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最早的中国在偃师二里头

2015-09-23 08:53:10 未知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物

  近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已进入立项“冲刺”,呼之欲出,力争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明年上半年开工。二里头遗址为何备受各界关注?它的背后,隐藏着最早中国的秘密。

  中国发端于何时?最早的中国究竟在哪里?

  1959年夏,以71岁高龄之躯率队在河南寻找“夏墟”的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大约也是带着这个问题出发的。

  这是一个涉及古老大国文明本源的问题,然而在20世纪之前,人们甚至连有无夏商都搞不清。殷墟撬开了商王朝的青铜世界,也让人们相信司马迁言夏不虚。“夏墟”,也就是太史公笔下最早一个王朝夏朝的遗迹,一定就在不远处。

  严格说来,夏并不一定等于中国,也未必就是最早的中国,但从有史记载的最早王朝入手,无疑一定会更靠近答案。

  何谓中国?“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民国。而在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一词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其中,最接近“中国”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

  前面一旦加上“中”,这个国便是唯一的,排他的,不平庸的国。“中国”,不仅意味着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更意味着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一定不是最早小国林立时期的蝇头小国,而是地域已经超出自然地理单元限制,高度发达又具有强大文化辐射力的国家。它的形成,必然是与东亚大陆最早的王权国家或王朝的形成同步的。

  换言之,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就是最早的中国。

  然而,几千年来,随着历代王朝政治版图的扩大,“中国”一词内涵不断扩大,它的由来却逐渐不为人知,人们往往知中国而不知最早的中国在何处。中国诞生在哪里,又是如何崛起的,经历过怎样的辉煌,成了近代考古人脑中紧绷而又迷茫的弦。

  谁也没料到,徐旭生56年前开始的奔走和在河南的惊世发现,让一代代考古学人就此入题,至今不辍。

  他们在河南,就在洛阳偃师二里头,找到了最早的中国。

  叩开三千年前“中国”大门

  “多数考古大发现都出于偶然,比如郑州商城和秦始皇陵,但偃师二里头是个例外。”知名考古学家、二里头遗址第三代考古队长许宏如是说。

  许宏先生自1999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至今,近年陆续出版了《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等著作,蜚声学术界。在他看来,徐旭生国学功底深厚,出发之前案头工作已经卓有成效,有所发现几乎是必然。

  当时,身为中国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的徐旭生对成书较早、可信度较高的上古文献中关于夏王朝都城和主要活动地域的记载加以排比梳理,确定了最有可能找到夏文化遗存的是两个区域,“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带”。1959年,徐旭生带领考察人员勘查了登封、禹州、巩义、偃师等地,果真在偃师有了突破,二里头遗址呈现出的并不晚于早商的繁荣文化让徐旭生无比惊讶,慨叹其“在当时实为一大都会”。当年秋,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分别进驻二里头遗址发掘,其后发掘工作由后者独立承担。

  让考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自此历经数十年直至今日,二里头遗址如同一个体量巨大、深不可测的宝库,历经数十次发掘而屡有重大发现,绿松石龙形器、青铜礼器、玉器、象牙器、漆器等高规格文化遗物不断出土,远古最高端的王都文明逐渐呈现眼前。

  出偃师城区往南,沿着洛河上游方向往西不远,公路从二里头村中央穿过。村南,一座有些显旧的楼院便是考古界鼎鼎大名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从院内楼顶南望,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三个自然村形成一个三角,将一大片高地大致包围。来的时间不巧,发掘工地暂时回填,地面都是庄稼或荒草,丝毫看不出这里便是让几代考古人为之洒汗的“宝地”。但当高级技师王宏章打开陈列室,满目叫不上名字的精美陶礼器,让记者不得不惊叹3700年前这里的工匠手艺之精。

  最好的出土物还不在这里。只要到过博物馆的人就知道二里头三字沉沉的分量,大至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小至洛阳市博物馆、偃师市博物馆,在观照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史时,二里头遗址的有关描述和出土物一直、也必须被置于最耀眼处。

  “单说中国之最,我们的前辈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式大型宫殿建筑,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和兵器群,以及最早的铸铜作坊等。”许宏说,1999年以后,考古人又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城,最早的多进院落的大型宫殿建筑和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和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等。

  一系列之最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体量巨大的国家,也蕴藏着中国诞生的秘密。

  二里头是当时的“中央之邦”

  二里头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这个疑问从发掘开始,就萦绕在考古人心头。

  除去丰富的高规格器物遗存,二里头遗址的面积也出人意料地庞大,逾300万平方米。往前推溯,黄河中游地区的城址通常都在数万至数十万平方米,而且随着二里头遗址的出现,各地的城址相继废毁,退出中心舞台。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中原地区从邦国时代迈入王国时代的首座大型都邑。

  二里头只可能是一个强大王国的都邑。

  国的起源很早。史载禹时万国,周初三千,春秋八百,战国七雄,至秦汉一统为帝国,在许宏看来,国家的发展历经邦国、王国、帝国三个时代递级而上。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实体因兼并而从多到少乃至归一,而中心王朝的统治与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帝国的起点是秦汉,王国则是夏商周,而邦国的起点在哪里?当数距今4000年以上的龙山时代,那时城址林立,一座小城池可能就是一个国家。

  邦国的终点,已经明确无疑,就在二里头。二里头这座巨大都邑的横空出现,一改之前邦国林立的散碎局面,成为“中央之邦”,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许宏也将之称为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

  无论二里头人究竟是“姓夏”还是“姓商”,并不影响这座都城的繁华在国家文明时间轴上的开创性地位。颇有戏剧性的是,徐旭生先生是奔着“夏墟”去的,但他并不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而将其视为文献中商王朝的第一座都城“西亳”。此后20年间,徐旭生的观点也在学界占据着主导地位。

  “到了1977年,有一次开现场研讨会杀出了黑马,北大的邹衡先生说,二里头不是商朝亳都,而是夏都。学者们群起攻之,邹衡力战群雄,后来二里头遗址东侧不远发现了偃师商城,被视为西亳,邹衡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到了上世纪末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时候,大家又倾向认为二里头遗址处于夏王朝中后期,因为它的起始时间还不够早,夏文化应该往前拉长到新砦和龙山文化晚期。”许宏说。

  不过,即便确定它与夏有着说不清的关联,这里并没有被叫做“夏墟”,而依照考古学更为严谨的话语系统命名为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也成为中国早期文明史上分量最重的“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

  新闻连连看

  发现者:徐旭生(1888~1976),男,唐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政治活动家,其所撰写的《徐旭生西游日记》被认为是中国考古界的拓荒之作,1939年写成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史传说的专著。1959年夏,徐旭生率队在豫西寻找“夏墟”,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这次调查中最重要的收获。

  第一任队长:赵芝荃,男,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主持洛阳东周王城、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等夏商周三代都邑遗址的发掘工作。1959~1980年任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著有《偃师二里头(1959~1978)》、《赵芝荃考古文集》等。

  第二任队长:郑光,男,四川南充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1999年任二里头考古队队长,1996年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之“二里头遗址分期和夏商分界”专题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涉及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的年代、分期及与夏商文化的关系、夏商分界等。

  第三任队长:许宏,1963年生,辽宁盖州人,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研究室主任,二里头考古队队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关注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著作有《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等。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