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京城“草虫总动员”
2015-09-08 08:55:41 黄茜
200余件草虫精品集聚北京画院展情趣
9月6日,齐白石最大规模草虫展“可惜无声———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之二”于北京画院隆重启幕,200余件齐白石草虫精品集聚一堂,蜻蜓蚱蜢、蝉子灶马无声徐飞,为初秋京城带来几多生趣。
十年一展 全面梳理
作为世界上收藏齐白石画作最多的美术机构,2005年北京画院美术馆建馆之初,便以“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作为开馆首展。十年一瞬,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这两天我们站在展厅里,感觉空间还不太旧,还是一个和草虫一样有新鲜感的地方。如果说这个展览和十年前的‘草间偷活’有什么区别,就是这十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功课。”
十年时间里,北京画院美术馆陆续以齐白石的人物、山水、梅兰竹菊、水族、花卉、书法、蔬果、篆刻、手札为主题进行陈列展出,对齐白石的诗、书、画、印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这些展览和研究成果均在一层展厅以代表作的形式加以回顾。
本次展览再次焦聚齐白石最引人入胜的工虫花鸟,是迄今为止齐白石草虫精品最大规模的集结。吴洪亮介绍,齐白石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早年居于湖南湘潭,“五出五归”游历之后定居北京。为了将观众带入白石老人创作的情境,展览特意复原了齐白石在杏子坞的湖南老家以及青砖朱门的北京小院,投影里还有一只薄翼蜻蜓徐徐飞来,营造出“秋风吹得晚凉生,扁豆篱边蟋蟀鸣”的画意诗境。
“这次展览不仅展出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草虫,也包括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朵云轩、荣宝斋、广州艺博院、龙美术馆多家机构珍藏的齐白石草虫佳构,可谓齐白石的‘草虫总动员’。”吴洪亮告诉南都记者。
工细草虫 混搭写意
白石老人画得一手精绝的工笔草虫,他笔下的蝇虫飞蛾,笔触细微到观者需拿放大镜观看。此次作为主题亮相的《可惜无声》是齐白石1942年创作的一组十三开册页,以荷花、稻穗、牵牛、水仙等四季植物搭配蜻蜓、蜜蜂、蝴蝶、蝉子等纤小草虫,动静相生,对望成趣,现为龙美术馆刘益谦夫妇的珍藏。
“我们通过整合各个馆的藏品,可以把齐白石草虫演变的大致脉络梳理出来。”北京画院学术研究部主任吕晓告诉南都记者。
“最开始齐白石画的很工细,但太工就会太匠气,他更倾向于画八大、金农那样的写意画。到了北京之后,他的写意画卖不出去,工虫却受到追捧。所以他在画里题说,他不愿意画这种工细的草虫。”
“他最后体会出来,如果画得太工细就像画标本,要先写实,再写意,写意之后再写实,从工到写,再从写到工,才能形神兼备。”吕晓说。“这是将中国画里工细和写意的两极混搭在一起的绝妙方式。”
未雨绸缪 预先留白
“他对昆虫的观察非常入微,连蝗虫腿上的小刺儿都有精到的表现,感觉刺儿是从腿上长出来的,非常尖利。”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研究,对每一幅画稿吕晓都有透辟的体会。齐白石的草虫册页多有留白,让细小的蚊虫成为画面主角,与细腻但刻板的宋人册页相比多出许多情致。“就像我们现在用照相机微距拍摄,再把背景虚化,拍出的效果引人入胜。”
“中国画里很少用透视,齐白石画的灶马却是一个正透视,不管从解剖结构还是空间透视都是完全准确的。外国人无法办到,因为他们的画笔没有毛笔这么细。虫须看起来很敏锐,很锋利,好像一碰就会动,可它又是很慢地画过去的,嘴部的开合也画得非常生动,几条腿交搭的前后关系也非常漂亮。”吕晓介绍说。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些只有工虫、没有花卉的画稿。原来,白石老人虽然精力充沛,但到了晚年眼力不济,于是他在目力尚可的时候预先画了一批工虫,留待日后再添加花卉,此乃未雨绸缪之举。北京画院收藏的这类未完成画稿有200多件。同时,由于齐白石很多画稿的成稿时间和题跋时间并不一致,有些早期画稿到晚年才写题跋,吕晓表示,不能仅根据题跋时间划定齐白石作品的创作时期。
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