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粉彩三娘教子 从画片演绎人文世俗母子情深
2015-08-25 11:36:11 伊路青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压在每个人身上的一座大山。因此,以子孙绵延为题材的纹饰比比皆是:婴戏纹、四妃十六子、石榴纹、葡萄纹、葫芦纹等等,都是代表了多子祈福的寓意。三娘教子纹饰,同婴戏纹、四妃十六子纹大同小异,主题纹饰都是少妇和孩子,画一个少妇,一个孩子,就是三娘教子纹;孩子画多了,就成了婴戏纹;少妇画多了,就成了四美图,少妇和孩子画得都多,就是四妃十六子。民窑器物纹饰率性,大体上是这样一个规律,多画或少画一两个人物是十分常见之事。
《三娘教子》的故事未逃出封建社会才子佳人的窠臼,但是,细细品味还是有几分感人:
明代,儒生薛广,往镇江营业。家中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刘氏生一子,乳名倚哥。又有老仆薛保。薛广在镇江,适遇同乡人,以白金五百两,托带回家。不料其人吞没白金,购一空棺,停厝荒郊,以为薛广灵柩,回乡报知张氏等,举室嚎啕,使薛保运回灵柩安葬。后家渐衰落,张、刘不能耐贫,先后改嫁。三娘王氏深鄙之,誓与薛保茹苦含辛,抚养倚哥,送之入学,己则织布以易升斗之栗。倚哥在学堂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遂不认三娘为母,语语挺撞,三娘怒不可遏,将刀立断机布,以示决绝。幸薛保竭诚劝导,母子始和好如初。薛广在镇江生意衰败,后丛伍,官至兵部尚书。十几年后薛倚金榜题名,新科状元。父子相认团圆一家,荣归故里。而此时薛倚的大妈、亲妈又丢弃自己的家都来认丈夫和状元儿子,三娘劝张氏回家照顾老伴,劝刘氏也回家照顾老伴和几岁的孩子。并告诉她们: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
民国粉彩人物三娘教子人物双兽耳赏瓶 (图片由商家提供)
第一件藏品为,民国粉彩三娘教子图双狮耳瓶,器物撇口,直颈,折肩,下腹渐收,圈足。双狮耳衔环以矾红为饰。正面以浅浅的粉彩绘制三娘教子图,这受当时十分流行的浅绛彩影响,但是,纵观此件器物的用彩方式,还是属于粉彩。背面颈部为矾红仿钟鼎文“吉祥”二字,背面腹部以墨彩书写“义方训子,学前美句,时癸丑年之仲夏,毛炳发作”诗文。底款为“毛炳发造”矾红印章款。癸丑年为1913年,即民国二年。
民国三娘教子浅绛彩人物碗一对 (图片由商家提供)
第二件藏品为,清光绪浅绛彩三娘教子纹碗一对,器物敞口,弧腹,圈子。口沿施有酱釉,正面以浅绛彩绘制三娘教子图,背面以墨书“教子成人,岁在丙午仲春,春茂作”。丙午年应为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底款为“同治年制”矾红印款,只做寄托款之用。此对碗早于上只瓶子7年。此对碗则是比较标准的浅绛彩风格与技法,一面是主题纹饰,一面是作者的诗书文字,充满文人气。瓷画家普遍将自己的名字落于器物之上,得益于浅绛彩的风行。浅绛彩瓷器也由此更近似于一种文人艺术品,而非商品。
以上两家晚清民国器物,时间间隔不大,器物品相完成,绘画熟练,书法劲道,又有“三娘教子,教子成人”的美好寓意,颇可把玩。
文中藏品:
民国粉彩人物三娘教子人物双兽耳赏瓶 点击购买 >>>
民国三娘教子浅绛彩人物碗一对 点击购买 >>>
(责任编辑:刘家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