部读完的中国读者数量都不多,“全译”此书最大的障碍是其长度。
在克服“恐长”心理之后,友丰又经历了漫长繁琐的版权申请过程。所幸,凡是涉及到的机构,最后都友情转让给了友丰版权——虽然并非不付费。各大权威学术机构,如法兰西学院、巴黎大学等处的汉学研究所负责人,都明确表示希望巴黎友丰出版社来组织最终完成这项工作。
先睹为快全译本的沈大力说,译本质量很好,“首卷封面玉龙飞舞,各册异彩纷呈,虽现代装帧,却流溢古色古香。想到华夏文化能向世界文坛奉献如此瑰宝,顿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
上世纪70年代末,沈大力在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首次看到沙畹所译的《史记》,回国后他指导学生写大学论文,主题就与沙畹翻译的《史记》有关。旅居巴黎多年,他始终在找寻《史记》后一半“列传”的法语译文。
后来沈大力结识了潘立辉,得知他谋划出版全套《史记》法文版,十分激动。正是后者决定在沙畹翻译的五卷基础上,延请班岜诺译完全部“列传”。
读+:为什么你对《史记》法文版这么热心?
沈大力:少年时代,我读了季羡林教授写的《司马迁》一书,深为他逆境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动,买了全套线装本翻阅。当时年轻,兴趣仅在“列传”部分,因为故事性很强。而沙畹先生翻译的法文《史记》,缺少这一部分,我觉得很可惜。现在《史记》法译本出齐了,我当然感到欣慰。
读+:《史记》哪些东西最吸引你,而乐于向法国朋友推介?
沈大力:《史记》这部经典,从其本身的大量故事和人物,到作者本人的传奇经历,我觉得都是中华文化中最值得全世界人们好好了解的。我重点想说的是,我读《史记》,读《报任安书》,深为司马迁的遭遇所震撼。“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心灵展露,历千年而直指人心,是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悲剧之一。他留下的杰作又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如果因为语言的障碍而不被世人熟知,我觉得挺遗憾的。尤其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加速促进文化交流是我们的责任。
读+:法文版两位重要译者,沙畹和班岜诺,各有什么风格特点?
沈大力:我仔细看过沙畹翻译的《史记》译本,他在“前言”中阐述了独到的见解。沙畹在向法国人推介司马迁和《史记》的过程中,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工作。班岜诺是一个很勤勉、低调的学者,我夫人董纯会晤过他,他破例答应为她们的《欧洲时报》写篇谈《史记》翻译心得的文章。若没有班岜诺持续经年的《史记》研究和翻译,这个全译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炉呢。
读+:你怎么看这套法文版《史记》的价值?
沈大力:目下,我翻阅的这个译本,在汉学全球传播上可谓一枝独秀。广大读者从中可看到司马迁“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全豹。这个全译本是优秀的文学和史学经典,无论从其规模和内容上,都是法国诗人龙萨尔的《法兰西史诗》和记录路易十四时代的《圣西蒙回忆录》无可比拟的。
译者班岜诺:《史记》记录了原生态中国的百科生活
读+:《史记》在欧洲受关注的程度怎么样?
班岜诺:在学界,它是很受重视的一部书。随着推介工作的深入,一般读者也会越来越多。在很多大学的相关专业,读《史记》的学生在增多。《史记》叙述中国从起源到他生活时代的历史,其独特的构思和陈述,极富魅力。
与古代编年史《左传》不同,司马迁创始了一种通史,后为《二十四史》采纳。《史记》同时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他一些小说和戏剧都从中汲取营养。沙畹认识到《史记》的重要性,现在友丰书店组织译出全套,太有勇气了。
读+:在现有西方读者中,人们对《史记》哪些地方感兴趣?
班岜诺:感兴趣的点很多吧。其中我想告诉大伙的是,《史记》记录了原生态中国的百科生活,是古老中国的历史大全。中国人先辈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言行举止,在完全没有与西方交流碰撞前,是什么样子?很多人感兴趣。
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最开始起意研究“原始思维”,据说就是受惠于《史记》的启发,沙畹把自己译的《史记》送了一本给他,他对其中关于“星象与人事直接有关”的思维方式大感震惊,于是开始探究人类思维的进化过程,写出了名著《原始思维》。
我这只是列举一个事例,《史记》在很多方面给人启示。
读+:法国年轻人读《史记》,视角与中国年轻人差不多吗?
班岜诺:大致的判断应该都差不多,涉及到某些价值观可能会有差异。比如读“鸿门宴”,法国读者会觉得项羽并不凶残,这跟中国读者的感受是差不多的。差别在于,中国读者了解更多背景,知道整个中国历史是怎么看待项羽的,而法国读者如果只看《史记》这一部分,很难对项羽有恶感。
大体上,法国人会更注重叙述的逻辑性。比如有的学生会问,西汉军队打匈奴,连续大胜了7次,动辄缴获对方牲畜一千多万头,可为什么没过几个月匈奴又打了回来?这么快的恢复能力合逻辑吗?
我觉得,《史记》的可信度在中国典籍中算相当高的,它尽量基于事实记载了西汉及以前的时代大事。但司马迁毕竟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人,那时的技术条件太有限,因此对他记录的一些数字和细节可能要进一步考证。
出版人潘立辉:有责任让法文版《史记》完璧面世
读+:你为什么想到要出这么一部大书、老书?
潘立辉:这是由《史记》本身的重要性和法国汉学的重要性决定的。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性著作,是二十四史的文体楷模。正如沈大力先生所谈及的,司马迁的史学意义甚大。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意义,即友丰工作的意义。
首译者沙畹是法国乃至欧洲汉学的奠基人。著名的伯希和、马伯乐、葛兰言等学者皆是其高足。因沙畹英年早逝而未完成的译著,值得完璧。有老先生感叹,这项艰苦的大型工作,由我们这些漂泊异乡的海外华人最终促成,意味深长。
读+:这套书会吸引什么样的法国读者?
潘立辉:法文译本,其读者对象,自然是法国主流人群,以及世界其他各个地区使用法语的地区和国家。法语是最严谨、规范、优美的西方语言,出现这样的西文全译本,不仅在法国是第一次,在西方也是第一次。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喜欢上它。
读+:今后有没有可能出版《史记》法文简易版?
潘立辉:为了完整性、严肃性,友丰只会保留《史记》的完整版(九卷),不会再出简版。另外,在全译本完成前,雅克·班岜诺先生已在其他出版社出过简版。
读+:有的中国网友好奇,法文版是怎么翻译“太史公曰”的?
潘立辉:在法国,《史记》的翻译与研究,经过了几代人的接力,众多专业词汇,都经过了审慎的反复研究。例如左宗棠的曾孙左景权先生,曾在友丰出版过《司马迁与中国史学》,他就比较过司马迁与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异同。而接棒的译者班岜诺先生是知名汉学家,对于《史记》翻译的术语规范,本身就是一个权威。
像“太史公曰”这样的常用语,如同西译佛经中的“如是我闻”一样,各家学者的意见比较趋同。“太史公”最初来自官职名,我们采用了稳妥的意译法,即翻作“最权威的皇家史官叙述如下”。
《史记》的最早德文译介:19世纪中期,奥地利汉学家先驱菲茨迈耶 (1808-1887)把《史记》24卷译成德文,零散地发表在《维也纳科学院会议报告》上,这是《史记》的最早德文译介。
华兹生《史记》译本:美国华兹生博士(1925-)在《史记》英译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从事《史记》翻译工作,1951年他的硕士论文即是《史记》卷124的译文。1958 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司马迁: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这是研究司马迁及《史记》的第一部英文专著,其中有《太史公自序》等的译文。此后,华兹生于1960年代先后翻译了《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三代世表》的序、《大宛列传》以及《史记》中部分人物列传。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和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华氏新译《史记·秦朝》,包括《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及秦朝其他10个历史人物传记。
倪豪士《史记》译本:1994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倪豪士主编,郑再发、吕宗力、倪豪士、罗伯特·雷诺兹等翻译的英文版《史记》第1卷和第7卷。2002年,该社又出版了倪豪士等英译的《史记》第2卷。2006年4月倪译《史记》第5卷(上)由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国英文版将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赵生群微博消息透露,美国芝加哥大学倪豪士教授的整部《史记》英译本按计划亦将于今年出版。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