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新解”非遗
2015-09-07 17:04:23 王雨檬 王成功
“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展览中的“超时空”对话
《白蛇传新解·青鱼案》之三“化双臂,现人鱼相” 邬建安
当代艺术家设计样谱,非遗传承人按图镂刻,在中央美院副教授邬建安与陕西东路皮影传承人汪天稳长达十年的合作中,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近日,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化生: 《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展览见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视觉艺术“超越时空”的对话。
手艺人与机器的对决
机器皮影,日产量惊人,一张四五十元;手工镂刻皮影,耗费工时巨大,一张400元至3000元。天壤之别的价格,让消费者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前者,这就是皮影人面临的窘境。然而,市场竞争仅仅是皮影人生存压力中的一部分,他们还需要面对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的转换。
“曾经的华县(陕西)丰收过节、红白喜事样样落不下皮影戏,大户人家请戏班子,农户请小剧团,一个月下来少说30台戏。如今,年轻人不爱看戏,一年都没有30台戏,没办法,很多五六十岁的皮影人只能放弃手艺,靠种地养家。 ”这些年来,汪天稳一直带领身边的皮影人探索皮影的市场化发展,将皮影制成礼品、书签,与动漫公司和艺术家寻求合作。
当邬建安看到汪天稳在柔韧的牛皮上镂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他与后者的合作几乎是一拍即合。一方面,他需要汪天稳的精湛技艺和在皮影圈的组织能力,帮助自己实现图形与观念的呈现;另一方面,出于对皮影的热爱,他希望帮助老艺人渡过难关,让皮影艺术薪火相传。“传统技艺的生存土壤在今天瓦解了,大量的传统技艺都是扎根于传统民俗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蔓延到乡村的时候,我们的传统艺术面临着真正的生存危机。对于手工艺人而言,他们有精湛的技艺,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开发新的造型,机器做的也是老造型,在效率上手工又对抗不了机器,而规模化生产的成本又低,尽管质量差,但大众消费市场分辨不清,所以掌握好手艺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却不太好卖。 ”但邬建安坚持认为,都市人实际上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化消费需要,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可以满足这些消费需要,只可惜,在都市生活中缺少连接民众文化消费与传统艺术资源的渠道,而他要做的就是通过当代艺术架起这座桥梁。
古本新解与古艺新制
人妖情未了,水漫金山……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几个《白蛇传》中的经典桥段。在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悲剧中,多管闲事的法海只因白蛇生为妖,就非要拆散他们——这是我们童年的解读版本。在邬建安用7幅浸蜡彩色剪纸拼贴画为《白蛇传》添加的“前传” —— 《青鱼案》中,出现了另一个版本:法海成为佛祖派下界的侦探,不择手段核实了白蛇的身份——就是佛祖要找的蛇精,最后将其绳之以法。“古本《白蛇传》中,比白蛇罪孽深重的妖有很多,比如水漫金山的青鱼,但法海为什么只盯着白蛇? ”这个疑问给了邬建安很多想象与演绎的空间,他运用当代视觉艺术创作的观念与形态,结合传统皮影的样式语言,重新娓娓道出一个付诸时代文化想象的民间神话故事。“ 《白蛇传》中有很多我们对于爱情的想象,一直以来它只是一个传统故事,似乎只属于我们幼年,长大之后,仿佛不足以引起成年人的思考。 ”邬建安希望通过重新解读《白蛇传》 ,对当下社会问题进行指射,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展览上,影偶并没有按照头茬、身段、桌椅陈设、花草、景片等门类进行区分和展示,而是依照《白蛇传》的剧目情节和故事发展形成编组,排布、缝制在长30米、高2 . 5米的透光绢布上,犹如一幅中国传统书画长卷,用“定格”的方法还原传统皮影戏演出的形制和视觉效果。作品《青鱼案》基于解剖学的西方造型语言,由360个镂刻精致的神话人物的剪影拼叠而成,其结构更加立体,而非皮影戏一片式的平面结构,所以在制作工艺上并没有选择传统皮影用铆钉拼接的方法,选用棉线缝缀在一起,便于在拼装后有较大的调整余地。作品《六耳猕猴》在材质上选用了更为厚实的牛皮,但这不仅仅是为了更长久的保存。邬建安认为,当代艺术使用材料的美学态度多倾向于一种极端的选择,试图最大限度地凸显材料的质地,以呈现作品独特的视觉样态,而非传统艺术的实用功能需要。这给雕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按照传统雕刻的惯例,皮厚度不能大于用刀回转的最细缝隙的宽度,然而现在已超出了陕西传统皮影最厚用皮的一倍。
此外,传统皮影从没有制作如此大尺幅的经验,在平整控制上是很大的难题。传统皮影使用一种叫做“发汗”的工艺来平整雕刻与染色完成后的作品,具体来说就是用烧得很热的土砖或土坯,蒙上干净的白布,快速在皮影上压熨,将其中的水分快速“拔走” ,保证其在较长时间内的平整,大尺寸的皮刻不易整体拔干,局部熨烫容易导致皮张变形。然而,汪天稳应对了挑战,也让邬建安看到了传统皮影在制作工艺上进行超越的巨大空间。
非遗保护的实践路径
现在,汪天稳已经从传统皮影雕刻艺人化身工作室的自主经营者,邬建安是他最重要的客户之一。自从他的皮影手艺与当代艺术融合后,皮影雕刻这门传统技艺的保护似乎真的出现了某种转机。“我们整个团队凭皮影制作的手艺可以获取一定收入,不必从事其他不擅长的工作,也可以安心钻研皮影技艺。 ”与邬建安的合作也帮他开拓了更广泛的市场,比如为公司企业制定大型的皮影画,尽管这些皮影画的质量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订件养活了汪天稳工作室和聚拢在他身边的一批皮影雕刻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和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两个课题都是当下艺术与文化建设的不易之题。邬建安联袂皮影工艺大师汪天稳,与传承人团队深入合作,将当代艺术的观念、形式和方法介入‘生产性保护’ ,在促进传承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白蛇传》古本与今相的同台展示,既营构出古今艺术对话互映的迷幻空间,也在机制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索了一条实践路径。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言,无论是老皮影与“新”皮影的交汇并置、经典文本与当代解读的视觉融合,还是艺术家与传承人的交往协作,都蕴含着“传承与创新并重,以创新推动传承”的文化理念,当代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以皮影艺术为切入点,从当代艺术实践的角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方法和参照。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