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何处发现“第一人”、“第一井”和“上海第一稻”
2015-08-12 11:50:41 钟菡
玉锥形器 横截面为圆形,一端有榫头,上钻一孔,便于穿带,另一端钝尖。其功能应为饰件。(资料)
由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大学共同主办的“再叩崧泽之门——崧泽遗址2014年度发掘成果展”于8月10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举办。
铜锸 圆弧刃,中空,用于插嵌装柄,两面各有两个近方形的孔,可做固定木柄用。锸是古代的一种农具。(资料)
刻划纹圈足陶壶 泥质灰陶。侈口,折肩,腹斜收,圈足外撇。肩腹部刻划四圈弧三角花纹,间以弦纹隔断。陶器上的弧三角形装饰为崧泽文化的典型纹饰,类似的器物在崧泽文化中多有发现。(资料)
地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的崧泽遗址被发现于1957年,经多次考古发掘后被证实其历史可上溯至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过“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等重要遗迹。2013年,崧泽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在崧泽遗址这片土地上,上海第一处史前遗址博物馆——崧泽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然而,对于崧泽遗址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未停止过。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为配合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上海博物馆联合河南大学对工程所涉崧泽遗址保护范围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区位于崧泽遗址西南部,发掘面积860平方米,发现了很多从崧泽文化到明清时期的遗迹, 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玉石器、骨角器、铜器等遗物,并首次在崧泽遗址发现了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印记,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图片资料向观众介绍了此次考古发掘的背景情况与经过,并展示了发掘过程中所采用的新的技术方法,例如航空摄影开拓了考古人员的视角,全站仪的使用使记录和测绘更为精确,以及对遗址出土的动植物的采集和分析,为我们复原过去环境、了解先民生活提供了多角度、直观性的资料。第二部分将此次考古发掘成果中精选的100余件出土文物按照所属时期的时间顺序进行陈列,囊括了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唐宋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器物。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定数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矛、青铜钺、青铜削等兵器、农具和小型工具,丰富了上海地区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