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新艺潮”:国际视野下的澳门博览会
2015-09-01 08:17:47 洪镁
【导语】2015年8月30日,为期三天的首届“新艺潮——国际艺术学院新进博览”落下帷幕。整个博览会的展览体量包括100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4家艺术机构带来的作品,博览会的行程还包括5场不同方向的讲座以及30场导览活动,对于三天的展览时间而言,行程还是相当紧凑的。
“新艺潮——国际艺术学院新进博览”开幕式现场
本届“新艺潮”博览会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举办,尽管澳门的不少大型艺术展事都已在这座以博彩闻名的建筑中陆续举行,穿行过汹涌的人潮来到展厅,这本身就极具当代艺术的意味。
“新艺潮——国际艺术学院新进博览”专业导览
“新艺潮”博览会由黄白露创办,她带领的团队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参与香港重要拍卖会、艺术展事的策划与执行。而如今,她举办的“新艺潮”博览会,成为青年艺术家的国际展示区。她坦言,并不知道下一届“新艺潮”会何去何从,那又怎么样呢?“这样的活动第一场是我做的”。而事实上,第二届“新艺潮”博览会的展览形式已在商定议程上。
“美术学院和艺术机构如何培育新进?”讲座现场,右一至右五依次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台北当代艺术馆执行总监石瑞仁、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校长徐秀菊、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陈育强、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总监庄艺勤
首届“新艺潮”博览会展出的作品从提交的2000多份申请中筛选而来,尽管100位参展艺术家的申请相对集中地源自香港,但是仍然囊括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80多间艺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这样的青年艺术家展览并不少见,但是正如王璜生馆长所说,“它的优势在于它的国际化”。
“电子商贸下的艺术市场”讲座现场,左为艺术家莫伟康,右为雅昌艺术网华南区总经理邓彬
8月28日开幕当天,评审Professor John Aiken、王无邪、王璜生、石瑞仁、邓海超、Ms. Sandra Walters在现场对100位艺术家作品进行复审,阮素玲作品《Layer 2》获得金奖,许开娇作品《Blue and White Facial Tissues》获银奖,郭翠华作品《在在的聖壇》获铜奖。
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为阮素玲颁发金奖
香港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为许开娇颁发银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为郭翠华颁发铜奖
曹涵凯《Rabbit》
曹涵凯作品善于通过媒介探讨情感表达的可能性
黄麟诵展区
斑马系列作品色彩靓丽,却是黄麟诵对社会行为反思的载体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以各种形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澳、台,或者是已经客居异国的新一代华人,他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文化、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文化。看到这里,记者对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信心满满。
张浩强展区
张浩强的《2015蓝图-旷野40》和《2015蓝图-影子》都使用了落叶为部分创作材料
林玉莲展区
林玉莲作品《山海经后传》和《再现文明》系列,都以传统文化为切入口
阮素玲的作品本身就极具中国文人素净的美感。仔细看她的作品,她运用中国的纸糊技术,结合雕塑技巧和陶瓷特性,用烧制陶瓷的方法转化成作品的一部分,并且加入不同颜料,让作品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
阮素玲展区
阮素玲《Layer 2》
走进许开娇的展示区域,似乎进入了专门出售创意纸巾的商店。艺术家在她作品《Blue and White Facial Tissues》中,将陶瓷中的青花图案绘在卫生卷纸上,通过平凡的生活用品来讨论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许开娇展区
许开娇《Blue and White Facial Tissues》
《在在的聖壇》应该是一件非常具有香港视角的作品了。作品讲述了一位有着殖民成长背景的母亲,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想象着儿子不可预知的成年。作者在介绍中自述,这件作品是“自身成长的记忆,也是关于九七回归前的集体回忆”。
郭翠华《在在的聖壇》
郑哈雷曾有作品描绘依靠人们的迷信观念转钱的产品、麻木的宣传口号、香港的常见树木,而此次,用他自幼接触的中国画的形式,表达他对当代城市生活的想法。
郑哈雷 《New Year Blessing Encyclopedia》
刘宝欣展区
多种材质的糅合悬挂在墙面,凸出的作品和鲜亮的色彩在展区内非常醒目
陈珍福展区
作品运用了茶叶进行符号的讨论
走进严润森用针线织起来的网格中,像是远远地望着一栋栋密密麻麻的高楼,有些压抑,却也有温情的安全感。而站在他用名片创作的作品前,又似乎是看着一面墙清晰的建造痕迹,一块块砖积累起一座建筑。他的作品正如他所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网路,我们紧密相连,就好像一匹布,紧紧相扣”。
严润森 《Who lives next door》 《Him/Her》
李悟的参展作品是潜意识公路电影三部曲《暂时欢愉》、《阶段终点》、《未来迷茫》,累死形容人生的三个阶段。
李悟 《暂时欢愉》
【结语】今年的“新艺潮”展览作品并不多,每个展区以艺术家个体为单位对艺术家来说有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有展区之间的关联稍弱,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讲座之间的关联与差异上。博览会本身所处位置的就呈现出包容的姿态,也许在已经慢慢固定的展陈形式下,需要有这样的博览会带给我们新的视野,而它的国际化背景与优势可能会更加强化“新艺潮”的这一特点。正如参展的艺术机构和评审而言,这里并不缺少优秀的艺术家。
风眠艺术空间展区
风眠艺术空间带来的作品并不多,参与此次博览会对他们而言,实际上成为了一次发现优秀艺术家之旅
荣宝斋(香港)展区,香港荣宝斋总经理王卫
入场当天,荣宝斋就率先售出了一幅国画作品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