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石渠宝笈》之秋意

2015-09-17 08:49:27 李梦

图:钱选《秋江待渡图》 (网络图片)

  如今,一场名为“石渠宝笈”的特展正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诸多国宝级书画如顾恺之的《列女图》、展子虔的《游春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悉数亮相,引来众人围观。《石渠宝笈》于清乾隆年间编订而成,将清廷所藏书画真品分门别类编订,收录藏品数万件,是后世研究中国书画发展源流的重要参考,也是中国书画着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展览在武英殿和延禧宫两地举行。武英殿中展品相对名气较高,包括十年未曾在中国内地展出的《清明上河图》。不过,吸引我注意的除了上述名家名作之外,还有两幅知名度略逊却同样精巧的画作,一是钱选的《秋江待渡图》,二是高克恭的《秋山暮霭图》。两幅都是写秋色,前者摹山,后者状水,各有各味道。

  《秋江待渡图》是元代画家钱选的纸本设色作品,长约一米,分左中右三段。起首一带远山,高低起落,山下有草木茂盛,有茅舍二三。中段是一大片开阔水域,水上有一叶舟,舟上三两人撑篙,一副安宁平和的模样。右端是岸,岸上有高树若干,其中一棵树叶呈深红色,见出秋意。树下立一人,想是正等那江上小舟来载。卷末附一绝句,有两句是“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其中这一“寒”一“待”两字,读来有萧索空寂之感,与画幅两相唱和,更显出秋意。

  钱选是浙江吴兴人,与赵孟俯交好,为“吴兴八俊”之一。他擅长花鸟和山水,笔法细腻,其画中物件,如蜻蜓和蝴蝶的翅膀(见《荷塘早秋图》),或松鼠毛茸茸的尾巴(见《桃枝松鼠图》)等,每每极逼真,予人如在目前之感。钱选颇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恐怕要属那幅《浮玉山居图》。该画与赵孟俯的《鹊华秋色图》一样,乍看上去不论笔法抑或布局都有些怪,却承载了元初画家力图效法故人、复兴“古风”的艺术理想。而《秋江待渡图》相比而言,显得更中规中矩一些,布局和笔法都延续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山水的风格,唯有描摹秋树时的皴法,与《浮玉山居图》中的草木笔法颇有几分近似。

  如果说钱选的这幅秋景是依靠秋水和秋树渲染秋意,那么高克恭的《秋山暮霭图》则试图透过层山与山间雾霭状景并抒情。高克恭与钱选同为元代知名画家,唯钱选避世,偏居南方,高克恭在朝中任职,长居燕京。高克恭官至刑部尚书,与赵孟俯一样,既做得好官,又写得好画。赵孟俯曾在高克恭的《墨竹坡石图》中题诗“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可见惺惺相惜之意。这位被誉为“国朝名笔第一”的画家擅画竹,亦擅山水,从李成和范宽等人的北派山水中汲取了不少灵感,故其作品较之钱选画作,少了精雕细琢的奇巧,更显得沉厚苍茫。

  今次在故宫武英殿中展出的这幅《秋山暮霭图》,颇能体现高克恭的画风。与《秋江待渡图》相似,该画采俯视构图,不过景物与观者距离更近,更显得山势逼人。画幅并没有明显的分段布局,前景的树与后景的山由雾霭隔开。因这一构图产生的纵深感乃至神秘之意,在画家的《云横秀岭图》中亦可窥见一斑。可以说,云霭是高克恭画作中极重要的意象。它一来有分隔画幅、提升视觉纵深感之效,二来也可渲染画意,令到整幅作品更朦胧,更显姿态万千之感。

  如今,白露已过,北方已能觉出寒意。秋天赏画中秋景,与眼前渐黄的草树和渐凉的河湖相对照,愈发觉得传神。两幅元人画作,一北一南,一山一水,景状各异,笔法也不同,却都将那长天阔水的秋景写出淋漓逼真之感。我不禁想到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用“清”、“静”和“悲凉”来形容北国的秋天。可南国的秋又何尝不予人悲静寥落之感呢?且看《秋江待渡图》,便能觉出一二。树草和山水都是浩漫空寂的样子,只不过较之北方,南方的秋天少了几分凛冽、多了一些滋润平和的意味吧。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