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华格纳大爆炸:史泽曼1983年“总体艺术的趋势”策展及其影响

2015-08-26 16:53:17 耿一伟

  “我想说的是,所有这一切都跟我的一次经历有关:史泽曼(Harald Szeemann)的展览“总体艺术的趋势”(Der Hang zum Gesamtkunstwerk),我相信我做过的任何计画,都可以追溯到这次的早期经历。我认为他的展览接近乌托邦思想。我看了这个展览将近40次。我每天下午都会回到苏黎士美术馆,有时甚至為此翘课,这就是像背诵一篇很长的剧本,我对这个展览非常痴迷。”同样来自瑞士的当代策展红人欧布希特(Hans-Ulrich Obrist)曾如此说道。

  做为独立策展人的始祖,当过1999、2001连续两届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与两百多个展览策展人的策展巨人史泽曼(1933-2005),他对华格纳(Richard Wagner)总体艺术的偏爱,如同他后来接受欧布希特访问时,提及年轻时剧场经歷说的:我开始从集体工作转移到什么都我自己来,这是一种单人风格的剧场,反映了我想实现总体艺术的野心。

  从“静态”到“动态”的策展转向

  不过,在对1983年的展览「总体艺术的趋势」进行讨论前,一点準备工作是需要的。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史泽曼那石破天惊的第五届卡塞尔文件展(dOCUMENTA, Kassel)「质问真实—今日的图像世界」(Befragung der Realität – Bildwelten heute)。我们都知道,在1972年由史泽曼策展之前,卡塞尔文件展只是一般静态的视觉艺术展,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包山包海。史泽曼将当时最具颠覆的偶发艺术、福鲁克萨斯派(Fluxus)等行為艺术通通放入了卡塞尔之后,為策展观点带来了新革命。不但独立策展人的地位被确认,一种策展人将策展概念做為主导动机(leitmotiv),走出单一美术馆空间并广纳各种艺术类型的巨型展览(Großausstellung),也开始受到重视。

  史泽曼以动态的“百日事件”,取代了之前创始人柏德(Arnold Bode)静态的“百日博物馆”。照他的说法,卡塞尔文件展不应是“一堆事物的静态集合”,而应该是“一个规画艺术事件的地点,一个艺术家与观眾互动的空间,一个不断变化活动中的动态叙事过程。”更重要的,是史泽曼将日常生活的广告、工艺品、民间宗教与精神病患的绘画都纳到文件展中,让艺术向社会发声,并将整个世界纳到文件展来,再用策展来转化世界。

  在史泽曼所策画的卡塞尔文件展裡,至少有两个重点是与华格纳的总体艺术观念相关,一是不同艺术类型间的开放对话与碰撞,二是艺术不能孤芳自赏,必须“透过介入公共生活的实践,才有可能展露自身。”(语出自华格纳《未来艺术作品》)

  以我收藏的“总体艺术的趋势”於1983年底在柏林巡迴的展览手册来看,史泽曼已彻底地将策展态度转化成形式了。这份展览名单从18世纪初到1950年代,包括华格纳、舞台设计师阿皮亚(A. Appia)、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杜象(Marcel Duchamp)、高第(Antoni Gaudi)、画家马列维奇(K. S. Malevich)、人智学家史坦纳(Rudolf Steiner)、音乐家萨提(Erik Satie)、包浩斯剧场创始人史莱莫(Oskar Schlemmer)、建筑师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舞蹈家拉邦(R. Laban)、残酷剧场的亚陶(A. Artaud)、行為艺术家波伊斯(Joseph Beuys)与电影导演希贝柏格(Hans-Jürgen Syberberg)等60多位代表性人物,展出了建筑、装置、舞台设计、雕塑、绘画、音乐、诗歌、文献、摄影、行為艺术与电影等各种类型。

  策展传奇持续发挥影响力

  这份名单已经够吓人,但在动态活动部分,更展现了史泽曼利用策展实践总体艺术的决心。“总体艺术的趋势”在柏林从1983年12月22日巡迴展至1984年2月19日,同时间还搭配有20场以上的表演活动与一个影展。在表演部分,涵盖了音乐会、歌剧与行為艺术之夜,像凯吉(John Cage)与前卫摇滚乐手的伊诺(Brian Eno)等,都受邀演出;歌剧除了华格纳《帕西法尔》(Parsifal)与《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也有美国前卫作曲家艾戌里(Robert Ashley)的多媒体歌剧《亚特兰大》(Atalanta)。影展部分有30多部,包括杜象的实验电影、费立兹朗(Fritz Lang)《大都会》(Metropolis)与《尼贝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布纽尔(Luis Buňuel)《黄金时代》(L’âge D’or)、库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万夫莫敌》(Spartacus)、高达(Jean-Luc Godard)《阿尔发城》(Alphaville)、安迪.沃荷《雀儿喜女郎》(The Chelsea Girls)与实验电影之母黛伦(Maya Deren)《变形时间中的仪式》(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等片。

  如今,「总体艺术的趋势」已经成为当代策展史的传奇,成为后辈策展人的研究案例与灵感来源。例如2010年加州艺术学院的策展实践硕士班(MA Program in Curatorial Practice),将此展做为研究生的实践主题,并集结成一份报告〈HSz:as is/as if〉出版。维也纳於2011年底新开幕的当代艺术馆「21世纪之屋」(21er Haus),即以「总体艺术乌托邦」(Utopia Gesamtkunstwerk)做為开幕后第一场大型展览,强调接续1983年「总体艺术的趋势」精神,展示其所未提及的60年来当代总体艺术状态。

  今年台北艺术节的《华格纳大爆炸》,以总体艺术為切入概念,结合欧洲知名演员与艺术家蒂斯摩(Anne Tismer)、德国西门子奖作曲家嘉格恩(Moritz Gagern)、作家陈玉慧、多媒体艺术家林经尧与广艺爱乐等创作者,将行為艺术、装置、古典乐、文学、电音与多媒体综合成一个总体艺术的事件之夜,於8月29至31日在中山堂光复厅演出;同时,蒂斯摩又在8月1日到9月1日,於台北国际艺术村展出「谢雪红在瀘沽湖」装置展,以革命家的阴性政治角度,对照华格纳的阳性艺术革命。这种带有结构式混乱(structured chaos)的艺术大爆炸,不仅是為了庆祝华格纳200週年,也是对史泽曼80冥诞与「总体艺术的趋势」30週年的小小致敬。

  延伸阅读

  1 华格纳的总体艺术观念,可参考耿一伟主编《未来艺术革命手册》(黑眼睛,2013),该书附有《未来艺术作品》的部分翻译。

  2 欧布希特对史泽曼的访问,出於《Artforum》1996年11月号,网站有完整稿

  ◎mintermediai501.blogspot.tw/2008/01/mind-over-matter-interview-with-harald.html

  3 加州艺术学院的「总体艺术的趋势」策展研究报告〈HSz:as is/as if〉,网路有pdf版可下载◎g.virbcdn.com/_f/files/d2/FileItem-43082-HSzVersion10.pdf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