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雅昌讲堂1973期】徐冰:文字系统的思考(二)——《英文方块字》与《汉字的性格》
2015-10-01 08:51:31 赵玉玲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何处惹尘埃》和《烟草计划》
【雅昌讲堂】徐冰:文字系统的思考(一)——《天书》与《地书》
导语:
“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艺术,有问题就有艺术。你的处境和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艺术创作的源泉。——徐冰”
如何理解艺术?如何批判艺术?如何将艺术融入到真正的有能量的生活之中?在艺术与世界、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当下,怎么做艺术?怎么想艺术?怎么看艺术?艺术究竟是否遥不可及?艺术有“方法”去探明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雅昌艺术网、ARTPLUS特邀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家徐冰老师,为您讲述他的艺术方法。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这个下边这个作品就是叫《英文方块字》,这个作品其实是从93年开始的,因为它的大的环境和背景也是其实去美国不久,也是因为文化的冲突而导致有这样的一个作品,如果一直在中国生活可能就没有什么理由去做这样的一个作品,这也是在解释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和现实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一关系。
这几个字我们都可以认识art for the people。其实看上去像中文,其实它是英文的。一个字Art For,其实很容易读的。它是戴着面具的文字,就是它给你一个中文的一个面孔,但是你还真是你不懂英文你还真是读不出来。然后展览这个作品的时候我是把装置这个作品做成了一个带有互动性的这么一个教室,就是一个书法教室,书法教室实际上是教授观众读我这样的作品,就是说学这样的书法。
但是当西方的观众在写的过程中,最后他们突然发现这个字是我认识的时候,他的整个这种经验是过去真的是没有过的。因为这个字其实是它有意思在于,在我们人类已有的文化概念或者是知识概念之中是无法解释的,因为我们有中文的概念,什么是中文?教科书告诉我们,什么是英文?教科书告诉我们,但是这些概念都不能够判断这么一种似是而非的文字或者说这么一种文字。
这个时候呢,我们的这种文化的概念其实就是被扩展了,其实艺术在做什么呢?我有时候在说艺术家其实他的工作是为人类的理性和逻辑或者科学的思维中间补充一些这个领域里头需要补充的东西。艺术家在做一些奇奇怪怪的、胡思乱想的,天马行空的创造,而这些创造应该都是在我们已有的知识概念下无法判断的东西,再交给理论家和哲学家或者批评家由他们整理出新的概念。
这时候人类的文化概念就被推进了,是这么一个东西。比如说我后来,比如说我后来收到过很多的反馈,它的有意思在于美术馆之外的反馈,比如说澳大利亚的教育部它给我来过一封信,他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系统允许我们放在我们新的IQ测验的系统之中,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东西可以测量一个孩子,或者是一个人智商的转换,或者他思维的这种穿梭的能力,包括有一些招工,像东南亚招工,他们也让受聘的人看这种文字。它真的能够测验出这个人的就是他的思维的这种灵活性,甚至包括他的这种幽默感,在他不认识的时候,他是怎么样表现的,他是怎么样用一种幽默来化解的等等。
这是我的教科书的后边的几页。我后来就成了“书法家”了。经常被叫去题字,被什么……因为特别那种跨国公司或者是文化交流之类的这种一些作家的书什么的,就是这样。但是书法真的是一个太有意思的领域,今天就不谈。
对,这种字它有意思在于,它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写中文还是在写英文,所以我后来讲演的时候,他们有些美国人都说“哎呀!中国人是不是特别不高兴?你把中文怎么写成英文了。”我说“中国人挺高兴的,我把英文写成中文了。”他真的是无法界定的。
下面再一个作品,是和这个什么有关系,也是跟文字有关系的。这个作品是一个动画片,它叫《汉字的性格》,当然我不知道它能不能放出来。有时候它好像是放不出来。等一下。这个作品就是在讲中国的书法和汉字,或者说这种书写系统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中国文化的思维的这种方式和我们的中国文化性格,和我们中文的书写方式很有关系的,因为我们毕竟写了五千多年了。而且在这种儒雅的文化的深层,其实它有很暴力的东西,就是他这个文化这种复杂性,实际上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了。
比如关于谈书法,中国古代谈书法其实是没有具体谈这笔写的怎么样,那笔写的怎么样,他其实都是在谈,如果谈章节,就是书法的行气和整个的布局,他其实都是通过打仗来谈的,那个时候人谈书法都先谈打仗、排兵布阵这样的东西,另外谈一幅书画的好坏,甚至不谈一个书法家的好坏,或者说他的这种价值,其实都不谈论书法家和他的作品本身,都是在描述一个自然,描述一个大自然的情境。反正总之的意思就是说的是这个书法家的境界或者说这个艺术家的境界是和自然的境界和自然的脉络,和自然的这种呼吸是吻合的。他是这么一个,最终的一个追求是这样的。
比如说中国人的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和灵活机动的这种战略战术,说实在的,其实都和我们的书法的长期的这种影响是有关系的。因为书法讲究一笔生第二笔,第二笔的位置是由第一笔的位置来决定的,第三笔的位置是由第二笔和第一笔的位置来决定的,最后一笔最重要,实际上是调节它的平衡的。
就是中国人的思维特别善于在一个临时的条件下来决定我该怎么办,这个东西其实很反映了我们的工作中,所以我们跟西方的这种工作方法,有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怎么那么罗嗦和那么费劲,我们可以,我们总觉得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这个东西反映到我们开车的方法上,就是反映到我们一大堆自行车的过去自行车一大堆乱七八糟其实没有关系。
所以我的一个外国朋友就说,他当时在比较早期来中国,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大堆自行车在十字路口混乱一团以后,没关系各走各的路最后。所以这个其实在后来一本叫《寻路中国》的美国的一个年轻作家的书里也谈到这个,就是中国人开车的汽车的身体语言,这个都和我们的书法训练其实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个动画片是差不多16分钟,它是一个很长的一个题目,有点儿像中国的手卷,而且有点儿像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就是哪儿块动它看到,哪儿块有声音它看到,而不是像我们传统这样一个框在一个框子里。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