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海派玉雕报告之二】海派玉雕 能否突围?

2015-08-19 07:21:24 谢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忠荣作品《三角地带》

2007年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最佳创意奖

  目前,海派玉雕的两股力量,以上海玉雕厂出身的玉雕大师“老海派”和40岁左右青年玉雕大师“新海派”为主,前者拥有着上海玉雕厂的老式传承,后者则希望能在市场化运营方面有着更有新鲜的视角。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有着长期的积累、精致的工艺和现代的审美的海派玉雕,随着其它玉雕市场的兴起,这些优势也在逐渐缩小;而另一方面,当产业化的思维进入海派玉雕领域,玉雕艺术在发展中如何解决艺术创作与产品商品化,如何兼而得之成为问题。

  冲击:其它区域的抱团

  玉雕大师黄杨洪的个人工作室“博润堂”位于上海浦东杨高南路,和所有大多数上海玉雕大师室的的工作室一样,由于考虑上海租金、人员安置等现实因素,他们大都选择在远离繁华的城市中心建立个人工作室。

  工作室是黄杨洪的2008年成立的,目前工作室有20多人,他回忆说,那个时候市场原材料上涨很快,行情好的时候,他也会尝试着扩大规模,招收一些徒弟,也有几个学徒自己坚持不下去的走了,但是主力还是都在:“2002年起都有人跟我一起做到现在,做了13、14年,我们这里基本还是比较稳定的。”

  夏季通常也是玉雕市场的淡季,加之这两年的行情趋于平淡,黄杨洪说,每年这个时候是最差的,今年更差,刚刚听说有一个近50人的工作室关门了,他说,我们在行里面口碑过得去,所以还能够生存下去。

  “主要是原料价格的变动,以前行情好就是原料涨的快,然后产品就跟着来卖。现在原料也没有怎么涨了,而且因为东西卖不掉了,可能有的还会因为差的材料而回落一些,现在也不能去大批量进货了,就只能是看那种合适的,然后有空间的那种去买一点再做,不可能完全就加工,还得考虑要生存了”黄杨洪说。

  而一方面,来自上海的“后花园”苏州玉雕产业的发展也来势汹汹,他说,在上海,能算得上稳定运营的玉雕工作室,大约的20-30家,但是在苏州,这个数字要多得多,甚至200-300家甚至更多,所以前两年很多人都跑到苏州去赚钱去了。

  人员流失多方面的,它可能不仅是苏州能赚钱的原因,他向记者分析:“现在上海本地人不学这门手艺,都是外地人在学,但是上海生活成本、准入机制都太高,房租、工资、小孩上学等等问题,都是想学这门手艺的手艺人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如果在苏州,则压力会很小很多:“如果同样是我们这里工人,假如说不做了,想出来自己做,他肯定是第一选择就是苏州,把门面弄好了自己一租就行了,3000、5000块钱就可以开店了、几万块钱就可以自己做工作室了,你在上海怎么可能。”

  “所以大家从心理上大家都会觉得苏州的价格便宜,上海的价格就高大上,这种价格实际上是不对等的”黄杨洪说。

  另一方面,与上海玉雕工作室零星分散不同,苏州的玉雕工作室大多集中在一定的街区,颇有抱团合力之心:“有时候藏家我们这里来可能就是不一定买得到,而且我们这边他来到我这里只有我的风格的产品,他如果是想要其他的,要花半天的时间跑到另外一家工作室,但是苏州就不一样,苏州它出个门拐到另外一家就是另外一种风格了。”

  “原材料的购买到苏州去,技术人员到苏州去,包括买东西的人也到苏州去,很多玉雕是人家买过去在苏州卖掉了,卖给上海人了,他再拿到我这里来看是不是我做的东西。”就这样,苏州形成了一个更为便捷的一条龙服务的市场。

  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发展,也让苏州玉雕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和上海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上海不像苏州把这个当很重要的事情,像名片来做,而且它那儿确实也形成规模。我们曾经提了几次要做一个产业园,但一直没有落实,以前4、5年也提出来过,当时准备在七宝建,后来也没了下文”黄杨洪说。

海派玉雕 黄杨洪作品

 新疆和田玉《龟鹤延年》

  品牌之困?行业发展的两难

  “玉雕产业的特点,生产特点决定了我们这个手工作业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这也是行业的短板,年龄轻、学历低、入门门槛低。而玉雕的工作又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是繁重的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 在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钱振峰坦言,玉雕行业有着自己的短板。

  而上海玉雕目前都在不约而同的进行着“个人——到大师,从大师——到工作室,从工作室——到有限公司,从有限公司——到什么?”的转型,在当下,这个行业或许还有着无限大的可能性机会,这个商业机会又是什么?

  “玉雕的价格很难定价”在他看来,玉雕定价难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首要瓶颈之一:“黄金有价玉无价,玉雕的价格如何确定,很多消费者也不能来断定,这是一大弊端。”

  流通性差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的又一困惑:“购买回去以后,流通比较差,就要马上变钱很难,但是如果是黄金很容易。”

  “归根结底,就是玉雕这个不能定量,无法量化,这是我们一大弊端。所以现在如果有企业能突破或者是小突破,这个企业就很成功了。现在我们在这个方面也在做努力,这也是我们协会在近期可能要为打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市场,我们也去做一些努力”钱振峰说。

海派玉雕 吴灶发作品

2009年”天工奖“金奖《春风得意》

  产业化?传统手艺人的纠结

  “人一辈子做一件产品做好了就不错了,别想到什么都会做,本身这玉每一件都是孤品。”虽然已经创立了个人品牌的工作室,提起传统工美行业里最近提得最多的名词“产业化”,黄杨洪依然有自己的纠结。

  对他而言,这种担忧并不无道理,一方面来自于工美行业必须传承的作坊式手工艺生产方式:“现在做到这个份儿上了,也不可能做出来东西太粗制滥造,人家会说这个东西是谁谁做的,你看就是这个样子。你做10件东西好,9件东西好,有1件东西做差了就坏名声了。你出来的东西出来就至少能代表你个人的性格,上海我们新一批出来的郭万龙有郭万龙的风格,王金忠有王金忠的风格,吴灶发自己有自己的风格,不像其他省市,可能这一件产品出来,它就是可能后面就千人一工。”

  “玉雕的这个行业最大的创新还是在于人的思想”玉雕大师吴灶发说:“现在大家开口闭口说一个创新两个字。其实这个只是个口号,但是真正要做的我觉得还是传承中国文化思想。我们都说因材施艺,就是你这个材料是什么材料,玉的造型是什么样子,你要符合它的这个样子来做,每一种材质我不否定它。但是要把它的价值做出来,手艺人就要把它的这个材料的价值更大化。”

  “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尽管价格是飞速增长,但其实等于变相卖料,不是你在卖你的作品,不是卖我们自身艺术的价值,因为所有的人拿出来一块玉给人家首先看的时候,都会说你看我这块料好不好,他没说我拿出来这个工好不好。所以,就创作设计这块时怎么能把它的空间再提上来,这个是未来有价值的空间。”

  另一方面,从个人到大师、大师到工作室、工作室到有限公司……规模是扩大了,但是个人品牌也建立了,如何更有效、更专业的推广玉雕文化,也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也需要一并考虑的问题。

  今年3月,吴灶发去了趟巴塞尔钟表展,虽然感觉像跨了个行,但是依然感触颇深:“我们现在有手机、电子表、有各种各样可以知道时间的方式,为什么我们崇尚钟表?甚至是机械手表?”

  “钟表你觉得有意义吗?它现在已经失去它在功能意义了。你手机拿出来一看就有时间,你为什么要手表?吴灶发说:“那是西方对世界的文化输出。”

  “大家都说外国人不喜欢白玉,可是我说这不是你现在说的,这是一个长远的一个时间。等中国足够强大,白玉会被全世界的人认可的。所以比如说像上海玉雕来说它有很好的积淀和手艺,它但是未来的话,如果它需要走出去、走更远的话,它也需要一个品牌的输出。”

  然而在他看来,这种品牌的输出,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毕竟和所有玉雕大师一样,相对而言,他们对于自己的“艺”更为专业与在行:“它没有形成一个持续性的文化输出,但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做不好,玉雕行业需要更为专业的品牌推广。”

  为此,钱振峰设想了理想状态的海派玉雕行业未来的六大趋势:品牌人格化,注重大师的个性化创作;渠道扁平化,缩短中间流程;传播亲情化,了解消费者心理,进行有效传播;营销娱乐化,在销售过程当中,强调玉文化的确挖掘与推广;定制个性化,主张大师们成立定制中心,进行个性化的服务;销售粉丝化,培养“大师”粉丝。

  他分析说,未来这些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在趋势中,大师如何运用好个人的品牌,则会成为一个关键。

  “所以可能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我们大众消费的是寻求大众化的,可能是以价位、以服务取胜的销售的模式;另一个是以大师个性化,这些大师都是手工作业,他的作品非常有限,可能会出现一些收藏是高端的、价格也是高端的、服务对象是小众的趋势” 钱振峰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