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康雍乾宫廷艺术展”见证华人民间收藏走向繁荣
2015-08-19 17:22:58 吴宇
首个聚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时期宫廷艺术的综合性文物展览,近日在上海私营的龙美术馆展出。引人注目的是,全部260余件(套)诞生于清朝鼎盛时期的展品,均来自全球华人世界的民间收藏,其中不乏圆明园兽首等近年来的“海外回流”文物,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华人民间收藏正走向繁荣。
有关“大一统”的内容,是这一名为“盛清的世界”的康雍乾宫廷艺术展览的“重头戏”。其中,创作于乾隆十一至十二年(1746年至1747年)间的两幅《大阅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表现国家阅兵场面的书画作品。分别长达15.5米和24米的巨型图轴上,千军万马阵容严整,泱泱大国不怒自威;反映康熙六次南巡以及康雍乾三代平定西域准噶尔部之乱的绘画长卷,同样气魄宏大,清朝拓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进程历历在目;而十幅《平定伊犁回部功臣像》,生动刻画了兆惠、班第等一批对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容颜风采,蕴含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刘文鹏认为,“大一统”的“中国认同”,是康雍乾时代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并与现代中国产生着关联。“《大阅图》《平定伊犁回部功臣像》等文物‘以物证史’,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据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介绍,此次展出的260余件(套)清朝鼎盛时期的宫廷文物,一半来自龙美术馆收藏,其余均为私人及私营艺术机构所有,涉及藏家近30人,来自海外华人藏家的展品约占5%。“这些艺术品的保守总估价达60亿元人民币,其中不少近20年来仅在拍卖场上露过面,真的难得一见。”
“这么多私人藏家愿意将心爱之物给我们借展三个月,在于一个共识,即文物收藏的终极意义,绝不仅仅是让文物回流祖国,而是要将其分享给社会大众,让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被更多人了解和继承。”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说。
展览策展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晓东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在人们的印象中,清朝鼎盛时期的文物精品只可能保存在北京、台北两地故宫以及海内外知名的公共博物馆中。事实上,过去20年来,在全球收藏界对康雍乾清三代宫廷艺术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华人民间收藏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国内私人收藏者积极致力于中国文物“回流”,表现出很强的文化责任感,清三代宫廷文物的群众收藏基础也在不断扩大。
“‘盛清的世界’一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过去一百多年来清朝宫廷曾经失散文物的重新聚首,也是中国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在文物领域的一个缩影,相信其丰富的内涵可以唤醒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中国国家历史、哲学、文化和艺术的心灵认同。”谢晓东说。
据介绍,“盛清的世界”展出的260余件(套)文物,涵盖书画、瓷器、玉器、古籍善本、缂丝、漆器、玻璃器、珐琅器、紫檀家具等十余个门类,大部分为全球中国艺术品市场公认的顶级作品。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