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士杰:当园林遇上艺术 探寻美术馆的多维之道
2015-09-01 09:08:18 未知
红砖美术馆,一个如同隐士般地美术馆,它安静地坐落在何各庄的一号地国际艺术区,由企业家、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办,2012年12月初步建成并试运营,于201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红砖美术馆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部分建筑上青砖的使用, 打造出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观众不仅能够观看到室内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于户外各种景观之中。如此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创新的园林景观,为当代艺与文化的发生、碰撞和呈现,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多种可能性。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在一号地创办红砖美术馆?
闫士杰:机缘巧合,因为一号地艺术区在当时有这种做画廊、艺术园区的可能性。我本身也是学设计和工艺美术出身的,但是以前一直有点“不务正业”吧,并没有从事太多和艺术相关的事情,现在想做一些事情,想给艺术家们搭建一个多维的平台,于是就想到了创办美术馆。当然,创办美术馆也是经过了许久考量之后决定的。从中国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粗放的投资型经济拉动的GDP增长已经到达了一个拐点,未来的经济走向将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经济的发展更加侧重于对原创的知识的积累、品牌的塑造、多元渠道的建立以及数字化生存概念的普及。未来社会对美术馆的需求,可能会是巨大的,中国即将迎来一个美术馆发力的时代。
《太平广记》展览现场 2014年
记者:从最初有了创办美术馆的想法到最终美术馆的正式对外运营,这期间一共经历了多久的时间?
闫士杰:大概8年的时间吧。其实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在筹备了,一直到2012 年,美术馆的整体建设基本上完成,并投入到了试运营阶段。 在试运营期, 我们做了一个国际的艺术家展览,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展览来验证美术馆的功能、市场定位以及配套设施的完美性与运营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随后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梳理和优化,使美术馆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更加系统而丰富。2014 年5月23日,红砖美术馆正式开馆对外运营。
《颜磊—利悟利》展览现场 2015年
记者:你在红砖美术馆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闫士杰:其实,中国现今的美术馆设计正处于盲区,因为中国的美术馆很少是完全的建立在成熟的美术馆系统运营体系上的。国内的建筑师大多不了解美术馆,因此美术馆的建造需要基于对国外众多美术馆的考察和梳理。但这些工作我们的建筑师很难独立完成,因为美术馆的设计实际上与很多运营的功能有关,因此在筹备期和设计建设环节,我们整个团队和建筑师做了大量的国内外美术馆建筑案例研究。红砖美术馆的建筑及园林设计统一由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担当,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努力在建造砌筑过程中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以期打造出一座于生长于喧嚣之外、怀拥有别样园林的当代美术馆。
《无地之爱 黄孙权个展》展览现场 2014年
记者:红砖美术馆从建筑本身来说有哪些特点呢?
闫士杰:我们当时在国外考察的时候对红砖美术馆有一个宏观定位,首先它的功能必须是现代的,比如说灯光、展览空间必须适应当代艺术的特点与要求。其次在建筑风格方面,我们更侧重于东方语言或具有中国味道的,因为我们希望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美术馆,它能够更多的有中国的深厚文化背景做支撑。建筑归根结底是从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它理应汲取中国大地的文化底蕴,并与周围整体的环境相契合,1 号地艺术区附近多为红砖建筑和灰砖建筑,如果在这里树立一座铝合金建筑肯定是不协调的。所以我们选择了“红砖”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而这也是红砖美术馆名字的由来。
红砖美术馆的主体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及局部地下一层,其中包括9 个展览空间、2 个公共休闲空间、1 个艺术衍生品空间。作为红砖美术馆与其他美术馆在建筑构成上的最大不同——一座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意象精心打造的现代园林,构成了参观体验和建筑结构上的双重延伸,而美术馆的学术报告厅、餐厅、咖啡厅和会员俱乐部等配套设施也正散落于此。
黄永砅《马戏团》展出现场 2014年
记者:红砖美术馆每年的展览计划大概是怎样的?展览的主题性有没有侧重?
闫士杰:不会限制展览的主题、艺术家或是作品的类型,但可能会侧重于当代艺术。目前,从展览的空间角度考量,我们正在考虑设置一个精品馆藏展区域。在展览的频率上,我们每年大概会做一到两个群展或个展,当然也会做一些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一切都还在探索和实践中。
记者:目前来说,你觉得国内的美术馆或艺术空间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闫士杰:要谈国内整体的美术馆的大范围,不敢妄下言论,我就以红砖美术馆为例,谈一些浅薄的经验吧。一是我们在建立红砖美术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区位的平层概念。当你在打造一个艺术空间的时候,你的规划,包括你对美术馆未来的定位就会逐渐形成一个概念,从而就会形成美术馆自己的特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寻找这些特点并放大它。所以,基于对红砖美术馆的定位,我们不会去做高频率的展览,我们希望红砖美术馆的展览整体可以侧重学术性。 第二点就是美术馆的建造与运营,要考虑所处地区的整体环境,要有强大的制宜性和契合性。红砖美术馆之所以要打造成为一座具有别样园林的当代美术馆并建设有很多的配套设施,主要是因为它位于城市和郊区的交界带。你有了园林,人们就可以在这里舒适的放松自己,成为美术馆的常客,成为被美术馆粘合的一批人。这样美术馆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观众产生更多可能的粘合与联系。
美术馆的运营,其实是一个对土地和艺术解码的过程,美术馆并不仅仅只是陈列和展示艺术品的地方,它更应该成为这个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既是艺术的仓库,又是生发艺术更多可能的勃然生机之地。
馆藏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盲亭》250×750×750cm 钢、黑色玻璃、透明玻璃 2003年
记者:从藏家的身份来讲,你的个人收藏的藏品和美术馆的馆藏品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闫士杰: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的话,作为美术馆的藏品,我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它、思考它;作为我个人的收藏,那我可能会考虑作品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它的上升空间。其实,无论是个人收藏还是美术馆馆藏,都是基于对艺术的热爱,这两者应该是既有艺术的共性交集, 又有收藏目的的个性化差异。 但就目前来说,我暂时没有考虑过多的个人收藏。
馆藏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水钟摆》尺寸不定 水、橡皮软管、水泵、频闪闪光灯 2010年
记者:美术馆目前有多少馆藏作品呢?
闫士杰:我们的馆藏只能说是刚刚开始,并没有很多馆藏作品,我希望红砖美术馆可以秉持着严肃认真的艺术收藏态度,不求数量,注重质量,一点点积累,打造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双重价值的精品馆藏,同时围绕馆藏作品展开对相关学术领域突出问题和现象的深入研究。
记者:你对红砖美术馆的未来有何规划?
闫士杰:这个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只能说要具有危机意识吧,如今,美术馆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高发期,陆续会有很多美术馆在全国各地被建立,同时很多国际的美术馆资源也会涌入。因此,在未来,红砖美术馆将通过有序且高质量的系列展览,结合收藏、研究、教育、出版和公共活动等,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为中国当代民营美术馆的运营及发展模式,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参考,从而呈现中国美术馆成长生态的多维之道。
(责任编辑:邓晓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