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塑——陶土中的精灵
2015-09-18 16:11:49 未知
潘汾淋《有缘》
一段老木,一丛新花,老木坚劲,丛花芳华。木头上有几只蚂蚁搬着树叶,虽步履艰难,却乐此不疲。如果不细看,也许很多人会以为这是真木头,实际上却是陶土与火的美妙结合,能做得如此逼真、不断不裂,令人叹为观止。
冼有成《达摩祖师》
石湾陶塑如同岭南画派,偏安一隅,自足自乐,鲜为外人知晓。直至2013年8月,佛山陶艺作品在国家博物馆集中展示,北方观众才第一次全面领略石湾陶塑的魅力。时隔两年,自得堂收藏的二十余件石湾陶塑进京,再次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如此精美的釉彩如何形成?老树的肌理怎能刻画得如此细致?釉彩山峦怎能和陶人一次烧成?
何惠娟《育子成凤图》
这些疑问,正戳中了石湾陶塑的灵魂,陶艺家们都有自己的“独门秘诀”,在配方上各有诀窍,从不对外透露。虽说普通人无法了解到配方里的门道,但每件作品制作的步骤大致相同——卷筒、制作、修坯、干坯、上釉、烧窑,陶艺家一年能做十件作品已经算手快的了。碰上技术难点,为了解决花上半年时间也很是正常。
每每提到石湾陶塑,人们总会将其与景德镇瓷器进行比较。景德镇瓷器在烧成之后多少都会变色,而石湾陶塑因为烧成温度低,能够最大程度呈现本色,釉子肥且厚,其中以玫瑰紫与翠毛釉为最珍,故有人称石湾陶塑为“广钧”;景德镇官窑只能做官样瓷器,不能自我发挥,做不好的话还会受罚,石湾陶塑则为民窑,没有那么多限制,一把陶泥在陶艺家手中可以被塑成各种造型,渔樵耕读、诗酒琴棋、仙佛道丐、虫鱼鸟兽,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陈渭岩《昭君出塞》
从唐朝初创,到明清鼎盛,再到民国式微,改革开放时期再次兴起,石湾陶塑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缩影。始建于明朝,如今已有500年历史的南风古灶见证了石湾人烧陶为生的历史,他们把陶窑看的像自己家灶台那般重要,古灶口对着南方,每到夏天便凉风习习。清朝中叶粤剧盛行,石湾人经常请戏班来演出,一边听戏一边记录演员的装束,随之一种高浮雕的“瓦脊公仔”产生,用以装饰屋顶瓦脊的宽面外。众多人物或合唱一台大戏,或共同演绎一段神话传说,神情细腻,栩栩如生,一时间风靡海内外。故当时有诗云:“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见奇珍。艺精品美石湾瓦,名甲四方天下闻。”
“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内静则外动,外静则内动。”石湾陶塑是神韵的表达,看似平常普通的陶土,蕴藏着无尽的灵性,稍加塑造,便能使作品拥有独特造型与典型性格。加之石湾陶塑以名窑瓷器为制作蓝本,融各家之长,在模仿中亦有突破与创新,确可称为一种奇迹。
潘玉书《罗汉》 自得堂藏
(责任编辑:张书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