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新展开幕 勾画史前先民生活场景

2015-08-12 14:08:54 乐梦融 鲍笑寒

展出的席纹三足陶鼎

展出的席纹三足陶鼎

  去年,新落成的崧泽遗址博物馆曾展出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等重要遗迹,这些轰动的考古发现勾画了上海史前先民的生活场景,将上海的起源提早到约6000年前。

  10日,“再叩崧泽之门——崧泽遗址2014年度发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成果来源于去年年底考古人员对崧泽遗址西南部展开抢救性挖掘。新展出的107件新出土文物更加完整地向观众讲述崧泽文化的历史演变。

  崧泽遗址地处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于1957年被发现,在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多次考古发掘后,该遗址被证实存在时间距今约5200-5900年,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崧泽遗迹曾出土过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先民遗骨、人工栽培水稻以及井、房屋和村落等遗迹,因此又被称为“上海之源”。

  据悉,此次“再叩崧泽之门”展览中所展出的文物全部来自上海博物馆与河南大学联合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此前在崧泽遗址进行的考古挖掘均集中在遗址墓葬区,这是考古人员首次对遗址生活聚落进行挖掘,在崧泽遗址西南部860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发现了很多从崧泽文化到明清时期的遗迹,并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玉石器、骨角器、铜器等遗物。

  在展出众多文物中,数件玉器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玉器与同一时期的十余件陶器、石器被一同放在展览的醒目位置。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戎静侃介绍,这些文物是崧泽遗迹首次发现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印记,他们的生活时期比发现上海第一人的崧泽文化晚了数百年。出土的玉锥形器一端有榫头,上钻一孔,便于穿带,多见于祭祀丧葬,通过形制可判断,这是典型的良渚文化装饰物,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和研究价值。而所有出土玉器中并未发现良渚文化中最有辨识度的高级玉器玉琮,这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崧泽地区可能并不是政治中心。

  此次考古发掘成果中精选的出土文物均按照所属时期的时间顺序进行陈列,除了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外,展出中还有八十余件春秋战国时期和唐宋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器物。

  如展览中展出的数十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大小小的原始瓷碗,采用原始青瓷材质,内壁有弦纹,施青釉,充分展现了先民通过精选瓷石、控制窑温和人工施釉等工艺的改进,完成了从陶到瓷质的历史性飞跃。此次考古还发掘出土了一枚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铜锸,这件青铜农具与其他青铜矛、青铜钺、青铜削等兵器、农具和小型工具的出土,丰富了上海地区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种类。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陈杰表示,2014年秋冬之际的这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年代跨度达4000年,丰富了人们对崧泽遗址的认识,观众可通过展览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与古人相会。

  此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大学共同主办,将持续到10月31日。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