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艺潮”来袭 各地艺校彰显个性

2015-09-09 09:06:38 赵僖

新艺潮策划人黄白露

  艺术家的成长除了有赖于自身的领悟力、对生活反刍消化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外,亦深受所处生活环境与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而不同艺术院校的专业训练更是其最重要的生长养分之一。日前于澳门举办的首届“新艺潮--国际艺术学院新进博览”(下称“新艺潮”),共邀请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英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45所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展出近200帧2010年或以后所创作作品,使学界、藏家、媒体和爱艺者可一次性掌握艺坛的最新动态以及领略不同艺术院校的迷人风采。

  为了挖掘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新艺潮”特设“新艺潮国际艺术家奖”(下称“艺术家奖”),自公开征集以来,共有328位报名者参赛,作品形式多样,不但有绘画、雕塑、装置、摄影,还有录像数码作品及多媒体、跨媒体创作;所涉及的媒介亦分外广泛,包括布面油彩、布面丙烯、树叶、混凝土、铁丝、铜线、石膏、塑料等,充分体现了年轻艺术家不受传统束缚、勇于变幻的探索精神。

  教育路向全剖析

  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客席教授邓海超,以“新艺潮”的顾问及“艺术家奖”评审的身份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说,近年来艺术界新秀不断涌现,为艺术创作带来新活力。然而,每个国家或地区均会根据当地文化背景、社会需求和艺术方针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个性化的艺术人才。以香港为例,香港大学艺术系一向重视美术史的教授与研究;而香港中文大学则更注重艺术创作技巧的训练;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会在各类艺术媒体的专业教学面向培养学生;香港理工大学注重设计和实用功能性的艺术教育;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专注多媒体和跨媒体的课程,以培养创意媒体人为己任。

  各艺术院校的不同教育路向,为艺坛和创意文化产业注入新血,令艺术发展呈现更多元化的面目。邓海超认为:“这种现象也有见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大专院校以及艺术学院,内地训练非常严谨,从其毕业生的作品中可发现,他们对传统西画与水墨技巧的掌握得格外纯熟。澳门理工学院涵盖多方面的艺术教育、设施近乎完美,但由于是理工院校,所以与正统的艺术教育存在差别。从今次博览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何各地区及院校的学生能够发展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背着画作上飞机

  今年27岁的台湾男生张峻硕,五年前毕业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在浏览比赛信息网站“奖金猎人”时得知“艺术家奖”的存在。据张峻硕介绍,“奖金猎人”整合了各类与艺术相关的比赛讯息,如绘画、设计、文学、音乐等,是自由艺术家们了解最新比赛动态的网络平台。获选参与博览会后,张峻硕为节省开支,选择独自将五幅长一米六二,宽一米一二的作品背上飞机运至澳门,导致肩背均拉伤。一路颠簸不说,内心亦忐忑纠结。因为虽已为作品喷涂保护层,但依旧担心炭精绘制的作品会受磕碰。

  当记者问及为何愿意劳心劳力参加一项全新赛事时,张峻硕回答道:“第一是希望增加与画廊接触的机会,有管道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销售出去。当然也为了和其他艺术家交流,想要受到视觉及思想上的刺激,看到好的作品。”张峻硕坦率表示,在全场作品中,他最喜欢《梵谷在星空里的战场》,该作品的作者是同样来自宝岛台湾的林俊彬。张峻硕说:“林俊彬的画让我特别感动,即便比赛及销售成绩可能未尽如人意,但能在现场见到那么有生命力的作品,我已经觉得不虚此行。老实说,拼贴古典画或名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林俊彬把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模型结构全部打散再重组,尺寸很小但力量很大。”

  张峻硕所给出的答案与“新艺潮”策划人黄白露努力方向不谋而合。曾就职于香港艺术发展局,现在商界推广艺术的黄白露指出,艺术家需要更多的曝光机会,来展示他们一生所持的资本。只有曝光了,人们才知道艺术家的作品及存在,各种机会才会随之而来。邓海超亦认同黄白露观点,他表示:“国际上的双年展、三年展数量不少,但很多都是以专题策展方向或以商业考虑举办展览。而‘新艺潮’的最终目的是发掘具有潜质的新进艺术家,促进他们沟通。所以大会要求艺术家一定要在场,让学界、收藏家、美术馆人员、媒体和观众有机会去了解他们。”

  外表文质彬彬、说话轻声细语的张峻硕,作品在混乱中烘托出细腻的情感,彷佛偷看过观者心底的呢喃。他用潦草的文字在画布上反复书写“我爱你”、“我想你”或“我们一起活下去吧”,却质疑文字究竟可否确切地表达情感的强度。不论文字是什么,画面上最后只剩下一个表情,他解释:“毕竟我们已身为人,因此所有的烦恼是人,所有的痛苦是人,所以我最后都用人的形象去表达感受。”

  源自多视角的触动

  对张峻硕而言,“新艺潮”前抽象,后写实,左装置,右摄影的多元展览形式是熟悉而亲切的。他说,高雄师范大学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老师常鼓励学生要创新尝试不一样的媒材,所以有很多别开生面的创作产生,这种展览场合很是常见。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已在绘画世界前行20余年的北京自由艺术家董星光则表示,是次展览为他带来颇大触动。他说:“在博览中,我发现特别多看世界的视角,有人在乎生存问题,有人关心社会矛盾。说实话,内地艺术家基本功更扎实,但港、澳、台的教育着重激发天性,一味强调技术,感情的层面恐难突破。绘画语言始终基于个人体验,我看到了更多人用艺术去发出内心的声音。”

  董星光的绘画《百年孤独》是表现主义油画语言与现实主义文学叙事的结合体。他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相互共融的,如果只是吸收绘画的营养,不利于艺术家的全面成长。因为爱好文学,董星光借用文学性的叙事方法,引入到绘画当中。董星光这样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把所有的孤独都呈现在一本小说里。我是把一种情绪全部刻画在一个画面里。我的《百年孤独》用不同的花来代表爱的表现形式。”而其作品《古镇春雷》则希望通过笔意、线、气韵等中国绘画精髓来与西方绘画的结构与塑造相撞击,用西方的力度去展示东方绘画的诗人情怀。

  马路即是当代山水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卢君赐,199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虽已多次入选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但一听说有个博览会能为每位参展艺术家提供一个独立展位,还是很快动了心。卢君赐说自己之所以会对“新艺潮”产生兴趣,是因为:“以前参加画廊的个展或会展的展览,都要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互相替换。这边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由自己来布置,持续展出几天。再加上平日里积攒了不少想法,仅差临门一脚,比赛会给我带来动手创作的契机和动力,今次展出的作品中就有三张是为比赛而创。”

  尽管卢君赐依旧以水墨与纸本为创作媒介,但其画作有别于传统的山水和花鸟虫鱼水墨创作,在题材和画面处理上独辟蹊径。首先是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马路置换山川河流,记录属于自己的心灵丘壑。其次是用纯粹的黑取代留白,以“留黑”的方式为画面铺陈想象空间。港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市区的多层建筑里,目之所及不是对面的楼宇,就是楼下的马路。古人外出,走过路过见到山水,再用记忆和感觉去创作。对于都市人而言,最贴切的风景画就是大厦和马路这一类的都市景观。

  卢君赐回忆说:“小学一二年班的某个新年,我曾从家里一直走到父亲所在的工厂。冬季的街道空旷而宁静,前后‘N’条街一个人、一辆车都没有。那半小时的徒步舒服且深刻。现在香港已经很难找到一条没车的马路,所以我想用绘画还原那种令人享受的宁静。已有几位友人都说,各地画家营造出了自己文化氛围,我想在我的作品中就是港人最熟悉却又常常忽略的马路和井盖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