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漆艺的逆生长时代”漆今天研讨会顺利举办

2015-09-14 09:14:05 未知

  从“漆·今天”展览于福建省美术馆正式开幕至今,正好历经一个月,在展览过程中,展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研究学者。从中我们看到世界对漆今天的注目,同时也为了让我们去探讨这个拥有8000年历史的贵族于当下应该要展现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的问题。研讨会以“漆艺新生代”为切入点,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接受过高等美术院校漆艺专业系统训练、并在漆艺术创作中有实验探索和独立思考精神的青年艺术家。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

福建省美术馆馆长

  唐明修馆长是这么说的:是因为漆的机缘让我们走到一起,而今又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大家回到漆的故乡福州。我们的关系是家族和血统的关系,世上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像漆这样拥有8000多年的历史,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从在座的各位年轻艺术家身上我看到的是漆的未来。

  我们将此次展览定位于80后的新的一代年轻艺术家,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在尊重老一辈前辈和先生们对漆艺术的发展的同时,让他们知道我们必须要用新的价值观念去面对漆的文化。我们很荣幸请到了80后著名的批判家和策展人卢缓老师。她拥有立足于当代的国际视野,并且参与今天对漆文化的推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卢缓

  现任上海美术馆策展人、研究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艺术展览策划和评论工作,研究方向为20世纪美术展览史、现当代艺术展览。

  漆艺的逆生长时代

  卢 缓

  漆器,国之大器;漆艺,历七八千年之久远也。

  从漆到器,从技到艺,大漆艺术经历了深厚沉积的文化滋养,也经历了精湛绝伦的技艺修磨,使其成为美轮美奂的中国乃至东方古典艺术样式的代名词。造物者的智慧,赏鉴者的隐喻,美用者的沁润,成就了漆器作为千百年来中国贵族所享有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漆艺也成为了探究古典美学至高境界的灵韵载体。

  

  伴随着古典审美方式的衰落,漆艺逐渐由大器转向工艺,由贵族独有转向公共品赏。上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现代性意识的蓬勃,几代艺术家的努力,漆艺又逐步摆脱了美用合一的工艺造器使命,而趋向更加纯粹的美用分离的艺术创造之路。这正如同大漆技艺本身,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强调过程的印迹;这是一番触觉的创造,强调媒介的唯一;这是一次炼心的旅程,强调本质的思想。

  是此,今天的大漆艺术被全球化文化的洪流推至艺术转型的前台,使其被置于纵向的本体传承、横向的观念碰撞的交错节点上。主动地重塑当代语境中东方审美的表现张力,已经成为大漆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认知。

  更为本质的是,大漆艺术作为千百年来东方文明的代表性样式,以其温润包容的特质区别于数字机器时代的冰冷速变,尤其是东方媒介所具有的不可复制性与不可替代性,恰恰成为大漆艺术在今天可以生长的生命源点。

  面对视觉图像日益翻新的文化大背景,今天的漆文化拥有了一批出生于80、90年代的青年艺术家,他们运用全新的知识结构和信息体验,将漆的本体语言纳入跨媒介方式之中,使得看似个体的差异却得以孕育出群体的价值。这是一代年轻的膜拜者与创造者,秉承尊重与信念,运用想象与才华,将开启大漆艺术的逆生长时代。

  正如唐馆长所期望的,这次研讨会与其他由专家主讲的研讨会不同,在场诸位艺术家以及研究学者共座一堂互相交流、辩驳,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来谈到漆的未来,使研究会与开始没多久就进入白热化阶段。

  研究会就以下几个主题展开讨论

1、80后漆艺新生代对漆艺的理解与思考。

2、新生代艺术家对当下文化环境的思考。

3、大漆可能性的拓展与探究。

4、在当代漆艺术中如何体现东方审美的精神。

5、坚持使用天然大漆作为漆艺创作手段的必要性。

| 讨 论 进 行 时 |

  编者简单整理部分发言者提纲,可与诸位共同探讨

  

赵尔东

从追求技法到回归自我

  回忆起大一刚刚接触漆艺学习的时候,脑海里装满了无数对漆创作的想法。但或许正因太过繁杂,渐渐发现局限于技法去表达艺术语言的困境。等到对漆艺技法越来越成熟以后,对漆认识的变化,其实是对我自我认识的变化。如今追求那种放松的创作态度,回归自我,去掉一种束缚的东西,让技法、技艺全都为我所用,真正做到回归自己。

  

段一凡

新的时代,新的思路和价值观

  时代在更迭,漆与今天的碰撞时新时代的必然。在老师告诉我们要尊重前辈,是要尊重他们的创作态度与艺术作品,而今立足于新时代下的我们,需要有符合当下时代的新思路、新价值观。让漆艺术符合今天的题材。“我因为漆而产生改变,我手中的漆又因为我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漆与我的关系。”

  

姚凯

漆的东方审美属性

  漆本身如果脱离了历史性,就其材料来讲就是一个粘合剂。再加上漆本身是一种东方材质,是表达着含蓄和内敛的东西,与东方意象化的东西可以结合的比较融洽。现如今要想在漆的技法上做创新有难度,我们可以考虑在漆的创作过程中,在程序上打破传统。

  

王金凯

漆的竞争机制

  艺术需要表达自我,需要发声,现如今的学界缺乏敢于站出来发声,表达自己态度的人。而没有讨论和批判就难以进步,我们需要建立批评几只和竞争机制来带动漆艺研究的发展。

  

张炜

大漆是自然的皮肤和肌理

  漆是器物的皮肤,在如今可以在任何自然物的表面上附着上漆,漆就成为了事物与我们的触感的中间层。漆除开他的触觉属性,还因为其反腐的特性,给附着物带来了更加长的历史生命,这种历史的厚重感正是漆赋予当下自然物,或者说是赋予我们的一个特性。在现如今的科学发展下,我们将关注度越来越集中于视觉,而漆的介入,让我们的目光转向与身俱来的触觉后,这种“过手”的历史感便更加凸显出来。

  

罗然

漆的不可替代性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使用漆这种复杂材料,来达成可以用简单油画或其他材料就能完成的艺术品。”当时的我无法回答。而今,我会告诉他,“漆是不可替代的。”不仅是艺术家利用艺术材料的主观性上来说是不可替代,更是因为漆的材料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在创作中的漆是不完全受控的,我们无法制作出与想法完全一致的漆艺作品,这也是漆的魅力。

  

陈宇轩

无法发声,是因为我们的内功不足

  回应此前王金凯的发言,我们不发声不是因为我们不敢发声,而是因为我们的内功不足。漆艺术的研究断层,让我们对漆的研究止于技法,而相对应的理论研究却完全跟不上,也就是内同不足。我们不仅要从外部扩展漆艺术的影响力,同时应该注重我们本身的学术积累和调研,用专业性来填补研究上的空缺。

  

谢儒杰

艺术碰撞中会产生发展

  给艺术分配专业领域,能够给艺术专业性一个很好的提升平台,但同时,自我的经验捆绑会让艺术门类本身产生局限性。“共融”是必要的,让艺术在碰撞中产生发展。不管艺术使用哪种材料,就材料本身并不贵重,贵重的应该是手持材料的艺术家。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福建省美术馆参与“文化部201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的展项,是当下漆艺新生代创作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示。近年来,福建省美术馆将漆艺术相关展事作为一个重要的展览方向,相继举办了“海峡漆艺大展”等大型的展事活动,对漆艺术的创作现状展开梳理,并为漆艺术的交流创造了对话平台,吸引了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同行的目光与关注,使得漆艺术的交流走向国际,也使漆艺术成为福建重要的文化名片,在本土获得更多的关注。

 

(责任编辑:刘玲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