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笔墨可以如此美丽
2015-09-11 13:40:33 徐勇民
对传统艺术的再审视,是每一位作者实践创作中所必须要做出的选择。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或谨慎或大胆地进行着图式表现陌生化的思考与技法表现陌生化的尝试。在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实践中,宣纸承载力在情感观念表达时已经遭遇到可能的“制约”和可能“弱化”的困境。每个人都在用自己情感的注入方式进行着宣纸承载力的测试。这种测试是物理的,同时也是精神的;其过程是寂寞的,同时也是快乐的。视觉艺术样式正是以个体不懈地再创造形成新的集体视觉经验作为其铺垫而延续和发展的。
在我们接触到的文化遗迹中,所幸能够通过摹写去接近图像原作。我们可以手持沿用了数千年书写与涂抹的工具,蘸上不易褪色的墨色与矿物质颜色,在一切可以承载它的物质媒介层上留下让我们看起来十分美丽的痕迹。“笔墨”在其变化历程中,逐渐成为了中国文人精神世界得以表征的物化形态和技术手段。“笔墨”——物化的工具材料已演变成为让我们今天可以特指中国画形式与精神的专有表述。通常,笔墨表现的优劣,完全可以判断出作者把握中国视觉文化价值体系的真切和敏感与否。它已在历史流变的时空内得到了认同与尊重。从艺术生态的视点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昭示出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了自然生态、生息环境的影响与作用之外,甚至也还与这个民族自身显现的肤色、眼神有着惊人的和谐。如此,才可以在今天仍然能看到特征最为彰显、生命力最为强劲的艺术表现形式,始终在影响并感动着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人们。
观赏经典式的文人笔墨好比品茗,香韵隽永。时代的发展,多样的艺术形式不间断地给人们提供了多维的娱悦与鉴赏空间,这是不可回避的社会文化需求。人们以品茶去追逐更为极致精细心灵感受的同时,也需要含有矿物质的泉水去滋补身体所需大量的养份与能量。
其实,中国人一直是在传统文化环境的浸淫中听任多元文化冲击对心灵的洗礼。同时,将这种净化视为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的积累,最终形成自然达观的文化述说方式。想想看,生活中但凡我们能用约定的成语表意时,是决不会将事端与评价直意道出。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这一点,实际上只是不断发酵着的传统文化影响我们生活与思维方式呈现出的冰山一角。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反映出我们培育与健全民族审美意识和对历史文化的基本态度。
今天,全球艺术炫幻般的发展现状,已经将中国画家们的视界打开。于是,放眼看去——中国画原本竟还有如此多的未曾发现的美丽!我们从先哲们的智慧和豪傲且儒雅的丰富性格中,支撑起了未曾有过的自信。慢慢地,在中国画的画面中,陌生的图式出现了,工具与材料的功能也由此拓展了。
历史前行的巨大驱动,使一切变化都不可能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中国画承载力的测试还在进行,它隐含着的无尽美丽也还在不断地被人们所发现、所欣赏。
千百年来,儒道释精神以包容的大度将所有舶来物碎片以中国人浓稠的感情胶着后,形成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文化概念。随着历史的演进,已延伸到了中国人思维的最深处和幻想的最边缘。
中国画——这是今天世界上少有的以地缘政治与本土文化价值来称谓的绘画形式。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几乎从未间断过关于它的种种论争。它更多的是一种以民族荣誉作为自身象征,维护并拓展着其特殊地位的图式载体。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表现形式,总让我们产生出一种精神家园的认同感,好比黑格尔认为欧洲人可以在古希腊哲人那里领受到一种“家园感”一样。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种文化或一种艺术形式的继承与传播,应是以不断自觉扩大自身精神与物质容量的可能性,来获得与异质文化具有对等交流地位的话语权。这一点,不容置疑。
(责任编辑:张红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