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0年后,如何解读“85美术新潮”

2015-08-18 09:32:21 徐磊

  今年恰逢“85美术新潮”30周年,各种各样的展览讲座和纪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比如西安美术馆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再启蒙系列文献展”、 凤凰艺都推出的“我 1985-2015”四人联展,以及去年今日美术馆推出的“重现的镜子——宋陵回顾展”,这些展览还只是冰山一角。

  对于中国艺术而言,“85美术新潮”有着特殊的意义。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当时有近百个类似“厦门达达”、“湖北部落”、“池社”等自发形成的艺术群 体对众多风格样式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堪称一次规模宏大的美术运动。时至今日,对于“85新潮”的评价依然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将“85新潮”视做中国 当代艺术的开端,但也有人认为这一阶段只是模仿、照搬,甚至全盘西化,而且没有留下太多重要的作品。那么,30年后的今天究竟应该如何看待“85美术新潮”?

  近期举行的诸多展览和论坛,都希望重新梳理这一美术运动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意义。目前当代艺术市场持续调整,这一时间节点进行学术梳理显然是有益的。本报特遴选数位专家的观点,以期对“85美术新潮”进行客观而直接的解读。

  彭德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教授 博士生导师

  无论以星星美展作为当代艺术的滥觞,还是以“85新潮”的兴起作为当代艺术的元年,中国视觉变革的历程同早期的参与者一样步入了晚年。也许有人会继续怀 恋或探究,但它正在被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他们表达的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对艺术的态度,或者说对中国传统和学院艺术的反感和反叛。

  黄专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这场艺术运动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部分,其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也远远超越了艺术史的范围。但对它的检讨和研究还迟迟没有开始,无论作为一种历史教训 还是作为一笔精神遗产,它都会有形无形地影响我们的艺术和生活,我们有权力和义务把对它的纪念和反思作为继续创造的一种历史资源。

  高名潞

  艺术批评家 策展人

  我一直主张“85”是个运动,而不是潮流。“85运动”就是当时面对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中国的文化人做出反应的阶段,这也奠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 现在讨论“85运动”,总会突出个别艺术家,强调个人在当时的影响力以及对整个运动的影响,这是应该研究的角度,但应该注意的是,“85”时期的主要面目 是群体。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