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常青藤计划:看青年艺术家各自的“日常”

2015-09-29 10:13:45 张婷

一夜的聚会(影像装置)  罗蔷

  日前,由“常青藤计划”联手今日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国版画学会、天津常青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上,来自126位青年艺术家的近300件艺术作品占据了今日美术馆的两个场馆,涉及架上绘画、装置及影像等多种类型。行走其间,不时会被各种新奇的作品吸引过去,想一探究竟。

  张心一的《扁平的大师》系列,将美术史中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扁平化、符号化,绘制成“呆萌”的黑白小头像,再加以组合。高嵩去掉火车车票上的个人信息,将它们拼贴成各种交通符号,仿佛将个人的痕迹消融在严整的秩序中。也有人对秩序情有独钟,高思桦总在画“门” , 《彼岸幽兰》在蓝色的背景上描绘蓝紫色铁门,图案繁复至极,但其中的线条又极有规律。 “常常被朋友们说我有强迫症,的确,我总爱寻找生活中的各种秩序、规律。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理想的王国,我的就是安静不被打扰,有秩序的神秘花园。 ”关于自己的作品,高思桦如此阐释。

  无论是画作《繁星》 《满天的星空毫无意义》 《那年夏天》 ,还是影像装置《一夜的聚会》 , “老照片”都是罗蔷最喜欢用到的素材。特别是《一夜的聚会》 ,白色纸面上勾勒出各种繁复的旧时戏台,再将老照片与一部讲述与逝去亲人神奇重遇的戏剧投影其上,有的人或许会觉得阴森、怪诞,也有的人会读出温暖。罗蔷告诉记者: “这件作品是从2007年冬天开始创作的,最初是源于我在潘家园看到有人在卖家人的老照片,觉得很心疼。于是我开始动手,慢慢地,老照片里的那点提示不再能满足我的想象,我就把照片中的真实进行戏剧化的延展,最终形成了一个现实中的荒诞世界:那个世界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它只是从老照片出发,到达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上一代人的向往和理解。 ”

  从日常中寻找灵感,再赋予生活以艺术灵感的亮色,这样的创作在青年艺术家中并不鲜见。而不同的生长环境、创作背景,又让他们眼中的“日常”迥然各异。1991年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莫然,是达斡尔族,他的《山林的精灵》组画描绘族长和小猎手,笔意粗犷,画面又透出神秘的灵气。“当我身处异地,思乡的情感就会更深,每当这个时候,创作总是围绕着少数民族的主题。 ”莫然说。

  同样是生活中不难见到的景象,出生在辽宁营口的杨茹,用题目是《2012年12月12日大雪》的作品记录雪景,但是黑白色调中的线条简洁,看上去有凝滞的感觉。 “人们在操场上奔跑着,笑着,而欢乐褪去后布满脚印的雪地,是一段时间的记载,如同时间在人们的脸上留下皱纹,春去冬来,这些痕迹会慢慢消失。 ”杨茹说: “所以我将时间定格到‘那一秒’ ,画面所呈现的其实是一段记忆。在形式的探索中,我过滤掉复杂的心情和冗杂的事物,将熟悉的场景陌生化。创作起源于那场偶然的大雪,因为我是东北人,所以对雪特别有感情。 ”

  关注青年艺术家及创作生态,一直是“常青藤计划”的主题,因此展览并不只是停留在作品的呈现上,还有对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现象、价值、走向的研究。在特别制作的图录中,相关数据显示: 126位艺术家,按照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北、中西部6大地区进行统计,华北地区的艺术家数量高居榜首,占总人数的55 %,其中,又以北京地区为绝对主力。而其他地区则相对平衡,入选艺术家占总人数的6 %至12 %之间。“青年艺术家在北京的集聚,显示出当今艺术创作对‘制度’的依赖——如果没有艺术院校、画廊、艺术空间等相关资源的汇集,当代艺术的全球性制度便难以建立并生效。 ”担纲此次学术主持的《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分析说。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