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观察】新力量能否让艺术广东“变奏”?
2015-09-18 07:38:18 欧宝静
第六届艺术广东开幕现场
导言:2015年9月17日,第六届艺术广东在广州琶洲拉开序幕。本届艺术广东主题为“变奏”,意为:先重原旋律,在原旋律基础上辅以修饰,乐曲将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诚然,国内外画廊与机构参展依然是本届艺术广东的主旋律,“变奏”的希望更多寄托在9个主题展和1个特别艺术项目等多角度尝试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艺术深圳与艺术广东几乎同期启幕,成为广东艺术圈一大盛事。然而,今年艺术深圳却一改“经典艺术+当代艺术+艺术衍生品”的办展模式,在战略调整及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主打中国当代艺术方向。据业内人士称,展览现场更精致化,这是好的开始。而本届艺术广东,则在多元化之路继续不断探索,在主题展中强化理念,多角度、多层次地为观者带来艺术体验。
可见,广东区域的艺术博览会在经济大环境及同质艺博会众多的现状下,正在不断调整策略、精准各自定位与方向。那么,在日趋成熟的多元化之路下,艺术广东如何实现自身的“变奏”?
第六届艺术广东展场的装置艺术
初旋律:国际化与本土化
2010年的广州,迎来不仅仅产亚运,还有首届艺术广东。在此不得不提一个大背景: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艺术品市场亦受沉重考验。迈入2010年,亚洲区域内多个春季拍卖会成交额屡创新高,尤其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单件拍卖品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回暖”的“东风”催生了首届艺术广东。艺术广东项目总监陆茵欣坦言,自2010年创办以来,艺术广东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多元化”的概念是在首届时就已提出,在参展形式上却侧重以画廊与艺廊为主调。70余家的参展机构里,海外参展商占据了50%的比例;而与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达成的合作,令首届艺术广东的“本土化”概念更多地停留在古玩门类上。
与首届相比,从参展机构的比例上看,“国际化”概念在第二届上得到了强化。而“本土化”则在对青年艺术的关注上有了新尝试。首届艺术广东自设展位展出青年艺术家主题展“观之自在”,而2011年的艺术广东开始引入大型青年艺术项目——青年艺术100,这让原本被“国际化”抢尽风头的艺术广东,在国内艺术领域发出声音。
关注青年艺术既是当下热点,亦是艺术广东里不可或缺的部分。随后,从“青年艺术100”到2012年的“广州美院毕业生优秀作品提名展”,再到2013年与“新星星艺术节”联手,艺术节终审活动及颁奖典礼齐聚了何多苓、汪建伟、叶永青、张晓刚、展望等一众中国当代艺术大咖,成了第四届艺术广东一首耀眼的风景线。
也同样是在2013年的艺术广东中,主办方开始策划或引进包括传统水墨字画和当代新锐画作、雕塑、装置艺术等多个主题展。至此,艺术广东走出了单一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概念,真正迈入多元化的实验。而去年的艺术广东,最大的亮点当属艺术广东与淘宝拍卖会正式启动O2O特别合作,这意味着一种在专业艺术展展览平台上,结合互联网平台的艺术品电商交易模式的诞生。当在这样日渐长出了自身“脾性”的基调上,艺术广东方可尝试“变奏”。然而,变奏的方向在哪里?
展会现场,德国贝尔艺术中心
展会现场,听尘艺术空间
新面孔:带来新鲜的尝试
在本届艺术广东中,一家参与了多届艺术广东、主要代理一位广东名家的画廊,此次带来了这位广东名家由原作衍生的版画作品及日常礼品。他说,“今年大环境不太好,所以并没有携原作参展,而是在展示作品上作了调整,希望这些价格只有原作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的好玩的艺术衍生品,能给大家带来新鲜的感觉。”
在此次艺博会现场,看到的熟悉面孔还有广州本土的老牌画廊艺海堂,香港艺术机构万玉山房、以及北京的玉兰堂等等。当然,新面孔也并不少,经营陈金章等广东名家及其名下弟子作品的今天画廊,成立于纽约、年初开始在广州运营的听尘艺术空间,升十光美术馆,以及德国的贝尔艺术中心等。相对于熟面孔多届参展后的淡定从容,这些首次参与艺术广东的新面孔显示出更多的欣喜与期待。
来自德国的贝尔艺术中心首度参与中国的艺术博览会,就选择了本届艺术广东,问及缘由,称“巧合”。至于真正原因是否看准了广东藏家的购买力,不得而知。而贝尔艺术中心此次带来了10位艺术家的60件作品。在众多的国外画家作品中,唯一的中国画家——中国油画艺术研究院画家白蒂的作品也在展示行列里。贝尔艺术中心主席马跃说,“这是我首次来广州,虽然我们在德国也曾与一些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有过合作,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交流。借此次展示机会,希望能促成两地艺术互动,至于展示的作品是否期待出售,则是随缘。”
同样是新面孔的听尘艺术空间,创始人为新一代“海归”李听尘。今年年初她把在美国创立的品牌延伸到广州,希望“引入国外新锐艺术家,同时通过在纽约的另一空间将本土新锐艺术家推广出去,达到一种良性交流”。
然而,在经营一段时间后,她却面临了“与本土藏家的对接与沟通比较困难”的困境。她说,“广州的人文特性是相对务实,长期以来也更偏重于对于传统字画和工艺精品的文化价值有更深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要在当代艺术和传统藏家之间建立起来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遇到了很多藏家对我们所代理的艺术家和作品感觉很有距离感,因为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去理解这些作品和判断它们的市场状况,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更有耐心和准备地和藏家做充分的沟通。当然,70、80后的藏家对我们的理念有比较深的认可度。”
“作为一个立足于广州、致力于搭建和纽约等其他国际艺术都市桥梁的一个年轻空间,我们希望能通过艺术广东更好地向华南地区的同行和艺术爱好者展示我们精选的艺术家和作品,以及分享交流关于中外艺术行业的经验想法等。”李听尘说,“此次带来美国艺术家Banat 和Fumiko的作品,包括Banat的‘微妙的嘲讽’雕塑系列、‘婴儿头像本能’系列、自画像素描系列以及Fumiko的油画和铜版画。fumiko的铜版画,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铜版画,在技术手段、材料上有比较大的创新,给这次的艺术广东带来新的元素。”
2015艺术广东主题摄影展:殊途
新势力:以实验之名的多元化
从参展机构及设置的形式而言,本届艺术广东的多元化毋庸置疑。正如李听尘所言,“感觉主办方在多元化的呈现上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实践,今年除了有艺术·家的生活美学体验以外,还融入了kindle阅读、icard互动等体验,现场的活动更加丰富。另外,今年由广美实验艺术系带来的一系列行为、装置等作品也使广大观众在艺博会上有了更新鲜的体验。”
由郑梓煜策展,杨延康、张新民、 安哥、肖全、颜长江、曾翰、杨长虹七位摄影师参展的“2015艺术广东主题展:殊途”,呈现出一个多样性的历史切片。这是摄影展首次在艺术广东进入观众视野。“回顾过去30年的中国摄影实践,广东是其中值得重书一笔的特殊存在。这里的‘广东’并非局限于广东籍的摄影师,而是广东作为一个历史的重大转折期摄影实践的发生地,因天时地利人和所造就的开拓性……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纪实’、‘观念’这类并不严谨的概念日益固化为某种摄影成见之时,从广东出发的很多摄影师表现出兼收并蓄的眼界与能力,在各自的方向上对摄影这一媒介在不同语境中的可能性做了极为精彩的探索。” 策展人郑梓煜说,“本次展览所选择的七位摄影师,跨越了代际,也难以统合归类,但恰恰符合过去30年间广东摄影实践的多样性。展览的主题词‘殊途’,意味着路径的不同方向的差异,但正是这样的差异,发掘了影像在象征、叙事、记忆、批评、解构上的多重可能性。”
今年广州美术学院诞生首届实验艺术系毕业生,同时在全国正热议实验艺术的大环境下,因而令实验艺术在今年的毕业旺季一直红火到9月的艺术广东。本届艺术广东现场,有两个单元的主题展与实验艺术相关,包括由陈文华策展,冯峰、五号风景(艺术小组)、杨义飞、仰民、喻旭东等人参展的特别艺术项目——“煽动之词”一个广东当代艺术现场。此艺术项目作品除了在Q04、Q05展位展出外,装置作品更贯穿了展会全场。而另一个则是“为了寻找改变的可能性——广美实验艺术主题展”,参展人员包括今年大三、大四的在校生,以及刚毕业风头正盛的何利校、陈婞璇等人。与“煽动之词”一致的是,作品不单在G03、H03展位展出,同时贯穿展会全场。作品带给观众的视频体验,正如广美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所言:“实验,恰恰是为了寻找改变的可能性。”
展会现场
结语:从艺术深圳到艺术广东,先后开幕,林林种种的图片在这几天即以“多元聚焦”的基调刷屏朋友圈——每个人镜头下都有各自精彩。同时,集体热闹的背后也不禁令人疑惑甚至迷失:什么都看了,你看了什么?这似乎是每个艺博会在形式结构及艺术形态丰富的背后,都绕不开的思考。
对于本届艺术广东,无论是首度引进摄影展,还是首次引入实验艺术;无论是首次参展机构带来的新印象,还是部分历届参展商的“旧瓶装新酒”;从最初的“观之自在”、“青年艺术100”、“新星星艺术节”,到本届青年艺术的多方位引入……在经济随股市而波动的“外环境”与艺术品市场本身处于“挤泡沫”时期的“内环境”之下,这些由主办方精心打造及引进的新力量,能否让艺术广东在第六届跨入“变奏”?这让我们有了期待明年艺术广东的理由。
(责任编辑:欧宝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